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黎明
摘要:在企業的發展中,會計工作對資金利用產生重要影響,而審計工作的開展而可以保證會計業務少出現決策失誤,實現健康發展。相較于以往的企業會計和審計工作,在大數據時代下相關業務開展效率更高,決策制定更加科學,有利于企業在激烈的市場環境下健康發展。本文從我國會計和審計工作發展現狀入手,討論大數據對會計與審計的影響,并分析如何應對大數據對會計與審計造成的影響,希望對相關研究具有借鑒意義。
關鍵詞:大數據時代;會計;審計;影響
引言
在信息技術飛速發展的背景下,大數據應運而生。在大數據時代背景下,諸多的行業和領域受到影響,其中就包括了會計以及審計,企業的網絡安全亦存在諸多問題,不過總體來說影響的有利方面更多。實際上,財務與審計都屬于數據管理工作內容,通過相關工作的開展可以反映出企業的財務狀況和運營情況,進而為企業決策提供真實的信息,并以此制定企業發展戰略。
一、我國會計和審計工作發展現狀
在市場經濟環境下,企業進行各項經濟管理活動都需要結合企業自身的發展情況,然后對市場環境進行考察,而相關數據的分析則離不開會計和審計工作,這兩項工作的開展可以反映出企業的財務狀況。會計和審計工作可以影響社會的各個階層,在當今時代成為推進社會發展的重要力量。然而在時代不斷進步的背景下,一些企業在開展會計和審計工作的過程中未能實現創新,進而導致相關問題的出現,比如說審計數據和會計信息不對應,審計取證工作開展十分困難,都對審計的質量造成不利影響。與此同時,在信息系統中會計和審計的處理沒有適應大數據時代下信息系統處理要求,導致會計和審計工作不能完全發揮出其優勢作用。為了適應大數據時代背景,會計信息收集以及審計處理都要進行相應的改變,要求會計人員和審計人員積極學習各種信息化技術,熟練掌握財務辦公軟件,進而為企業和社會的發展貢獻出力量。
二、大數據對會計與審計的影響
1.對會計的影響
首先,會影響資產的計量。從影響初始計量成本方面看,傳統會計的初始計量成本包括歷史成本和公允價值,然而公允價值具有變動性的特點,所以在利用的過程中效果不能得到保證,投資者因此面臨風險。大數據時代到來后,公允價值清晰化和透明化,也顯著地提升其可信度。從影響計量單位的角度講,傳統會計用“元”來作為計量單位,大數據這個時代可以把數量、時間等作為計量單位[1]。
其次,對財務管理工作人員存在影響。以往財務管理工作人員主要是對財務進行核算,比如收集單據、定制憑證、結賬、復核,如今可以借助大數據進行核算,不過也對財務管理工作人員收集大量的信息,并同時也對數據分析能力提出更高要求,需要把有價值的信息利用,然后實現財務管理工作的順利開展,也將引領我們從財務會計向管理會計轉變。
2.對審計的影響
首先,對審計方法的影響。目前,審計抽樣方法更加智能化,審計抽樣是一個系統,其中涵蓋了統計學、金融等諸多內容,在大數據的推進下抽樣模型加速更新。抽樣系統在展示出智能化發展的同時有利于及時發現設計問題,然后做出客觀的決策。同時,抽樣更加系統化。借助抽樣系統可以對數據庫的數據分類處理,人工抽樣效果不佳,而抽樣系統顯著的提升了數據的可靠性。
其次,對審計結果的影響。在大數據的作用下,審計結果中存在的問題更加全面地呈現出來,主要是問題在數據庫中讓審計人員發現后可以提煉出內容,然后從多個角度分析,以此更加全面地開展審計工作。
審計單位還會把復核人員和設計人員結合起來,將審計底稿歸檔。
三、如何應對大數據對會計與審計造成的影響
1.會計應對大數據時代的方法
首先,拓展概念。開展會計工作需要重視應用數據資產,在大數據時代的背景下,必須對傳統數據理念更新,進行數據的收集和利用,這樣就可以作為企業的發展依據。在分析數據的過程中,會計人員要對受眾群體綜合分析,滿足客戶要求,并以此對行業的未來發展做出判斷,通過該方法有利于企業在讓市場競爭中占據有利地位。在這個過程中,會計工作的數據統計能力十分重要,統計能力的加強才能為分析能力提升埋下伏筆,不僅可以提升其網絡信息管理水平,重要的是還可以為企業提供決策[2]。
