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小莉
摘 要:小學生正處于數學啟蒙階段,也是發展數學興趣、夯實數學基礎的重要時期。但是,隨著時代的發展和課程改革的推進,一些傳統的教學方法已經落于窠臼,無法吸引學生的興趣,甚至阻礙了學生能力的發展。所以,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就要積極創新和優化教學策略,爭取為數學課堂注入新鮮血液。從而提高教學的有效性,更好地實現小學數學的教學目標。
關鍵詞:小學數學;教學策略;創新;優化
引言
任何事物都是在不斷變化和完善的過程中得以長久的生存和發展。教學也是如此,只有不斷改進方法、創新形式,才能跟進時代發展的步伐,滿足學生不斷變化的學習需求。而數學具有較強的枯燥性和復雜性,一成不變的教學策略只會凸顯數學課程的沉悶無趣,影響學生的學習熱情。為此,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就要深入了解教學內容和學生的認知特點、興趣喜好,據此改進和創新教學形式。以優化學生的學習體驗,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促進學生數學綜合能力的提升。
一、小學數學教學中存在的幾點問題
(一)小學生的思維轉換能力較弱。
現階段,我國的小學數學教學大部分仍采用傳統的教學模式。方式比較單一、模式比較老舊,使得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不能更好進行思維轉換。同時存在教學與家長方面思想過于傳統,往往只是重視學生的學習成績,并沒有重視學生的學習方法的指導,這樣在思維上不能有效進行轉換,老是運用一種思維方式是很難實現有效的學習。例如,在4.22*8=?這道題中,學生在過程中可能會存在難度,不能以最快的方法進行運算,同時也沒有找到有效的解決方法。這種情況下,我們可以將前后進行拆分,先用4*8=32再加上0.22*8=1.76,再將二者的和進行相加得出答案33.76。出現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是學生的思維轉換能力較弱,同時受到一定的局限性,使得沒有以最快速度對問題作出解析。
(二)對于基礎知識的掌握不夠牢固和全面。
在小學的數學中學生往往不能有效掌握相應的公式和方法,使得在解題時出現各種差錯。只有能牢固的記住基礎運算公式才能將題目進行解析。目前來看,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對于學生公式的掌握情況并不重視,沒有重視這一方面,導致學生在做題的過程中總是出現各種問題,能力也沒有得到相應的提高。在教學中只有牢固的記住相應的公式和方法,才能逐步提升學生的能力。
二、小學數學教學優化策略
(一)創設生活情境,促進學生理解
數學與我們的生活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大到工程建設、圖紙設計,小到收支、超市購物,都會用到數學知識。并且,相比于沉悶枯燥的數學課堂,學生的興趣自然更傾向于豐富多彩的生活圖景,也更愿意投入到對生活問題的思考和探索之中。所以,在小學數教學中,教師不妨采取生活情境教學法。即通過語言描述、實物演示、多媒體展示等途徑展現某一生活現象或生活場景,借此營造一種生活氛圍,并在其中合理融入知識內容。這一方面可以建立學生和數學學科之間的親切感,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例如,在學習《三角形的特性》一課時,我先借助多媒體為學生展示一些生活常見物的圖片,比如,房頂結構、晾衣架、車位鎖等等。然后我向學生提問:“這些東西為什么要設計成三角形的形狀?”學生陷入思考時,我為學生描述如下情境:“小明有一個長方形的相框,因為長時間不用發生變形。于是小明在相框背面斜著釘了一根木條,相框就變得牢固了。同學們在生活中見過類似的場景嗎?”描述的同時我為學生展示相框的樣子,這時學生便回憶生活經歷,判斷出三角形比其他形狀更加穩固、牢靠。所以說,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為學生創設生活情境,是激發學生思考動力、幫助學生理解知識內容的可行之法。
(二)加強動畫演示,抽象化為直觀
“形”與“數”是數學的兩個主要研究對象,這兩者都具有較強的抽象性。而小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基本以形象思維為主,數學抽象能力較差,因此,在理解抽象的數學知識時難免有些吃力。但隨著信息技術的高速發展,教學工具已經趨向現代化,很多教學難題都已經得到解決。所以,考慮到小學生對動畫情有獨鐘,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不妨采取動畫演示法,即將一些抽象復雜的數學知識或問題以動畫的形式演示出來。這不僅可以豐富學生對知識內容的直觀感受,同時也能讓課堂趣味橫生,有效激發學生的主動性。從而優化學生的學習體驗,實現高效數學課堂的構建。
例如,在學習《軸對稱》一課時,我便利用信息技術,以動畫的形式為學生展示軸對稱圖形沿軸折疊的過程,讓學生清楚直觀地認識軸對稱圖形的特點。而除了幾何相關的知識外,在解決一些復雜的“數”的問題時也同樣可以借助動畫演示法。比如,在學習“雞兔同籠”時,為了給學生介紹“抬腿法”,我便在屏幕上展示若干雞和兔的形象,然后操控鼠標“命令”兔子和雞抬起兩只腿,這時學生便很輕松地根據動畫列出相應的式子。通過這種方式,可以使抽象的知識直觀化,復雜的知識簡單化,并且使課堂更加生動有趣。從而有效激發學生參與課堂活動的積極性,提高學生的課堂學習效率。
(三)滲透數學思想,培養學習技巧
小學數學教學的目標不僅僅是讓學生掌握數學基礎知識,更重要的是教給學生學習數學的方法和技巧,只有這樣才能提高學生的數學綜合水平。而數學思想是對數學事實和理論經過概括后產生的本質認識,它不僅是數學的精髓,也是學習數學、解決數學問題的有效工具。
例如,在學習《運算定律》時,我便滲透類比思想。首先,我為學生介紹加法交換律,并給出一些例題,讓學生進行和驗證。然后我向學生提問:“乘法運算是否也擁有這種規律呢?”這時學生便列舉出一些乘法算式,比如:3×20,20×3等等,然后通過發現了乘法交換律。之后我引領學生認識加法結合律,并向學生提問:“加法和乘法具有一定的相似性,那么根據這種相似性,你能推理出乘法的其他規律嗎?”這時學生便根據加法結合律的證明過程推理出乘法也具有同樣的特點,最后,我再詳細地為學生介紹類比思想的內涵,從而優化學生的學習方法,有效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
結束語
總之,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要不斷更新教學理念,積極滲透新鮮元素,改進傳統的教學模式。這樣才能構建生動活潑的高效課堂,更好地實現小學數學的育人價值。
參考文獻
[1]馬春芳.小學數學如何實現教學創新[J].甘肅教育,2018.
[2]張琦.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策略探討[J].才智,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