(體育運動學校 山西 臨汾 041000)
柔道運動在我國的20世紀晚期才開始出現,在1979年我國國家體委組織開辦了第一個柔道講習班,隨后各省體委先后建立了柔道隊。80年代后,我國陸續開始舉辦柔道比賽,也逐漸開始參加國外知名的柔道競賽。柔道項目在我國的競技項目中競爭很是激烈,每年都會有各個年齡段的柔道競技。隨著柔道運動受到我國政府、民眾的廣泛重視,柔道運動的理論研究方面也開始豐富活躍起來,眾多學者開始在該領域駐足,展開相應的研究,其中比較著名的有陳桂嶺教授的著作《柔道》。盡管我國學者都將目光投入到這一領域并展開詳細的研究,但是理論層面我國與國外相比仍存在一定程度的差距,對于對手的柔道技術特點研究不充分,無法從理論層面進行針對性的輔助提升能力。與國際化接軌任重道遠,尤其是柔道技術訓練的理論研究水平需要提升,方可適應國際化發展趨勢。
最初的柔道是經過柔術演變而來的,雖然嘉納先生對于早期的柔道技術進行了改進和完善,但是因為柔術自身的特性就在于競技和搏斗,和我國傳統的武術動作有一些相似部門,比如都存在較多的打、踢、擊等具有進攻性的動作,所以在這其中有些動作仍具有危險性的特點。嘉納先生創立的早期的柔道主要包含三個方面:一個是投技,一個是固技,另一個是當身技。這三個方面中的當面技最具有威脅性,因為它里面含有一些踢、撞擊對方身體要害部分的動作。
柔道運動的前身是柔術,柔術是日本發明的一種徒手搏斗的技術,來源于古代將領們訓練士兵、提升士兵作戰能力的方式,后來這種技術以社團形式開始在民間流行起來,作為防身健體的主要方式。柔道中的“柔”是通過借助對手的力量、技術等來實現借力打力,戰勝對手的目的,突出“以柔克剛”,極具靈活性?!暗馈睆娬{的是一種規則、規范,是人們都推崇和尊重的行為準則。嘉納治五郎深入研究各流派的柔術,吸取各家的精華,將這些精華系統化的整理成一套完善的柔術技藝理論體系,并且制定出完善的技術訓練方法,取消里面威脅的動作,將柔術運動發展形成現代的柔道運動。隨后“講道館”的出現,開展了以柔道為中心的訓練方式,使得柔道逐漸發展成為一種自衛技能和體育活動。除此之外,目前柔道技術在實戰對抗中的進攻技術根據多樣化、豐富化、直接化以及技術鏈條方向發展。
柔道是日本的“國術”,隨著柔道運動的先驅者在全球范圍的推廣和宣傳,目前柔道已經成為一項世界性的體育運動,深受人們的推崇和喜愛。通過觀看日本柔道運動員在國際大賽中的影像記錄,可以發現日本相較于其他國家的柔道技術特點主要具有以下特征。首先是柔道技術動作規范、優美和流暢,“一本”的得分率較高;其次是日本的柔道技術在競技對抗中采用較多的打法是雙手抓握把位。然后是對抗的過程中心理素質較強、步伐迅速、靈活多變。最后是善于抓住進攻的時機,可精確捕捉對手的漏洞,能力強。但同時也存在打法相對傳統老套、格式化較多的弊端。
柔道在歐洲是作為一種比較時尚的運動而存在的,在50年代便已經風靡整個歐洲。歐洲的柔道開展和流行時間較早,在形成和發展的過程中獨樹一幟。在日本柔道技術的基礎上他們又新加入了古典式、自由式以及桑博的摔跤技術,相較于日本的柔道技術歐洲的柔道技術實戰能力更強,形式更加豐富化,技術更加具有實用性和競爭性。尤其是歐洲的柔道運動員在寢技方面表現更為出色,他們通過將纏腿、翻腰等與傳統的柔道技術有效結合在一起,從而建立起多樣化的進攻鏈條,在實戰中發揮出巨大的威力功能,整個的進攻和防守能力都得到很大的提升。
柔道運動的歷史在我國目前已經有幾十年的發展歷史,整個的工程經歷了從最初轟轟烈烈的開始,中期的冷靜思索以及后續的穩定成熟階段,形成了獨具中國特色的柔道運動發展道路和柔道技術對抗特點。我國的柔道技術通常采用的是一種靈活性強的打法,同時我國柔道運動員的技術掌握比較全面,在對抗賽中可以快速適應對手的技法。并且我國的柔道技術中耐力較強,但是力量上與其他國家存在一定的差距。除此之外,我國柔道技術的進攻意識不強、未能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技術鏈條,實戰能力相對較差,但是我國的散打手法較為靈活,進攻技術的精確性較高。
(1)專項力量是技術訓練的基礎。
在柔道競賽中力量占據至關重要的作用,柔道運動員力量水平的高低將可能直接影響競賽的結果,這也是由于柔道運動的對抗每次都需要克服對手的阻力方可完成。如果不能阻擋對手的阻力,那么自身的柔道技術也就無法充分施展。對于技術純熟的運動員,提升其的專項力量將是他成功與否的關鍵,所以對于力量的訓練時間占比大于其他部分的訓練。對于專項力量大的訓練內容復雜多樣,需要將使用柔道技術的肌肉發力軌跡的動作和局部運動的軌跡進行分解,對使用頻繁的肌肉群重復性訓練,并持續性的展開系統化地訓練。專項力量提高的基礎是全面的綜合素質,整體上訓練遵循的一個原則是:首先是爆發力、其次是最大重量、最后是開展耐力方面的訓練提升。
