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州城市職業學院 廣西 柳州 545002)
高職院校學生在就業之后大多會直接參與工作,因此在高職院校的教育當中,實用型人才是重要的培養目標。在這一目標下,高職院校會將教育的重點放在對學生職業技能的培養上,通過專業課程的教育教學來提高學生的職業技能,從而使學生在畢業之后能夠更好地適應崗位的需求和社會的發展。在這樣的背景下,學校的就業率比較高、口碑比較好,在招生的時候可以吸引更多學生。但是在這樣的教學模式下,學生的綜合素質得不到提高。雖然教育部門已經將思想政治課程作為高職院校的必修課程,但是很多高職院校并不重視對思想政治課程的落實。在實地調查中發現,很多高職院校當中,思想政治課程都處于“邊緣化”的狀態。為了將更多的時間用于學生的技能培養,思想政治課程時間一再被壓縮,教學方式也是簡單的“滿堂灌”形式,這無法對學生起到良好的教育效果。而實現體育課程思政化教學,可以將思政課程滲透進學生的專業課程當中,通過這種方式使學生獲取更多的思政教育知識,彌補“邊緣化”思政教育的不足。
對于高職院校的學生來說,為了在就職的時候能夠更好地適應社會的發展需求,培養“一專多能”的學生是十分有必要的。這種培養模式的要求是使學生在掌握一門專業技能的基礎上擁有多項能力。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的健康意識越來越強,越來越多的人意識到體育鍛煉的重要性。健身房等為人們提供體育鍛煉的場所為了自身的經濟效益,會進行虛假宣傳甚至惡意營銷。在這樣就職環境當中,學生需要堅持正確的價值觀念和職業道德。為了實現這一目標,在教育的過程當中,就要加入思想政治的內容,并在專業課程教育教學當中進行滲透。與此同時,還要避免在學生教育體系當中加入過多功利性和競爭性的教育,使他們樹立起社會主義主流價值觀念。而在體育課程當中加入思政教育、實現體育專業課程思政化就可以提供思政教育的有效性,使學生在擁有專業體育技能的基礎上能夠樹立起正確的價值觀念、具有較高的綜合能力。
與高校的學生相比,高職院校的學生更為需要思想政治教育。這些學生自身存在一些不足,他們經歷了高考的失利,因此很容易缺少自信,容易在生活中產生不良的情緒。通過思想政治教育可以使這些學生正確認識自己、正確面對生活當中遇到的挫折與困難。與此同時,高職院校的學生年齡通常集中在18-20歲,他們處于青春期,雖然身體發育已經完全,但是心理還并不成熟,很容易出現各種迷茫與困惑的心態。他們在與人交往的過程當中很容易情緒激動,在面對外來文化和網絡信息的時候無法明辨是非。因此在這一階段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可以為他們的行為習慣指明方向,使他們堅持以積極的心態面對生活和人生。與此同時,高職院校的學生對傳統教師講課、學生筆記的教育方式不感興趣。而通過專業課程思政化的方式,在體育專業課程當中滲透進思政教育內容,可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使學生能夠樹立信心、更好地迎接未來的學習生活。
對于高職院校的學生來說,通過體育系列活動來實現專業課程思政化是最便捷、也是最有效的方式。教師可以在體育教學當中設計各種比賽活動,學校也可以設立校園體育節和體育周,舉辦各種體育活動。通過這些活動,可以使學生在課堂上學習的理論知識得到鞏固,教師也可以在實踐活動當中來完成對學生技能的傳授。與此同時,教師也可以根據教學的內容和學校的特點來建設特色的體育項目,除了足球、籃球、排球等基本的體育項目之外,還可以挖掘健美操、太極拳等特色項目。通過這些特色活動,可以建立特色項目,從而使學校在高校競技中占有一席之地,并對學校的體育建設成果進行推廣。與此同時,通過體育活動,還可以增強學生對自我的認同感,使他們提高對自我價值的認可,從而實現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
在學校舉辦運動化,也可以實現體育專業課程的思政化教學,實現思政育人渠道的拓展。通過校際運動會,學生可以加強團隊合作意識,實現體育活動與德育體驗的有效融合。校際運動會規模比較大,各項規則也比較完善,能夠保證公平性。參賽學生需要遵守比賽規則,聽從裁判員的指揮。在這個過程當中,可以使學生樹立起良好的規則意識,使他們更好地適應現代社會生活。與此同時,在接力賽等很多項目當中,學生需要與他人進行合作才能完成比賽。為了集體的榮譽,學生會奮力拼搏、團結一致,從而取得優異的成績。在這個過程當中,學生的合作意識可以被激發。最后,運動會作為一場競技比賽,有輸也有贏。面對勝利,學生會產生對自我的肯定,樹立起自信心,而面對暫時的落后,學生可以體會到重在參與和盡力而為的體育精神。
