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蔭蕭 遲靜 王曉藝
(1.煙臺市牟平區寧海畜牧獸醫站,山東煙臺 264100;2.煙臺市牟平區動物疫病預防與控制中心,山東煙臺 264100;3.煙臺市牟平區姜格莊街道畜牧獸醫站,山東煙臺 264100)
多頭蚴會寄生在羊的腦部,引起多種神經癥狀,1~2歲的綿羊及山羊很容易受到多頭蚴的侵蝕,養羊業的發展會因此受到嚴重威脅。為盡可能降低這類威脅,羊多頭蚴的診斷與治療必須得到重視。
羊多頭蚴的前期、后期分別存在急性型和慢性型的癥狀,后期癥狀同時會因病原體的大小、蟲體寄生部位的不同而出現較大差別。羔羊在感染急性型羊多頭蚴后的癥狀尤為明顯,進入腦組織的六鉤蚴會移行于腦膜和腦組織中,損傷和刺激會導致腦部炎癥出現,病羔羊會出現呼吸與脈搏加快、體溫升高、強烈興奮等癥狀,并可能出現前沖或后退、作回旋運動、痙攣性抽搐、長時間躺臥、沉郁、脫離畜群等癥狀。在5~7d內,部分病羊會因急性腦膜炎而死亡,未死亡的病羊會轉為慢性型羊多頭蚴;在病羊度過急性期后,上述癥狀表現逐漸消失,在和緩期(2~6個月)后,由于腦脊髓中的多頭蚴不斷發育長大,明顯癥狀會再次出現,而當大腦某半球寄生多頭蚴時,病羊會向被蟲體壓迫的同側作轉圈運動,并同時可能出現對側視力障礙或失明癥狀,寄生于大腦正前部、大腦后部、小腦、脊髓的多頭蚴也會引發不同的癥狀。此外,病羊還會出現食欲減退、無法正常休息和采食、體重逐漸減輕等癥狀,由此逐漸衰弱、消瘦,最終變化在陷于惡病質時或數次發作后死亡。
寄生多頭蚴的病羊會出現一系列特異神經癥狀,但具體診斷過程應注意與羊鼻蠅蛆病、莫尼茨絳蟲病等其他腦部疾患的區別,羊多頭蚴存在的頭骨變軟和變薄、皮膚隆起等癥狀可用于區別這類腦部疾患。在實驗室檢查中,結合應用變態反應開展的相關研究診斷探索可以了解到,可采用多頭蚴的囊壁及原頭蚴進行乳劑變應原的制備,通過在羊的上眼瞼內注入乳劑變應原,如注射1h后羊出現1.7~4.2cm直徑的皮膚肥厚腫大且持續6h,即可判定羊寄生有多頭蚴。
羊多頭蚴可采取手術治療方法,在具體手術前,需首先明確多頭蚴的寄生部位,這直接關系著手術治療方法的應用能否取得成功。在一般情況下,如多頭蚴寄生于顳葉頂部,病羊會出現光照不敏感、口留涎、低頭、常呆立不動等癥狀,如多頭蚴寄生于小腦部,病羊會出現共濟失衡、四肢內收、站立不穩等癥狀,但不會出現失明癥狀,基于這類具體癥狀,即可較為準確的判定多頭蚴的寄生位置。
在羊多頭蚴的具體手術治療中,一般采用圓鋸鋸孔、套管針插入的方式,以此吸取包囊內膿液,并取出體積變小后的囊蚴。但深入分析可以發現,常用的手術治療方法存在失血量大、操作復雜、感染致死可能性較高等不足,因此本文建議采用改進的“手術殺蟲”羊多頭蚴治療方法,以此開展頭骨軟化部位手術。在完成剪毛、消毒后,需在多頭蚴寄生對應部位開“十”字小切口,隨后進行三棱針鉆孔,深度控制在1cm左右,在針尖出現空虛感后需將其拔出,此時可通過肉眼發現包囊或其頂起的腦組織。采用注射器進行囊液抽取,需基于囊液量針對性控制抽取量,一般為20~40ml,隨后按住針頭,進行注射器的迅速更換,并注入1~2ml精制敵百蟲溶液(2%),由此完成后續處理,手術后病羊需進行1~2d休息。
開展針對性的藥敏試驗,可確定黃色素、阿苯達唑、吡喹酮均可較好用于羊多頭蚴的藥物治療。基于黃色素的治療需采取靜脈注射的黃色素溶液(0.5%),1次/d,用量需控制在20~30ml,連續2~3d。基于阿苯達唑的治療需采取內服方式,用量為15mg/kg(體重),連續用3~5次,需間隔一周用藥1次,以此保證治療效果。吡喹酮同樣采用內服方式,用量為50mg/kg(體重),連續2~3d,1次/d。值得注意的是,藥物治療可能導致囊壁破裂,病羊的體溫、食欲、精神狀態可能受到影響,加劇致死的情況也可能出現,因此必須做到對癥用藥,配合采用靜脈注射磺胺嘧啶鈉注射液的方式也能夠取得不俗效果。
犬類屬于羊多頭蚴最重要的傳染媒介,因此應重點關注野犬的數量控制,家犬的養殖控制也不容忽視,以此有效預防羊多頭蚴。如存在養殖犬類的習慣,驅蟲管理工作必須嚴格開展,驅蟲管理質量必須得到保障,可采用5mg/kg的吡喹酮、15mg/kg的阿苯達唑進行驅蟲處理,理想的用藥效果可順利實現。還應關注堆積雜草、排泄糞污的處理,以此開展無公害化處理,即可實現蟲卵的徹底殺滅,病菌源擴散蔓延目的可有效遏制。此外,個人衛生的注意、全面開展犬的驅蟲工作同樣能夠為羊多頭蚴的預防提供支持,應避免管理人員被病犬傳播感染,保證驅蟲工作的全面落實,以此降低發病率。
綜上所述,羊多頭蚴對養羊業的威脅較大,而通過針對性的手術治療、藥物治療、預防措施應用,即可有效降低威脅。為進一步降低羊多頭蚴的威脅,基于青霉素的術后處理也需要得到重視,以此避免病羊因不良反應而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