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菊英
2015 年8 月底,又一批剛畢業的大學生走進溪小的大門,踏上講臺,而我有幸被學校指派做了新教師王彤彤的師傅。如今,王彤彤老師已成為學校的教研組長、骨干教師。作為她的師傅,我是如何幫助和引領她由一名大學生成長為優秀教師的呢?
從學生的角色轉為教師的角色,新教師大都會出現不適應現象。陌生的環境、陌生的同事、陌生的教育教學工作,往往會給他們帶來不安和焦慮。為了讓王彤彤老師盡快適應并融入學校生活,盡快進入教師角色,我除了在生活上竭盡所能關心她,還時常找她促膝談心,幫助她調整心態。一開始,和她聊語文學科“教學七認真”行動標準和規章制度等,幫助她初步了解學校各方面的情況和業務要求;學生開學后,就和她聊學生,聊上課,聊工作中的開心事和煩心事,通過談心幫助她學會自我調適心態,樹立克服困難的信心。
在我的悉心關懷下,王彤彤很快就適應了學校生活,每天忙碌但是開心地工作著,順利進入了教師角色,為職業生涯開好了頭。
新教師大多缺乏經驗、缺乏智慧。我時常向王彤彤傳授一些自己做班主任的經驗,比如,走進課堂發現學生很吵鬧應該怎么辦,學生注意力不集中應該怎么做,等等。彤彤老師的班主任工作越做越好,很快就被評為校級“三星班主任”。
在教學業務上,為了幫助彤彤老師迅速成長,剛開始時,我上一節她聽一節,然后讓她自己模仿著上一節,搞得我自己像天天上公開課一樣,每天都得精心準備。不僅如此,每周我還要抽出時間聽彤彤老師2~3節課,以此了解她的課堂教學情況,并隨時指導。每逢新教師組的專家指導課或者賽課,我還要反復聽彤彤試上,然后一句一句地幫她改教案。彤彤在上崗第三年就參加了蘇州市青年教師基本功競賽吳中區選拔賽,在我和學校團隊的幫助下,她過五關斬六將,最終進入了決賽環節——上課。得到上課課題,距最終比賽只有三天,時間之緊、任務之重可想而知。為了幫助彤彤老師上好這堂課,我和團隊一起參與集體備課。教案成形后,我一邊讓彤彤熟悉教案,一邊幫她搜集制作課件的素材。第二天彤彤老師試上,我接著幫她“磨課”。第一遍聽課后,馬上把她叫到我辦公室,和她探討這堂課的成功和失敗之處,幫助她逐句逐詞逐字地修改教案,然后第二次試上,接著再討論、修改,再第三次試上……比賽的前一晚,我充當學生,讓她對著我練習上課。“上課”過程中我不斷“搗亂”,故意回答錯誤,以此來磨煉她的課堂應對能力。最終,彤彤老師憑借《青蛙賣泥塘》這一課出色的表現獲得此次比賽的一等獎,并贏得上市級公開課的機會。
類似這樣的磨課我們師徒經歷了很多次,彤彤老師的課隨之越上越好,駕馭課堂的能力越來越強。
為了推動王彤彤進一步成長,我又和她一起制定了職業生涯規劃:工作第五年,參加蘇州市2015 年上崗教師評課選優比賽吳中區選拔賽,力爭一等獎,并爭做教研組長;第六年,參評一級職稱,爭取拔尖通過,然后參評吳中區語文學科骨干教師;第八年,有資格參加吳中區青年教師評課選優比賽,并力爭一等獎;第九年,參評吳中區語文學科帶頭人;每年爭取有兩篇論文發表或者獲獎。彤彤老師一直按照既定的規劃穩步前進,工作第五年時,她就被學校破格任命為教研組長,成為學校的重點培養對象。今年,學校推薦她參加了蘇州市班主任基本功競賽,最終她脫穎而出,獲得第一名的好成績。王彤彤這個五年前的大學生,已成長為一名優秀教師,并朝著“大先生”的目標大步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