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體育大學 北京 100089)
心流理論最早由美國Mihaly Csikszentmihalyi提出,他發現那些在自己領域具有突出地位的人,都常進入一種“思想流動”狀態,內心沒有任何雜念,甚至感受不到其它外在事物的存在,只覺時光飛逝,內心獲得極大的滿足感,這種最佳體驗(optimal experience)促使了他們在自己的領域內不斷鉆研,最終小有成就。而體育教育由于其本身多樣化的教學手段和形式、即反饋的等特點,與心流體驗有較大的契合度,借助理論的指導,將更有利于學生沉浸在體育課堂中,因此及時對心流體驗理論進行詳細地剖析,并將其應用到體育教學中具有積極意義。
Mihaly在深入訪談了各領域無數的優秀人群后,發現他們都曾有這種體驗,達到精神的有序狀態,即精神負熵,此時思想暢通無阻,并展現出更強大、更自信的自我。在提取產生這種體驗的共同因素后Mihaly提出心流體驗理論,即在目標明確、具有及時反饋、挑戰與能力相匹配的情況下,人的注意力開始凝聚,逐漸進入心無旁騖的狀態,并出現意念與身體完全協調合一,注意力高度集中,絲毫容不下其它無關的念頭或情緒,出現自我意識消失、時間感扭曲的特點。可以看出,心流具有延長性,在心流體驗中,由于注意力高度集中在手中的任務,因此無法感知,只有結束后才體會到自己剛剛經歷了心流體驗。同時時間感扭曲是其顯著特征,往往在任務結束后才覺得時光飛逝。與快樂不同,心流表示一種持續的狀態,而快樂表示一種短暫的情緒,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可以很快樂,但不一定會有心流體驗。
心流體驗具有七大特征:精神的集中、不受其它繁雜事物的影響、對目標具有清晰的思路、出現一種欣喜的感覺、具有超越自我的一種寧靜感、挑戰與實力相匹配、時間的扭曲,及時的反饋等,基于其特征和概念,心流體驗的維度應包括明確的目標、及時的反饋、挑戰與能力相匹配、注意力集中四點,其中挑戰與技能熟練水平相匹配是進入心流體驗的關鍵。Jackson等人對身體活動和運動中的心流體驗制定了測量量表,包括控制感、強烈的內部動機、注意力高度集中、即時反饋、行為與意識的統一、挑戰與技能相匹配、自我意識減弱、具有清晰的目標、時間感扭曲等九個方面。Schiefele探討了心流體驗中技能與挑戰水平的關系,結果呈顯著相關。在對腦電波的觀察中,Chih-Chien Wang等人發現挑戰難度會影響參與者的心流體驗與水平。
可以看出影響心流體驗的一大關鍵因素即任務的難度水平,且不同的技能需求并不是恒定平衡。人格特質等因素也會在次優的平衡條件下發揮作用。因此在教學中對學生學情把握則非常重要,不僅是針對兒童階段特點,還要注意學生的認知程度,對不同學生的水平要有準確的把握,教學內容多樣化,讓學生至少有一項突出的地方,尤其是低段兒童在學習初期往往由于挫敗感,而開始一生對體育運動的厭倦,而這一環節實際是很多教師在備課時最容易忽視的,往往直接憑經驗,每個班的內容完全一致,更不用說具體到特殊學生。同時在設定目標時需結合學生的情況,制定分層目標,目標不僅是教師的教學目標,還是學生本課的學習目標,要激發學生在課堂上為自己設定不同的小目標,充分發揮課堂小競賽、展示等環節的作用,分組時低段在異質分組中適當考慮同質分組,高段以同質分組為主,不同組完成不同的任務或完成程度,進行針對性學習與提高。
