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黃凡珂
自習近平總書記于2013年提出精準扶貧論述以來,精準扶貧成為國家重要的扶貧方式。隨著精準扶貧工作的推進,企業逐漸成為精準扶貧重要力量。
然而,目前為止尚未有對于企業參與精準扶貧動因的系統分析。因此,本文以2018年北京市參與精準扶貧的上市公司通過各個渠道進行披露的精準扶貧信息作為研究對象,對數據進行總結分析,從企業參與精準扶貧的路徑及公司屬性的角度進行精準扶貧動因分析。
根據2018年北京市參與精準扶貧的上市公司樣本,通過上海及深圳證券交易所等各個渠道進行披露的精準扶貧信息以及各上市公司年報信息作為研究對象,對企業參與精準扶貧動因進行深入分析。
由于不同企業對于自身的戰略目標追求不同,所以其參與精準扶貧的動因錯綜復雜,但總體可以分為三類,即為經濟動因主導型、制度動因主導型和道德動因主導型。
經濟動因主導型,顧名思義,是企業為了尋求更高的經濟利益而進行的精準扶貧行為。企業作為一個純粹的經濟實體,其管理者最重要的經營目標即為股東利益最大化,所以企業的行為應當以盈利為目的。但公司僅關注股東或公司的所有者的利益是不夠的,進行一些非利益相關者關注的活動也是必要的。企業精準扶貧行為可以改善其競爭環境,同時改善社會責任和經濟利益的內在沖突,實現二者兼容。
企業基于經濟動因進行精準扶貧可總結為三類:一是關注度需求。以市場營銷的角度來看,企業精準扶貧行為更容易受到網絡媒體和消費者的高度關注。二是獲得良好企業聲譽,提升企業商譽價值。進行精準扶貧活動能夠使企業獲得更好的聲譽并營造良好的社會形象,良好的聲譽能夠使企業內外部環境得到優化,為企業創造財富。與此同時,企業進行精準扶貧可以形成有效的聲譽保護機制,在企業有其他外部公共性錯誤行為時,能夠有效減少處罰和保護企業聲譽。三是與企業戰略目標相結合。精準扶貧的戰略性安排能提高客戶對企業品牌的認知度,提高雇員的積極性,增強生產力,減少營銷成本,有助于克服制度障礙;同時企業利用精準扶貧來改善競爭環境可以使企業經濟效益與社會責任統一起來,使企業能夠獲得較好的長遠發展及進步。
企業參與精準扶貧的內容與自身產業相關時,其能夠獲得的經濟利益是最直接同時也是最大的。以雙鷺藥業為例,其2018年精準扶貧工作內容可概括為以自有資金1000萬元設立慈善扶貧基金,主要資助危重病人、特困家庭、孤寡老人等。雙鷺藥業等醫藥企業從醫療方面出發,對貧困地區特困人員進行醫療救助,能夠提升其在醫療行業的企業形象,增加社會認可度,能夠起到廣告作用,對其產品進行推廣,從而獲得更高的經濟利益。而福田汽車參與精準扶貧的方式則更加的豐富,總體概括為首先利用自身產業特色和與時俱進的“互聯網+”技術,以創新的“互聯網+公益”思維開發公益共享平臺公益福田App,累計注冊公益人士2.3萬,利用科技平臺進行扶貧的同時宣傳了福田汽車的品牌。掌閱科技2018年精準扶貧內容概括為公益項目首批捐贈,公司選擇了眾多貧困小學作為捐贈對象,聯合各地出版社捐贈若干學習類用具,掌閱作為電子書閱讀類企業,采取捐贈圖書等教育扶貧,不僅響應國家政策號召,還能夠宣傳自身企業文化,擴大軟件使用客戶群體,提高公司利潤。
企業參與精準扶貧響應國家政策是制度動因的主要來源,隨著統籌規劃城鄉融合發展等各項政策的全面實施,我國已經逐步形成了國家政策、專項扶貧和行業扶貧相結合,多元化的扶貧模式,由政府政策為主導,社會各界力量踴躍參與。
國家相關政策促進了社會組織資源供給和扶貧需求的有效結合,逐漸完善減稅、信貸支持等政策規定,促進企業等社會組織積極參與扶貧活動,為其提供政策性支持和指導。
隨著國家關于精準扶貧政策的完善和發展,企業逐漸成為精準扶貧的重要力量。由于企業屬性不同,國家對于企業參與精準扶貧的要求也不同,所以制度動因也是企業參與精準扶貧的主要驅動性因素。企業以制度動因主導型參與精準扶貧,主要體現為根據政策號召進行相應的扶貧項目選擇,例如產業扶貧及教育扶貧。
企業參與精準扶貧的另一個動因即為道德動因,企業通過進行精準扶貧提升公司自身形象,吻合社會道德觀念,能夠促進公司進行長遠的良好發展。以道德動因作為主導,可以概括為企業在不受國家政策的影響下,不以增加經濟利益為主要目的進行的精準扶貧行為。企業參與精準扶貧是為了與社會價值吻合,展現企業崇高的道德文化,提升員工積極性以及社會認可度,主要以非國有企業為代表,進行扶貧的內容與自身產業不相關,但仍舊有大量的資金投入。
表1 2018北京市上市公司屬性統計
以道德動因為主導的精準扶貧可概括為非國有企業通過除政策倡導外的路徑進行與自身產業非相關的扶貧。以奧瑞金為例,2018年的精準扶貧累計幫助建檔立卡貧困戶實現就業5人,奧瑞金除在教育扶貧投入外,還將進行就業扶貧等,表現了企業以道德動因為主導進行的精準扶貧。
由表1可知,2018年北京市上市公司中有196家國有企業以及29家非國有企業,由于國家對國有企業的精準扶貧要求更高,所以國有企業的參與扶貧數量遠高于非國有企業,扶貧路徑更加廣泛,參與數量相對平均,表現出制度動因主導性。數據顯示有34.49%的非國有企業選擇除產業扶貧及教育扶貧外的其他扶貧路徑,且此類路徑與其企業自身產業特色關聯不大,此類扶貧符合道德動因主導型精準扶貧。從企業經營目標出發,企業所有行為最終目的都為獲得更高的經濟利益,所以經濟動因主導型的精準扶貧是占比最大的精準扶貧動因,是企業進行精準扶貧的最主要因素,旨在間接提升企業價值,增大企業商譽。
本文將企業參與精準扶貧動因分為經濟動因主導型、制度動因主導型和道德動因主導型三種類型,其中經濟動因主導型是所有企業普遍存在的動因,企業可以通過精準扶貧間接獲得更高的利潤;制度動因主導型主要體現在公司屬性的不同,國有企業相對于非國有企業更加受制度動因的影響;道德動因主導型主要體現在需要良好的社會形象的企業身上,此類企業需要進行精準扶貧體現社會價值以及自身企業文化以獲得消費者的認同,以非國有企業為主。企業參與精準扶貧的動因較為復雜,需要企業結合自身經營方向進行特色扶貧,以此達到更高效的扶貧且為企業獲得更高的經濟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