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佳丹
摘要:近年來,隨著經濟發展,綠色生態、環境等越來越受到重視,由此綠色金融在國內發展迅猛,綠色信貸、綠色債券等紛紛步入正軌。而對當前的嚴峻環境現狀,制造業企業的環境破壞力不可小覷,其轉型升級勢在必行。本文基于浙江省案例,提出可行性政策建議,通過發展綠色金融加速制造業產業轉型升級。
關鍵詞:綠色金融;傳統制造業;轉型升級;經驗借鑒
一、現狀及困境分析
1.國內綠色金融發展現狀
在國內經濟的快速發展的同時,隨之而來的工業污染、產能過剩等問題不斷加劇惡化,無疑給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帶來巨大壓力。近幾年,國家政策開始支持各行各業進入產業轉型期,金融業在這中間起著支持、服務各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的重要作用。綠色金融的發展是我國傳統產業轉型升級過程中的必經之路。
2017年,國家國務院在浙江、江西、廣東、貴州、新疆五個地區設立了綠色金融改革創新試驗區。隨著五大試驗區的設立,近幾年,我國綠色金融發展迅速,綠色信貸、綠色債券、綠色證券、PPP項目等業務發展迅猛,例如,2018年,我國共發行貼標綠色債券144只,發行金額達到2 600多億元,占全球綠色債券發行的18%,位列世界第二。據統計數據顯示,截止到2018年年末,工商銀行、中國銀行等六大行綠色信貸余額已超過4.4萬億元,在這一年里,六大商業銀行均提升了綠色信貸的占比。
然而現階段,雖然國家給予了充分的政策支持,但國內綠色金融發展仍處于萌芽時期,不少業務還停留在摸索階段。綠色金融的供需缺口仍在進一步擴大,《中國綠色金融發展研究報告2019》數據顯示,2018年綠色金融供需缺口達到了8 000億元。這一數據彰顯出了我國綠色金融在支持各行業轉型升級過程中信息不對稱等重大弊端的存在。
2.浙江省傳統制造業現狀及轉型困境
自改革開放以來,浙江省一直是制造業強省,其中,尤以紡織印染、化纖、有色金屬加工、橡膠塑料等為代表的傳統制造產業占主要部分。浙江傳統制造業占工業比重超過60%,制造業增加值在近幾年的工業增加值占比中仍保持在85%左右,這種粗放型的經濟發展道路無疑給生態環境造成巨大壓力,傳統制造業的轉型升級是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必經之路。
然而,浙江省長久以來的傳統制造業已根深蒂固,想要轉型升級面臨著巨大的困境及挑戰。浙江省的傳統制造業多以中小微企業為主,包含不少資金實力較弱、設備技術落后的小微企業,這類企業想要轉型升級更是難上加難。同時,浙江省各市都存在著“僵尸企業”的現象,這類企業不產生效益,卻占據了市場大量的人力、資金及土地等,在一定程度上對制造業的發展形成拖累。除此之外,傳統制造業投入產出效率低下、人才的匱乏、缺乏創新意識、環境負荷嚴重等都是當前轉型升級必須要突破的瓶頸。
二、綠色金融助推制造業轉型升級的作用機理
在浙江省出臺的《浙江省加快傳統制造業改造提升行動計劃(2018—2022年)》中,政府明確提出綠色化轉型的任務,大力發展綠色制造,到2020年,以化工、輕工為主導產業的重點園區全面完成循環化改造。根據國內外經驗,綠色金融助推制造業轉型升級依循“政府引領—金融機構參與—資金分流—企業優勝劣汰”這一機制鏈發生作用。這一機制鏈過程中,無疑綠色金融產品及服務為制造業轉型升級提供了資金支持,如綠色保險、綠色基金、綠色信貸等。
一是綠色信貸支持制造業轉型升級。在國家政府的政策引導下,銀行等金融機構對傳統制造業中的優質及骨干企業提供信貸支持,以便進行技術研發、節能減排,使企業向高端、綠色方向發展。二是綠色基金推動制造業轉型升級。由于綠色項目的前期投入成本高、見效時間長,許多中小企業無力承擔,政府及社會機構為傳統制造業轉型升級設立特別基金,為制造業提供強有力后盾。三是綠色保險為制造業轉型升級護航。綠色保險有利于制造業企業加強環境保護、綠色生態的機制建設,強化節能減排治污的動力。如低碳、可再生等與環保技術相關的保險更能推動新興綠色產業的發展。四是綠色證券促進社會資金分流。綠色證券能在市場上為綠色環保企業開拓新的融資渠道,節約融資成本,加速制造業企業優勝劣汰,對制造業轉型升級起到推動作用。
