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內部控制是企業為了實現戰略目標而實施的各種程序和政策,是企業經營管理水平的重要體現。隨著會計信息化的發展,帶來了企業財務管理內容拓展、財務管理方式精細化、財務管理效率提升。但是會計信息化的運用給企業內部控制帶來了新的問題和挑戰。因此,本文重點研究如何建立并完善適合會計信息化環境下的內部控制。文章從會計信息化對內部控制的影響出發,對內部控制的建設提供意見和參考。
關鍵詞:會計信息化;內部控制;影響;對策
引言
會計信息化是會計與信息技術結合的產物,它是運用現代信息技術(計算機、網絡通信等)對會計活動產生數據進行獲取、加工、傳輸、應用等處理,為加強企業經營管理、實施控制決策、保障經濟運行提供翔實、實時、全方位的信息。我國會計信息化經過30多年的發展,會計信息系統的功能不斷增強,應用越來越普遍。在會計信息化環境下,對企業內部控制制度帶來了新問題、提出了新要求,企業如何建立和完善與之相適應內部控制制度顯得尤為重要。
一、內部控制研究的會計意義
內部控制是由企業董事會、監事會、經理層和全體員工實施的、旨在實現內部控制目標的過程。良好的內部控制制度可以保證企業經營管理合法合規、資產安全、財務報告及相關信息真實完整,提高經營效率和效果,促進企業實現戰略目標。
現代企業制度下所有權和經營權分離,所有者不直接參與企業的運營和管理,而是委托給管理者,所有者和經營者之間形成了委托代理關系。管理者需要定期向所有者報告受托責任的履行情況,其報告的重要內容之一就是提供財務報告,而且財務報告必須如實地提供反映企業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保證提供的會計信息真實和可靠。為此,企業必須建立健全內部控制制度,企業內部控制制度的健全與否是影響會計信息質量的關鍵要素之一。雖然目前大型公司普遍建立了內部控制制度,但是隨著越來越多的企業引入會計信息化,內部控制頻繁地出現問題和漏洞。因此,在企業會計信息化普及程度越來越高、依賴性越來越強環境下,加強會計信息化對內部控制的方式、范圍、對象、關鍵控制點、機制等方面影響的研究,對于完善內部控制、發揮內部控制作用、提高內部控制效率、保證會計管理有序和企業會計信息質量,具有重要的意義。
二、會計信息化與內部控制的關系
內部控制制度建設是企業的一項長期任務,隨著會計環境的變化,內部控制制度也會隨之發生變更。會計信息化及其不斷發展,必然帶來原有會計系統的組織結構、會計管理模式及內部控制制度發生較大的變化。在會計信息化環境下,我國企業普遍存在對內部控制制度建設研究不夠、建設滯后和不完善的問題,致使企業內部控制頻繁地出現問題和漏洞。
1.會計信息化對內部控制的作用
會計信息化將帶來企業內部控制的方式、內容、機制等發生變化。一是內部控制形式的變化。實施會計信息化后,由于會計業務都是通過會計軟件進行處理,使原來手工會計系統環境下主要由人員和職位的內部控制轉變為會計軟件的控制與人的控制相結合的方式。二是內部控制內容的變化。會計信息化后,會計業務處理是由會計信息系統來完成,使原有內部控制的范圍和內容進一步擴大,增加了系統安全性控制、系統權限控制、會計信息查詢管理、會計信息備份管理、硬件和軟件維護與管理、計算機操作管理、網絡安全等內部控制內容。三是內部控制機制的變化。會計信息化環境下,會計人員只需要錄入原始數據,其他程序由計算機完成,使原有以相互制約為主要原則建立起來的內部控制發生了新的變化。會計信息化后,實現了計算機處理業務的自動化、控制方式的程序化、監督模式的固定化,同時也帶來了會計人員分工、崗位職責確定、權限分配等發生較大的變化。四是內部控制重點的變化。在手工做賬環境下,內部控制重點是職責控制、記賬控制、對賬控制等。在會計信息化下,內部控制重點是數據輸入控制、數據修改控制、信息處理控制、人機交互牽制控制、軟件安全控制、計算機安全控制等。
2.內部控制對會計信息化的反作用
雖然會計信息化給內部控制帶來了一系列變化,但內部控制也反作用于會計信息化。主要體現在內部控制與會計信息化是否配套、完善與否,直接影響會計信息的安全和會計信息的質量,也影響到會計信息化的進程,因此,必須將內部控制的基本原則、內容、程序和方法融入會計信息化軟件之中,并建立與會計信息化配套的內部控制制度。
三、會計信息化下企業內部控制存在的問題
1.內部控制建設滯后
會計信息化是對手工做賬的革命性變革。企業運用計算機和會計信息化軟件處理會計業務,不僅業務處理更便捷、效率更高,而且會計處理環境也發生了變化,原有的內部控制已經無法適應會計信息化的要求,需要企業建立與之配套的、完善的內部控制制度。但許多企業引進會計信息化軟件后,并沒有從內部控制的角度對軟件進行認真研究,仍然沒用原有內部控制制度,或對原有內部控制制度進行簡單的修修補補,無法滿足會計業務處理要求,難以保證會計信息的穩定性和可行性。
2.內部控制的范圍擴大、企業管理風險加大
