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科技大學 四川 綿陽 621010)
北川是大禹故里,據史籍記載,北川是中華民族的人文初祖之一,中國第一個階級社會奴隸社會夏王朝的創立者、治水英雄大禹的降生之地。隨著時間的不斷推移,在北川這塊土地上孕育著我國古老的少數民族之一—羌族,經過歷史的不斷積淀,這個民族經過一代又一代的傳承,也為我們留下了寶貴的傳統體育項目與文化。人類眾多體育項目來源,最初大多始于生存與生活的需要,北川民族傳統體育的產生也不例外。若要將生活分為幾個級別或是幾層檔次的話,我們可以這樣對“生活”進行分類:一級—基礎生存類、二級—安穩生活類、三級—休閑娛樂類。一級是人們為了最根本的生活狀態,在物資匱乏,生產力低下的情況或溫飽問題沒有保障的情況下,努力發揮思維模式,運用多種生存條件確保自己 “活下去”;二級是人們隨著生產力水平不斷提高,人們的吃穿住行有了進一步的保障,但是也會時有意外發生,但是為了自己能夠使安穩生活有進一步的保障,人們仍然需要不斷去提高自己或尋求庇護;三級是人們的生活有了保障,不在為了吃穿住行而發愁,開始有意或無意的提高自己或族群的生活質量,漸漸有了除為吃穿住行奔波之外的其他活動。當然,這三個級別的生活也并非毫無關聯全部分開,也有相互交叉或相互交融的地方,三者之間相互影響,相互促進。
北川民族傳統體育項目的起源,按照對生活級別的分類,大致可以分為:第一,以羌族人民日常生活的一種交通本領流傳下來的體育項目,如,溜索、索橋、繩橋;第二,由對圖騰的敬畏演化而來,帶有宗教性質的羊皮鼓舞、羌族鍋莊,鍋莊的表演功能大致可以分為兩類,第一類是“喜事鍋莊”,一般在節日、婚嫁和勞動之余表演,形式上歌舞一體、腳步多變、膝部顫動、腰部扭動、節奏明快;第二類,體現羌族人民與自然、環境、野獸、或以軍事斗爭為目的,如,梭桿、騎射;還有以茶余飯后抒發對幸福生活的向往,以休閑娛樂為目的的薩朗、抱蛋、打窩、舞麻龍花燈、推桿等。還有日常進行鍛煉游戲之類的,如,扳手勁、扭棍子、吃牛牛等。
北川羌族民族傳統體育項目按照其運動特點或表現形式分類,其項目大致分為12類。具體包含智能類,如,金骨牌;體能類,如,仰臥抱桿跑、溜索、索橋等;技藝類,如武術、羌族薩朗、舞麻龍、蕩秋千、羊皮鼓舞、高蹺獅子等等;投擲類,如,開當鋪、甩皮封等等;角力類,如,扳手勁、扭棍子、推桿等;托舉類,如,抱蛋;踢打類,如,拍球、吆牛牛等;合中類,如,打窩、騎射、丟窩窩等;制勝類,如,摔跤;游戲類,如,打牛兒、踢毽、叼雞、逗瓜等等;跳躍類,如,跳船、跳拱;競速類,如,賽馬等體育活動。其中,在2009年7月13日下發的 《四川省人民政府關于公布第二批四川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和第一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擴展項目名錄的通知》(川府函〔2009〕148號)當中,“羌族推桿”被列入“第二批四川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分類眾多的北川民族傳統體育項目,充分展現了其悠久歷史底蘊,為人們鍛煉身體,豐富娛樂生活提供了大量的選擇素材,也充分的展現出北川民族傳統體育項目的多樣性。
北川民族傳統體育項目的發展,除了以傳統節慶日活動為載體或依托之外,成立的展演團也是其不斷發展和傳承的主要方式之一。展演團的演出成員也主要是以羌族本地居民組成,除了在當地進行展演之外,發展至今,也包括了接收外來邀請,走出家鄉外出展演。這也是北川民族傳統體育項目和文化向外輸出,走出鄉鎮、走出縣城、邁向全國的重要通道,也是我們了解和學習北川民族傳統體育項目的開放窗口。
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人們的生活不斷向現代化進程邁進,生活質量越來越高,在人們對物質生活的需求到達一個高度時,對于精神生活方面的需要會日益增加。生活在擁有五千年歷史傳承文化資源豐富的國度,中華有大量優秀的文化區填充人們內心的渴望或需求。隨著我國綜合實力的不斷增強以及全球化趨勢下中西方文化的激烈碰撞,為弘揚與傳播我國優秀傳統體育項目,國家相繼出臺了一系列弘揚中華傳統體育項目與文化相關文件與政策。弘揚和傳播中華優秀傳統體育項目,學校這個平臺歷來是其執行的重要渠道與平臺。重建學校民族傳統體育項目內容體系,統一完備的民族傳統體育的教材、教學評價體系學校民族傳統體育,是在學校這一基地開展民族文化教育,建立完善的民族傳統體育教學體系是保證中華民族文化傳播的重要途徑之一。眾多研究表明,北川民族傳統體育的發展,也走向了向學校邁進的道路。其中,有汶川縣的中小學曾把藏羌舞蹈進行了整理與創編,整編了一套適合學生學習與鍛煉的韻律操,以供學生在上課之余鍛煉身體,同時也為學生了解與學習民族傳統體育項目與文化創造機會,打造平臺。除了將一些適合學生練習的項目帶入學校課堂之外,不斷出現的一些教材也為北川民族傳統體育進入學校教育提供了重要的理論素材,也為其進入學校體育增加了實施的可行性。主要有劉偉、文燁、陳興亮編寫的《少數民族傳統體育教程》,龍正印主編的《羌族體育研究》等等。