高職院校學生的課后時間比較充沛,他們可以自主支配。很多學生將這部分時間浪費在玩網絡游戲、看電視劇以及刷微博等事情上。長期低頭玩手機會對學生的脊椎造成傷害,而缺乏體育運動也會使得他們的身體素質低下。為了更好地引導學生利用課余時間,在學校設立體育社團是重要的方式。在周六周末等時間里,可以舉辦豐富多彩的社團活動,比如體育舞蹈教學、熒光夜跑、瑜伽課、滑板滑輪等。這些活動都是學生感興趣的,這可以引導學生豐富自己的業余生活。在社團活動當中,學生可以相互學習,共同交流生活經驗和學習感受,這對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來說也具有積極的作用。
隨著信息技術的應用,高職院校學生的日常生活當中充滿著各種信息化軟件,他們只需要用手機下載這些軟件就可以享受到相關的服務,還可以通過這些軟件來實現與同學的溝通與交流。學校可以利用學生的這一特點,開發課外體育活動軟件平臺,引導學生進行體育鍛煉。隨著社會當中對健身的重視,很多高職院校學生也有了健身的意識,他們喜歡使用各種健身軟件來計算當天消耗的卡路里,并記錄當天的運動內容和運動時間。學校可以通過對學生日常健身信息的統計,建立本校體育活動應用程序,引導學生利用該程序記錄運動的路線和項目,并可以在該程序當中實現運動共享。教師可以通過該程序的信息推送,來實現對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使他們了解國內外的新聞,并從中獲得思想政治教育信息。
在對高職院校學生課程教學的過程當中,教學標準是綱領性的文件,其中包含了課程教學的目標、教學的重難點以及各個階段具體的教學內容等。為了實現體育專業課程思政化教學,教師要根據學生的特點,重新修訂體育課程教學標準。將思想政治教育當中的基本教育理念、價值觀培養等融入其中,要結合不同課程的內容與性質來融合思想政治教育內容。比如在體育專業課程性質與培養目標當中增加對學生拼搏精神和體育精神的培養,使他們能夠通過體育專業課程學習來正確認識生活當中的成功與失敗。在體育大型賽事的講解過程當中,使學生了解我國體育事業的發展歷程,從而樹立起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
在高職院校當中實現體育專業課程思政化指的是在專業課程當中滲透與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相關知識,而不是將體育課程直接變為思想政治教育課程。要實現這一目標,體院教師需要充分了解所教授的課程內容,了解在體育教學過程當中可能會出現的各種教學特殊事件。與此同時,在專業課程教學過程中還要注重體育思想的傳授,通過向學生講解特定時期的體育事件來激發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通過介紹事件當中的人物事件來激勵學生形成良好的人格與品質。與此同時,還可以為學生介紹特定體育項目的規則,使他們形成遵紀守法的意識,培養學生自立自強的精神。
在體育專業課程思政化的過程當中,教師發揮了主要的作用,教師的思想政治敏感性對課堂效果也會產生重要的影響。因此,不斷提高教師的政治敏感度、使教師能夠在專業教學當中更好地滲透思想政治教育是十分有必要的。目前,很多高職院校的思想政治教學與體育專業課程教學都是完全分開的,體育課程教學的目的僅僅是提高學生的體育技能。因此,專業課程教師雖然具有較高的體育技能,但是他們的思想政治素養并不高。在體育專業課程思政化的教育背景下,教師要積極探索思政教學的方式,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素養,能夠找到體育專業課程與思想政治教育的切入點。這需要教師利用課后時間對思想政治教育內容進行研究與分析,了解新時代思想政治教育的精髓,并將這一精髓在體育專業課程上傳達給學生。
總的來說,高職院校在體育專業課程思政化是發展的需要,同時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發展的要求。在這個過程當中,學校和教師要探究思政化的規律,結合體育課程的特點采取相應的方式與手段。通過體育活動、運動會、體育社團以及運動軟件等載體,以學生感興趣的方式在體育課程當中滲透思想政治教育內容。與此同時,教師需要對體育課程教學標準進行重修,在其中加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還要對課程思政化的教學內容進行合理設計,最后要提升體育教師的思想政治敏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