其次,強化安全。在大數據時代云計算已得到應用,便于對數據進行收集、儲存,可以篩選出有效信息,不過網絡安全問題依然需要得到重視。企業的會計人員可以利用防火墻,以及系統的平臺身份驗證,不同設備的密碼設置以及密碼本身的結構調整來提升網絡安全,避免數據更改和丟失,保障了會計數據的原始性和客觀性,進而保證會計工作的順利開展[4]。
最后,搭建平臺。企業要加強軟件和硬件建設,其中軟件主要是網絡環境,也包括會計賬務核算、財務分析、預測系統、數據庫等,同時會計部門的管理人員要定期對軟件升級維護,整個平臺同時兼顧使用人對信息的需求度,大數據的運用也強烈要求財務會計更多的介入企業的管理中來。硬件主要包括了網絡傳輸路徑、云計算平臺,需要做到對硬件的維護,這樣才能保證會計工作效率的不斷提升[4]。
2.審計應對大數據時代的方法
首先,系統管理。在信息化時代背景下,部分企業還采用現場審計,沒有對遠程審計方法利用,這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審計結果的客觀與公正。因此,審計人員要從企業的實際情況出發改進審計方法,尤其是內部審計人員,必須把大數據融入審計工作,提升審計結果的真實性,同時審計人員要對事前、事中控制,以此實現審計工作的順利進行[5]。
其次,完善培訓。企業要通過培訓實現審計人員素養的提升,實現職業化。具體說來,企業要完善培訓機制,不斷提高審計人員的知識水平和統計分析能力,強化工作技能,引導審計人員思維向大數據轉變,尤其對內控到內審更要充分利用大數據的先進性和優越性來提升管理水平。同時,要組建專業的數據分析團隊,這樣會進一步提升審計工作的實效性。
最后,成果轉化。企業要應突出重點審計,對于普遍性的審計問題需要通過相關制度進行整改,同時要做好審計成果的留存。審計人員還要做好信息化備案,加大審查力度,并且避免重復審計[6]。
四、大數據背景下我國會計審計工作的發展趨勢
大數據時代下信息不對稱的情況將得到一定緩解,有利于人們更好地進行信息資源共享。企業在充分利用信息資源挖掘市場信息的過程中,也需要重視會計與審計工作,積極利用相關數據為企業戰略發展提供信息支持。同時,企業要想對自身發展情況進行了解,需要通過會計和審計工作開展的過程中對信息技術進行利用,所以企業也會大力培養財務管理的信息化人才。此外,大數據背景下,數據來源處理方法都發生了巨大變化,這一技術革新也對會計和審計工作環境得到了極大的改善,有利于提升會計和審計工作效率。
在大數據時代背景下,今后的企業會計和審計工作將會從成本識別、分配等問題上將重心轉移到企業戰略管理層面,參與到企業績效評價問題中。同時企業在今后的發展也會更加依賴大數據,利用其實時性強、商業價值高的特點,為企業多元化的發展提供幫助。最后,在大數據技術的支持下,企業不僅局限在材料供應、產品生產、銷售等環節。更加要求企業的會計和審計工作做好事前、事中和事后的分析,并且及時發送相關報告,凸顯出企業的會計和審計工作,在數據管理模式下的作用。
五、結語
綜上所述,在大數據時代背景下,企業的會計與審計工作在工作方法和模式上發生了巨大變化,在今后的企業管理中,需要對大數據進行充分利用,以此實現企業的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劉雨恒.大數據時代背景對會計與審計的影響淺析[J].現代商業,2018(27).
[2]趙雪瓊.淺談大數據時代為會計和審計帶來的影響[J].財會學習,2018(28).
[3]謝萌.大數據時代對會計和審計的作用及影響[J].現代營銷(下旬刊),2016(7).
[4]王麗娟.基于大數據時代的會計、審計發展趨勢分析[J].商場現代化,2016(26).
[5]王浴美,陽杰.大數據時代的計算機審計質量控制[J].中國鄉鎮企業會計,2016(4).
[6]俞矜慎.大數據時代的會計、審計發展走向初探[J].科技經濟市場,20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