三、綠色金融支持制造業轉型升級的國外經驗借鑒
1.綠色基金:英國國家層面高度重視,推出扶持政策
為了推動綠色金融發展,英國出資30億英鎊成立英國綠色投資銀行,這是世界上第一支專門致力于綠色經濟的投資銀行,它的作用是解決基本設施融資中市場缺失的問題,通過調動私人資本來加快向綠色金融的轉型。英國于1988年推出第一支綠色投資基金——MerlinEcologyFund。目前,我國國內內蒙古、云南、河北、湖北等地已經紛紛建立起綠色發展基金或環保基金,以推動綠色投融資,為傳統制造業企業綠色項目提供資金支持。
2.綠色債券:歐洲銀行層面支持綠色項目,推動可持續發展
銀行作為綠色金融的重要實踐者,應清晰地認識到與社會利益保持一致才是銀行可持續發展的方向。歐洲投資銀行于2007年發行世界上第一只綠色債券,德國發展銀行是歐洲最大的開發性金融機構之一,其專門成立了“可再生能源項目”,用于分配綠色債券所募集到的所有資金。綠色債券的發行者既有政府部門,也有工業企業,但應以商業銀行為核心,銀行對待綠色金融的態度,也影響著制造業企業綠色化發展的方向。
3.綠色產業:法國產業層面重視發展,與綠色金融互動銜接
一方面,綠色產業需要綠色金融的資金支持,另一方面,綠色產業也為綠色金融拓寬了發展方向,兩者互動發展。早在20世紀60年代末,法國洛林地區已然經歷了在金融支持下傳統制造業轉型升級的過程。在政府主導和市場調控的作用下,該地區先后建立工業化金融公司,通過優惠政策給予補貼,同時設立特別基金,例如像傳統型的老工業基地,該地區采用了工業現代化基金、地區開發獎金、工業自應性特別基金等。
四、綠色金融推動制造業轉型升級的政策建議
作為綠色金融改革創新試驗區之一,浙江省推進改革的力度很大,如衢州、湖州等地級市的綠色金融改革正在逐漸形成可以復制推廣的經驗。而在探索與實踐中,本文針對浙江省綠色金融支持傳統制造業轉型升級過程中存在的困境,通過借鑒國內外典型經驗,除了完善相關政策支撐體系外,提出以下幾點政策建議。
1.以衢州等為例,以點帶面,深化綠色金融改革
2014年衢州市被浙江省政府確立為綠色金融綜合改革試點地區,以此來推動工業產業轉型升級。當前,衢州和湖州兩市在綠色金融產品及服務創新上都卓有成效,在綠色債券、綠色保險等業務領域取得了豐富的經驗。兩市應結合當下國家有利政策,力爭做到制造業綠色改造轉型的浙江樣本。浙江省各地區應以試驗區建設為引領,借鑒國內外及省內行業經驗,深化綠色金融改革,探索并完善綠色金融支持傳統制造業轉型升級之路。
2.將理念融入銀行、社會機構,提升綠色金融服務水平
推進銀行及社會機構設立綠色金融部門,進一步綠色債券、綠色保險等金融產品的創新,提升綠色金融服務水平,為傳統制造業轉型升級保駕護航。將綠色金融理念融入進銀行等金融機構,使之成為金融機構的日常工作流程及指標體系,例如,日本瑞穗銀行將赤道原則融入銀行日常指標體系,建立有環境和社會風險評估系統。
3.搭建綠色金融信息共享平臺,完善風險監控體系
基于省政府政務數據平臺,搭建實時、共享的綠色金融信息平臺,為金融機構提供更完善的綠色項目信息,以解決企業或社會綠色項目供需信息不對稱的問題。同時,由金融監管部門牽頭,聯合法院、司法等部門,建立健全綠色金融風險預警及監控體系,完善風險應對措施,以促進綠色金融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阮建明,鄭登四,段國華,等.綠色金融支持衢州傳統制造業綠色轉型的政策研究[J].綠色中國,2017(20).
[2]殷興山.關于金融支持傳統制造業綠色改造轉型的實踐與思考[J].清華金融評論,2017(10).
[3]馮玥,成春林.長江經濟帶產業轉型升級的綠色金融支持研究[J].金融發展評論,2017(6).
基金項目:“浙江省社科聯課題,名稱:綠色金融視角下浙江制造業轉型升級路徑研究——基于門檻效應實證,項目編號:2019N35”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