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師范大學體育學院 云南 昆明 650500)
我國的社會主要矛盾已轉化為 “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改革開放四十年來,我國經濟高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人民的觀念也發生了重大改變,隨著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觀念的普及,通過全民健身,由被動醫療變為主動健康的理念已經深入人心。中國個性化健身、休閑需求擁有巨大發展空間。越來越多的人在工作之余喜歡運動、旅游等新興休閑方式。休閑體育以其門檻低、參與度廣、成本低等特點在群眾中很受歡迎,但現在單純的休閑體育已經不能滿足人們的精神和物質需求。同樣,單純的旅游似乎除了欣賞美景品嘗美食外沒有多余的樂趣,這也滿足不了現代人們的需求。休閑體育和旅游都需要尋找新的突破口,在這樣一個大環境下休閑體育與旅游相結合的新思路應運而生?,F在很多賽事都將旅游市場作為賽事舉辦地的重要條件,休閑體育與旅游的聯姻使得旅游者從觀賞者變成了體驗者和參與者,隨之提高了人們的興奮性和積極性。
近年來,全國各地涌現出一大批以休閑運動為主體的體育特色小鎮,這些體育特色小鎮為我國休閑體育事業的發展提供了新的動力。2017年5月國家體育總局發布了《關于推動運動休閑特色小鎮建設工作的通知》,給運動休閑特色小鎮申報指明了方向,也為我國休閑體育的發展指明了方向。國家體育總局主導建設的100個運動休閑特色小鎮,未來將發揮體育的潛在優勢,利用特色體育產業與旅游結合,每個小鎮包含30-40個運動項目,吸引以家庭為單位的人群來旅游健身。旅游與體育“聯姻”,對旅游產業及體育產業實現正向促進,雙利雙贏,將成為各地旅游轉型升級的方向和抓手。
在旅游和休閑體育產業相結合這個關鍵的轉折點上,貴州省貞豐縣抓住歷史機遇,發揮自身獨特的地理人文優勢,因地制宜的大力發展休閑體育項目,不斷提高和完善基礎設施建設,走旅游和休閑體育相結合的新思路,帶動當地經濟發展,增加就業崗位和居民收入,推進脫貧攻堅。經過幾年的發展,貞豐縣已經舉辦了貞豐國際山地旅游大會、中華愛情文化節、中國杯國際定向越野巡回賽、貞豐國際半程馬拉松等大型賽事。
貞豐縣位于貴州省西南部,隸屬于黔西南布依族自治州,這里有雙乳峰、三岔河、北盤江大峽谷等風景秀美的地方,神奇的貞豐山水為休閑體育與旅游的結合提供了肥沃的土壤。貞豐氣候溫和,冬無嚴寒夏無酷暑,爽爽的夏天更是吸引著世界各地的游客及戶外愛好者。貞豐附近有機場、有火車站、有高速,便利的交通讓各地的游客到貞豐能夠朝發夕至。貞豐還是一個多民族的地區,獨特的布依族文化使休閑體育項目的發展更加多元化,同時文體結合更有利于對布依族文化的傳承與弘揚。此外,貞豐縣城離三岔河等景區較近,附近還有幾個鄉鎮,與其他獨立的景區相比接待游客能力更加突出。
早在2015年10月初到貞豐時,這里只有雙乳峰景區開始開發,三岔河附近還是一片荒涼的土地,沒有基礎設施在這里開展休閑體育項目存在著很大的難度,沒有項目想留住游客更是難上加難。但是到了2017年7月再到貞豐,這里在當地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不光修建了寬闊的馬路,還建好了占地二百多畝可供一萬多人露營的貞豐三岔河國際露營基地,基地里飲食、洗浴、衛生等基礎設施一應俱全,此外就在基地旁邊山坡上通過招商引資由北京房車江湖旅游文化有限公司建起了房車酒店?,F在,高標準建成的三岔河國際露營基地已經形成房車露營、帳篷露營、木屋露營、水上露營、田園露營等多種露營形式,露營已經成為貞豐獨具特色的戶外運動品牌。