(2)專項速度是技術實施的關鍵。
專項速度作為柔道技術實施不可或缺的另一重要因素,如何在柔道對抗中將進攻和反攻有效結合和轉換將是提高專項速度的關鍵,也是作為開展專項訓練的重要任務之一。專項速度的提升應當從反應、動作和移動三方面的速度來考慮。其中反應速度是對對手專項進攻訊號的捕捉、判斷分析和決策判定;動作速度是在完成一個或一套的柔道技術實施的時間;移動速度是指當前的柔道技術動作轉化至下一個技術動作的時間,總的原則是時間越少越好。
(3)專項耐力是技術訓練成功的保障。
在開展柔道競技時,對于參與者而言所消耗的體力巨大,不僅是兩者之間力量的對比、速度的對比,更是耐力的對抗。通常的一項柔道比賽需要在一天內完成五六場對抗賽,每一場都將消耗柔道運動員巨大的體能,沒有足夠的耐力是無法將所有比賽進行完成的,更不用說獲獎對于耐力的要求了。柔道競技需要運動員具有連續作戰的能力的同時,還需要能夠忍受在兩場比賽之間的間隔期造成的體溫下降、身體機能降低帶來的影響。在技術訓練提高專項耐力的過程中需要從重復訓練、增強每次訓練時長等幾方面來提升和增強專項耐力。
(4)專項反應是技術訓練成功的必需條件。
專項反應可以為大腦提供判斷的意識,這種意識因人而異,尤其是在柔道技術訓練的初期最為明顯。專項反應能力作為柔道運動員在進行比賽中遇到突發情況由于條件反射而出現的自我保護行為或者進攻、反攻行為,這種反應能力是每個運動員與生俱來的,同時也是可以經過后天的鍛煉獲得的,該項能力是每位優秀的柔道運動員必須具備的能力之一。對于專項反應的能力的技術訓練方式首先需要開展針對性的訓練,針對某個技術動作來設計實戰運動方法,并在后續以重復性訓練的方式加以輔助記憶。其次是通過安排一些間接性的訓練方法如球類、智力活動增強專項反應能力。最后是運用實戰訓練的方式來增強柔道運動員的專項反應能力,在實踐中檢驗理論方法。
(5)專項靈敏是技術訓練成功的重要因素。
柔道是一種貼身性的競技方式,雙方運動員始終圍繞進攻、防守、反攻三種動作方式來進行相互轉換,在這個過程中不僅需要躲過對方的攻擊,而且還要進攻對方來獲取比賽分數。對運動員的身手反應要求較高、需要能夠靈活應對比賽。專項靈敏的訓練第一需要提升運動員的速度、柔韌度和彈跳等基本的身體素質;第二需要開展柔道基本功的鍛煉和肌肉軌跡的形成和鍛造,使得技術動作更為流暢連貫,在比賽中得心應手;第三設計高難度的技術動作來對專項靈敏針對性地開展鍛煉,并持續進行重復鍛煉。
(1)柔道技術訓練的研究。
在柔道技術訓練的過程中,對于技術訓練的方法主要分為兩個方面的研究和探討。其一是大眾化的柔道技術訓練,這一方法的目的主要是為了防身健體,社會中的參與人數較為廣泛,通常是群體性的教學訓練;第二種是以競技為目的的柔道技術訓練方式,主要是為了能夠在柔道比賽中取得勝利開展的技術訓練方式。由于這種技術訓練需要在高強度的實戰競技中采用,所以為獲得比賽的勝利,需要攻克對方的抵抗和威脅性、破壞性的技術動作。具體的就是進攻速度快于對方的防守、力量超過對方、精確掌握和領悟進攻時機,同時能夠善于隱藏自己的進攻動機,模糊對方的判斷,從而獲得最佳的進攻優勢和競賽先機。
(2)柔道技術訓練的基本原則。
柔道技術訓練遵循的原則第一是要基于實戰比賽的原則,所有的柔道技術都需要能夠在實戰中充分采用,并且能夠做到在實際中反復訓練,強化自己的肌肉記憶;第二是要堅持多年系統化的訓練原則,對抗性的柔道技術比賽需要運動員將技術心領神會,這是需要運動員持續不間斷的鍛煉才能在實戰中綻放光彩,一旦間斷,技術方式就很有可能遺忘;第三是循序漸進的技術訓練原則,由于柔道技術的提升是呈現階梯性的特征,在掌握一定程度的技術基礎上需要將其系統化為一套技術鏈條,在此基礎上在進行更深層次的技術訓練;第四是采用一般訓練和專項訓練結合的方式,一般訓練來增強運動員的基本的身體素質,專項訓練磨煉運動員的力量、速度、反應等;第五是采取因人而異,區別性對待原則,針對身高、體重、體能、身材等不同的對象采取不同的技術訓練方法,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綜上所述,在現代社會人們普遍追求健美塑形、增強身體素質以及重視個人榮譽的大環境下,對于柔道技術訓練的理論分析和方法探討很有必要。為了實現技術訓練成功的目的,需要增強運動員的專項力量、速度、耐力、反應以及靈敏方面的能力,在遵循實戰訓練、系統化訓練、循序漸進、因人而異等原則基礎上針對性的加強訓練,提升柔道技術掌握能力水平、實戰能力以及全方面鍛煉身體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