北川民族傳統體育項目的發展,除了展演團的宣傳與傳播,學校平臺的推廣之外,還有各類傳統項目的比賽為其進一步傳播與發展提供了平臺。如民族運動會、北川羌族自治縣首屆全民健康運動會等等。各類運動會開幕式中節目中出現的,如,北川韻律操、羌族傳統體育表演《鬧羌山》、《吉娜歡歌》(肩鈴舞)、女子群舞《曬繡帕》,《鼓》等都是對北川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的傳播與推廣,運動會中設置的蹴球、扳手勁、男子推桿、男子押加、抱蛋、丟窩窩等各類傳統體育項目,對于民族傳統體育項目的推廣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
北川是一塊自然風景優美,人文氣息濃厚的地區。因處于山區的緣故,在烈日炎熱的夏季,北川山區溫度適宜,是度假旅游,避暑娛樂的好地方,同時,北地區如猿王洞、藥王谷、小寨子溝,五龍寨等地也是旅游景點。這些天然自然資源為災后北川旅游業的開發與發展提供了重要保障。一些民族傳統體育項目也在旅游業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游客在享受北川自然環境的同時,還可以體驗與感受北川特色的少數民族項目,如游客一起與當地居民跳鍋莊,欣賞羊皮鼓舞等等。
隨著大數據時代的到來,互聯網+的運用,“地球村”的相互學習與提高已變得越來越頻繁,中西方文化的不斷碰撞也越來越強烈。如何在新生事物不斷閃現,并逐漸扮演人們生活中重要角色的現在,弘揚與傳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豐富人們精神食糧,是我們不斷去思考與解決的課題。近年來,國家陸續出臺了各類政策文件,如《關于促進文化與旅游結合發展的指導性意見》、《國家“十二五”時期文化改革發展規劃綱要》等等,用來大力推動中華優秀傳統體育項目和文化的傳播與發展。
北川民族傳統體育項目種類繁多,其各類運動項目有適合青少年學練的項目,如蕩秋千、踢毽、爬桿、抱桿跑等等,也有供適合中老年鍛煉身體選擇的項目,如扳手勁、推桿等等,當然,其中還有老少皆宜的項目,如鍋莊等。北川民主傳統體育項目具備有廣泛性,還體現在其項目運動形式多種多樣,豐富的跑、跳、投類項目為人們鍛煉或娛樂提供了豐富的選擇。
一個民族的延續和發展,必定經歷了眾多考驗,度過了無數難關才能在歷史的長河中保留下來。在這條道路上,肯定會有部分文化因為各種原因而無法繼續延續,但也會有許多優秀文化隨著民族的延續而得以保存和流傳。北川民族發展至今,成為我國少數民族當中古老民族之一,擁有著許多值得被延續與傳承的寶貴內容。通過以大禹治水為故事的起點,以北川少數民族發展歷史為依托,記錄這塊土地上的少數民族在歷史長河中的發展路程,以電影、電視劇或紀錄片等各種形式對北川民族的傳統文化宣傳與推廣,為北川民族傳統文化的弘揚鋪設歷史積淀。
隨著信息科技的飛躍發展,電子產品不斷進入人們的學習工作生活當中。當然,隨著人們生活質量的不斷提升,當溫飽問題不再是人們生活的難題之后,越來越多的娛樂活動成為人們閑暇之余的選擇,旅游、看電影、打游戲等等已經逐漸成為人們生活常態。充分運用北川民族傳統體育豐富的活動項目,以各類項目為藍圖,運用北川少數民族特有的服飾、項目規則,配備專用音樂,增添項目歷史文化,開發和設計相關游戲,如智能類游戲、技巧類游戲等。將各類項目設置為游戲,可以使人們通過手機了解和體驗我國少數民族的風采,也可以為北川民族傳統體育項目的推廣增加渠道。
書籍是學生認識世界的窗口,也是學生學習知識的載體。隨著對我國優秀傳統項目的挖掘,對傳統文化的整理,一系列關于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項目以書本為傳播載體以供我們了解與學習。對于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項目進駐學校體育教育,國家也是大力支持與鼓勵的。通過分析中小學學生增強體質、增進健康的需要,設置以北川民族傳統體育項目為原型的體育項目,按照低中高等級編寫教材,將各項目分類型劃入低中高學生體育教材當中,為全面發展學生力量、協調、靈敏、柔韌、跳躍等各項身體素質增添新的運動素材,讓學生在鍛煉身體的同時,增加學生鍛煉的選擇性,使學生不僅可以起到增強體質、增進健康的效果,同時還可以讓學生在活動的過程中感受中華傳統體育項目的魅力,也為弘揚和傳播民族傳統體育項目拓寬渠道。
北川民族傳統體育項目在漫漫歷史長河中沒有因為動蕩而消失,反而在歷史的不斷考驗下保留了大量優質物質文化與精神文化。在無數新事物不斷涌現的今天,北川優秀的傳統體育項目與文化又一次遭遇了時代的考驗,在各類電子產品占滿人們生活軌跡的今天,北川民族傳統體育項目的發展,需要多管齊下,協調奮進,緊跟時代步伐,走向現代化發展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