除了露營基地以外,貞豐縣政府還建了三岔河生態體育公園,規劃休閑運動項目46項,現已完成水上運動區、戶外露營區、民俗活動區和田園產業體驗區的建設,在旅體結合的基礎上又走出了農體結合的新思路。長達25km的三岔河健步道更是將生態體育公園與周圍大小村寨緊密的聯系在一起形成了貞豐三岔河運動休閑特色小鎮,并且在2017年成功入選全國首批96個試點小鎮。
眾所周知貴州是一個多山的省份,大山在帶來風景和物質的同時也造成了消息的閉塞以及觀念的落后。在納孔布依族古寨里稍微一打聽就知道,曾幾何時村支書就鼓勵大家依托三岔河的山地資源做農村旅游觀光,可惜村民們不答應。隨著對三岔河的開發越來越深入,貞豐舉辦的大型賽事越來越多,來貞豐旅游的人絡繹不絕,很多人看到了富裕的機會,愿意為貞豐縣休閑體育旅游產業提供支持,現在很多當地農民除了保持傳統的勞作以外還開起了農家樂、酒店、自行車租賃等服務行業。他們明白貞豐縣休閑體育特色旅游小鎮的開展與其自身利益息息相關,只有同心協力辦好這些休閑體育項目,走旅體結合的道路才能讓自己的生活更加富裕。
貞豐是一個以布依族為主體的少數民族地區,獨具特色的布依族文化為休閑體育項目的開展擴寬了思路,豐富了內涵。近年來拍攝的《銅鼓密碼》等電視劇生動形象地向世界展現了一個神奇美麗的貞豐,一個特色鮮明的貞豐。三岔河露營基地廣場上建有地標性建筑銅鼓,納孔古寨還保存著大量的布依族建筑,古寨廣場上的碑文還記載著布依族的歷史和傳說,古寨里傳承著祖輩的服飾制作工藝、建筑營造工藝、糯食制作工藝、民間樂器制作技藝和皮紙制作工藝等。到目前為止,貞豐縣有5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16個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貞豐是我國西南旅游、休閑、度假的勝地。這里有靜雅奇秀的三岔河、天下奇觀雙乳峰、千姿百態的竹林堡等等美不勝收的風景,立足于“神奇山水,浪漫貞豐”的發展定位,依托山地和水上資源,大力開展山地和水上休閑體育項目。利用雙乳峰獨特的自然景觀開展登山、山地定向、徒步穿越等運動,人們在欣賞美景的同時還因地形起伏較大而達到了較強的鍛煉效果。在三岔河邊修好了長達25km的健步道,有機地將三岔河周邊各個古村古寨以及各個景區串聯在一起,貞豐地區經常在這條健步道上開展徒步、自行車、馬拉松、輪滑等休閑體育項目。除了豐富多彩的路上項目,在這秀美的三岔河上還搞起了皮劃艇、游泳等水上項目。近年來依托山水資源在貞豐舉辦了貴州國際山地旅游大會、情侶同心挑戰賽等含蓋水上和山地項目的大型賽事。有了項目就留住了游客,在這神奇的貞豐山水之間開展休閑運動,讓游客從觀賞者轉變為體驗者,極大地提高了游客的積極性和興奮性。
貞豐縣歷史悠久,不僅有著獨具特色的布依族文化,還傳承著原汁原味的民俗民風,古寨古村整體保存較好。與休閑體育相結合給布依族文化的傳承與弘揚安上了翅膀,濃郁的布依族文化也為休閑體育項目的發展和創新注入了新的元素。2017年8月就依據布依族愛的文化舉辦了中華愛情文化節情侶同心挑戰賽,除了有五公里彩虹跑、背愛神、板鞋競速、攀巖、CS等項目外,還加入了投糠包、竹竿舞等具有民族特色的項目,特別是在定向尋寶在納孔布依古寨舉行,游戲項目中加入吹嗩吶、布依族知識問答、文化廣場合影等游戲環節,豐富了賽事的趣味性和內涵性。此外,中國杯國際定向越野巡回賽還設置了民族特色組,突出了“健康中國,布依先行”的賽事主題。