在傳統的會計模式下,財務人員采用手工記賬的方式對會計數據進行記錄、核算、審查和監督,財務處理流程和程序相對固定化、程序化,企業建立的內部控制制度主要是針對財會人員的崗位設置、業務處理流程等內容,內部控制主要是傳統的人和制度的控制。而會計信息化模式下,內部控制的范圍不斷擴大,由原來的人和制度的控制進一步擴大到對計算機硬件、軟件涉及的整個會計信息系統的控制,企業管理的風險加大。會計信息系統為企業會計信息的處理提供工具和平臺支持,因此企業內部控制還需要對計算機硬件的安全、軟件系統的開發和維護等目標的實現提供合理的保證。
3.會計數據存在更多安全隱患
手工會計系統下,會計信息及其檔案以紙質方式呈現,明確規定禁止修補和涂改,一旦被修補和涂改,就會留下痕跡和筆跡,通過一定的偵察手段比較容易發現。但在會計信息化下,進入系統進行會計數據修改或刪除比較容易,而且可以做到不留痕跡。因此,會計信息的安全性問題尤為重要。但一些企業對這個問題并沒有足夠的重視,對處理業務人員設置、每位會計人員處理業務權限設置、每位會計人員密碼設置與管理、數據修改審批手續、修改程序、修改權限等內容沒有全面納入企業的內部控制中,或沒有得到有效執行,危及企業會計信息的安全。同時,還可能存在計算機硬件軟件故障或財務軟件遭受病毒等非人為帶來的問題。這些都將危害企業財務數據,影響企業財務安全和工作開展。
四、會計信息化下內部控制建設的對策
如前所述,會計信息化對企業內部控制產生了很大影響,會計信息系統的應用也給內部控制帶來了挑戰。針對會計信息化環境下內部控制存在的問題,企業應采取相應的對策。
1.優化內部控制環境、構建內部控制體系
內部控制是在特定的控制環境中實施的,是和特定的控制環境相適應的,因此,內部控制環境的優劣,與內部控制發揮作用的效果密切相關。在會計信息化下,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優化內部控制環境:一是調整組織結構。信息技術的引入,使企業的管理范圍得到擴展、管理層次和人員減少、信息資源充分共享,企業需要對組織結構進行調整,建立與之適應的組織機構與職責。二是加強董事會建設。董事會是企業內部控制系統的核心。加強董事會建設,發揮董事會職能作用,全面履行監控、引導、監督責任。三是構建新的內部控制體系。針對會計信息化豐富新的內部控制內容,如人員控制、數據輸入控制、數據處理控制、信息輸出控制、系統安全控制、網絡安全、信息安全控制、數據維護和存儲控制等,使之形成會計信息化下的企業內部控制體系,保障會計信息的穩定、安全和可靠,為企業投資者、管理者、其他利益相關者和社會各界提供高質量的會計信息。
2.設置工作崗位權限
工作崗位權限設置是以工作人員承擔的角色為基礎,其目的是既保證各崗位人員認真履行職責,又建立起各崗位之間相互牽制的機制。因此,企業應根據會計崗位的相互分離、相互監督、相互制約的原則,合理設置會計信息化系統操作、管理、審批、授權和維護等崗位,并對各個崗位的權限和職責做出明確規定。嚴格落實崗位不相容制度,增強內部控制的控制力度。使會計信息化系統設置的各個崗位可以相互制約、相互監督,從而減少錯誤和舞弊行為的發生。
3.保護系統硬件和軟件
企業應加強對計算機硬件和會計信息系統軟件的開發、管理、維護等方面的控制。管理人員需要定期檢查計算機硬件和軟件的運營情況和維護情況,及時排除可能出現的故障和問題。防止出現計算機病毒造成對會計信息系統的傷害。同時對于計算機上安裝的奇特軟件需要及時檢查和防護,排除病毒對信息系統的干擾和破壞,為會計信息系統營造量化的、軟硬件支持。
4.培養會計信息化復合人才
會計信息化下,內部控制的控制范圍和數據風險增大,而內部控制主要是對人的控制,會計信息化下對財會人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企業應通過內部控制培訓,讓全體職工樹立內部控制觀念,并自覺遵守內部控制制度和參與內部控制工作,讓全員樹立內部控制觀念。不僅需要會計人員具有豐富的會計業務處理能力,還需掌握會計信息系統的操作處理知識并具備高尚的職業操守。因此,為了完善會計信息化下的內部控制制度,企業首先需要培養會計人員的職業能力和道德素質,加強操作技術培訓,建設一支高質量的會計信息化管理隊伍。
綜上所訴,會計信息化的發展給企業內部控制帶來了機遇和挑戰。企業應該順應時代發展的潮流,結合本企業的特點,在引入會計信息化后,建立和完善會計信息化下的內部控制體系,充分發揮會計信息化的作用,并建立高效的內部控制體系。從而提升會計工作效率和企業管理效率,保證企業健康發展?!?/p>
參考文獻:
[1]財政部.企業內部控制基本規范[Z].財會〔2008〕7號,2008-05-22.
[2]高峰.企業會計信息化條件下的內部管控[J].經營管理者,2015(14).
[3]楊曉芳.謅議會計信息化對內部控制的影響[J].財會研究,2019(4).
作者簡介:陳諾溪(2001—),女,四川綿陽人,財務管理專業,西南科技大學城市學院2018級學生,主要從事財務風險控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