心流體驗的維度包括明確的目標、及時的反饋、挑戰與能力相匹配、注意力集中四點,而目標明確、反饋及時恰恰是體育課程的一大優勢,因此具有巨大的應用空間,本文將從教育形式和教育內容兩方面進行探討。
在教育形式的變革中,已有研究者參照心流體驗的理論體系,試圖構建一個和學生技能水平相適應的動態發展平衡環境,如教育游戲等,在每一步中通過錯誤率等評價指標,給出相應的下一階段目標。如李磊等人認為進入心流體驗的課堂設計應包括學習目標、反饋和可玩性,目標要清晰可見、學習難度動態適宜并具有及時持續的反饋等原則。并使用模擬游戲來教學,游戲中的挑戰與現實相聯系,并通過及時反饋,學生的學習效果具有顯著性差異。
事實上游戲是將內容可視化、生動化的手段之一。體育游戲不僅僅是活躍課堂的一個小環節或展示課的花哨技巧,游戲的形式多種多樣,不一定按照傳統游戲模式進行大規模的調動,反而增加課堂難度,可將常規內容結合游戲的特點進行適當改造,在明確目標、即時反饋和競爭下,游戲無處不在,如目前成都市研發的生態體育課程、創生型課程等,借助游戲、音樂、情景等均取得了不錯的教學效果。多樣化手段應成為課堂的助力器,甚至是低段新授課的主要載體,將練習內容與實際生活相聯系幫助學生體會動作,將練習目標可視化激發學生的挑戰欲和反饋作用,教師要充分利用學校各種器材的作用,增加課堂的豐富性,而不僅僅是簡單的跑跳練習和素質內容競賽等,體育的魅力之處正在于它包羅萬象,讓每一個人都能找到自己的閃光之處。
對傳統課堂的教學內容進行變革中,王魯寧發現舞者沉浸于舞蹈的情感中,能更深刻地理解舞蹈內涵突破瓶頸期,提出進行心勁訓練和感知訓練。王舒等人提出要考慮學生內、外認知負荷,理論知識操縱內在負荷,呈現方式操縱外在負荷,結果表明內在負荷量影響心流體驗,而外在負荷受內在負荷的調節。由此教師在教學設計時因充分考慮學生的認知負荷,課堂中精講多練是本質,而精講是量,還是方式。有研究借助虛擬現實等手段,對傳統知識進行立體化解讀,結果具有顯著性差異。
體育能廣泛受到大眾的喜愛,與其傳遞的知識精神是分不開的,但體育的理論知識往往被忽略。對運動項目本質的深刻理解將增加學生的練習興趣,要將情感道德目標等落在教學的實際中;同時理論和實踐相輔相成,如武德的學習幫助學生理解傳統武術的淵源與內涵等。傳統的灌輸式理論教學往往適得其反,因此可以借助虛擬技術、模擬仿真游戲、實踐觀看等增加學生對體育知識的掌握。且心流體驗具有傳導性特點,即教師產生的心流體驗將帶動學生,因此教師的狀態對學生具有極大地推動作用,教師對知識的形象解讀、生動詮釋是課堂設計的重點,并在理論學習后進行及時反饋與應用。
(1)心流體驗即在目標明確、具有及時反饋、挑戰與能力相匹配的情況下,人的注意力開始凝聚,逐漸進入心無旁騖的狀態,具有意念與身體完全協調合一、注意力高度集中、內心沒有雜念、出現自我意識消失、時間感扭曲的特點,并帶有延長性和傳導性;
(2)心流體驗的維度包括明確的目標、及時的反饋、挑戰與能力相匹配、注意力集中。挑戰與技能相平衡是關鍵因素,因此在準確把握基礎上制定分層學習目標。分組時低段在異質分組中適當考慮同質分組,高段以同質分組為主進行針對性提高;
(3)在教學形式上,著重強調將內容可視化、游戲化,在明確目標、即時反饋和適當競爭下,結合練習效應不斷鞏固。要將練習內容與實際生活中動作相聯系、充分利用學校各種器材等豐富課堂;
(4)在教育內容上,可借助虛擬技術、模擬仿真游戲、實踐觀看等增加學生對體育知識的掌握,使理論和實踐相輔相成。利用心流體驗的傳導性,把教師對知識的形象解讀、生動詮釋昨晚課堂設計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