體育就避免不了競爭,休閑體育也不例外。我們國家為了提高運動成績針對性的提出了“奧運爭光計劃”,同時為了提高國民素質提出了“全面健身計劃”。而休閑體育很好的將競技性和大眾健身性完美的結合起來,在滿足精英群體需求的同時還加強了對大眾健身的重視。貞豐地區的賽事從大處著眼小處著手,統籌兼顧,既從競技體育的角度出發保證賽事的高水準,又降低了對普通群體的要求,推動和踐行著健康中國的方針政策。
貞豐縣位于黔西南州,總人口42萬,少數民族占49%,在過去主要以傳統農業和礦產采掘業為主,經濟發展水平較低,是國家扶貧工作重點縣,也是貴州省首個民族文化旅游扶貧試驗區。2016年政府搭臺企業唱戲總共獲得了12.6億元的投資用于項目開發以及基礎設施建設。除了基礎設施提高人民生活環境顯著改善外,三岔河休閑特色體育小鎮2016年共接待129.24萬人,休閑體育項目留住了游客,旅游收入達9.77億元,同比增長33.5%。在2017年,共接待游客448.6萬人次,旅游總收入35.6億元,同比增長59%。
隨著基礎設施的不斷提升,越來越多的大型賽事落戶貞豐縣,也帶來了許多高水平的運動員,這些高水平運動員與當地的一些運動員或者業余愛好者相互交流學習,帶動地方體育水平的提高。并且秀美的風景、高水準的賽事以及高額的獎金,極大的刺激運動員發揮出更高的競技水平。
沒有全民健康,就沒有全面小康。體育與生態、旅游的結合,歸根到底是為了讓體育融入生活。近幾年貞豐縣打造三岔河運動休閑特色小鎮,在開展體育運動的同時也影響著當地居民投入全民健身的浪潮當中。而且貞豐縣通過建設休閑體育項目基地,給當地居民留下了很多的健身場地和健身器材,為推廣全民健身做出了貢獻。
經過幾年的開發貞豐縣的基礎設施有了很大的提高,休閑體育項目設施也有了長足的進步,在露營基地的建設上可以說走在了全國前列。但是與北京等休閑體育開展較好的地區還有很大的差距,在休閑體育與旅游結合的路上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例如擴展場地不健全,除了攀巖場地外沒有高低空項目,經常搞定向越野賽事卻沒有固定點標等器材。
這幾年貞豐地區的休閑體育項目及賽事的組織和運營者主要是從北京等發展較好水平較高的地區臨時聘請過來,這樣造成了成本過高等問題。如果能夠從當地找一些體育老師或者愛好者等有一定運動基礎的人員進行培訓,再跟著外地水平較高的老師學習,多獲取些經驗,這樣就能有效的減少工作人員在交通、食宿上的成本,讓這些資金更好的發揮作用。
此外,還應加強對從業人員、服務人員、經營人員、管理人員進行培訓指導,不斷提高相關人員的從業水平。
環境與發展一直相互制約又相輔相成的,國家體育總局在《關于推動運動休閑特色小鎮建設工作的通知》中指出,要打造一批集運動、休閑、文化、健康旅游等多種功能于一體的運動休閑特色小鎮。貞豐三岔河休閑特色體育小鎮的發展還得靠良好的生態環境,沒有了良好的生態環境其他的都是天方夜譚。對于三岔河休閑特色體育小鎮的開發應當立足于保護性的開發,在不破壞生態環境的前提下實現體育與旅游、扶貧、文化等產業的融合、協調、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