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科技大學體育學院 山東 青島 266590)
體育類非物質文化遺產涵蓋內容廣,歷史發展悠久,體育與非物質文化遺產是經過歷史傳承遺留下來的某個區域人口或者社會群體進行的民間體育鍛煉,其目的在于強身健體,豐富人們生活。將非物質文化遺產融入到高校教育中,既有利于非物質文化的傳承與發展,又有利于激發學生對體育課程的熱情,加深學生對我國傳統文化的認識,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將體育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引入高校體育教育中,可以引導、鼓勵學生自覺參與到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行列中,使其成為健身娛樂、積極向上的體育項目,并且在教育實踐中,使青年學生真正受到“根的教育”。本文踐行體育強國戰略思想,以山東省高校教育為依托,大力弘揚中華體育精神,傳承民族優秀體育文化,將民間傳統體育項目傳承到高校體育教育中來并使其得以更好的發展。
高校是對體育類非物質文化遺產進行傳承與發展的重要基地,然而,通過對當前山東省高校傳統體育文化傳承情況的分析,發現高校體育類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現狀并不是十分理想,主要表現為“虛熱”現象,其主要原因在于高校及師生對體育類非物質文化遺產缺乏足夠的重視,山東省多數高校只是將體育類非物質文化遺產課程設置為選修課,而且在具體教學過程中,只是對體育類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的基本知識進行簡單的講解。由于國家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予以高度的重視,且從當前我國高校教育事業的發展情況來看,將體育類非物質文化遺產融入到高校體育教育中仍然是一種必然的趨勢。
高校是對知識文化進行集中傳播與發展的重要陣地,山東高校的建設與發展與當地的地理環境、本土文化、歷史發展等情況有著必然的聯系。因此,將體育類非物質文化遺產融入到高校體育教育中,使二者之間相互促進、協同發展,是高校進行特色辦學的重要途徑。如今山東省教育部門對高校教育提出了更加嚴格的要求,而將體育文化、體育類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融入到高校體育教育中,能夠有效凸顯當地高校的辦學特色,進而有利于吸引更多的學生。另外,將體育類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引入高校體育教育中,能夠豐富高校體育教學內容,為高校體育教育注入新的活力,從而為高校大學生提供更多的選擇空間,有效滿足大學生的多樣化體育學習需求。將體育類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引入高校體育教育中,能夠有效增加體育類非物質文化遺產精神的傳播與普及范圍,使學生真正體驗到當地體育類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的獨特魅力與重要價值。
盡管國家教育部對高校教育的人才培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注重人才綜合素質的全面發展。然而,在我國絕大多數高校中,將體育課程設置為選修課,而各大高校對體育教育的重視程度又遠遠高于民族傳統體育,這就導致高校對體育類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普遍存在重視程度不足的問題。通過對相關調查資料的分析研究發現,山東省各大高校所開設的體育類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非常有限,一般為1-2項,主要包括武術、太極等。其中,武術是受歡迎程度最高、開設范圍最廣的一大項目。而多數高校所設置的體育類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只是一些常見的傳統體育項目,主要用于比賽或者表演等,具有比較明顯的目的性。除了一些深受歡迎的武術、太極等項目之外,其他大多數項目都是以社團的形式開展,而學習這些項目的群體主要為體育專業學生,其他非體育專業的學生則非常少。總的來說,山東省各大高校對體育類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普遍存在重視程度不足的問題,并對其缺乏足夠的宣傳,從而導致學生對其缺乏足夠的認知,因而對體育類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參與度普遍偏低。
將體育類非物質文化遺產融入到高校體育教育中,實現二者的協同發展與融合傳承,離不開專業師資隊伍的支持。山東省各大高校中所開展的體育類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的傳承者基本上在民間具有較大的影響力,且其傳承方式基本上以師徒傳承為主,而高校中體育類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的專業教師卻嚴重不足。另外,山東省高校多數體育教師平時所接觸的是現代體育,對體育類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的了解與接觸非常少,而專業的體育類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教師數量十分有限,難以充分滿足廣大學生的體育類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學習需求,從而導致學生由于選修課時與數量的限制,對體育類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的學習時間更加有限,從而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體育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在高校體育教育中的傳承與發展。
由于體育課程具有較強的實踐性,因此,高校體育教學活動大部分都是在室外或者體育館開展,同樣的,一些體育類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的開展,也是需要一定的場地與器材,這就對體育教學場地與器材提出了較高的要求。在體育強國戰略背景下,我國充分意識到學校體育對于實現體育強國戰略的重要性,也漸漸意識到學校體育教育對于體育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發展與保護的重要性,從而漸漸加大了對學校體育教學的投資力度,將更多的資金用于學校體育教學場地與設施的建設,以為體育類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在高校中的開展提供充足的物質保障。然而由于招生規模的不斷擴大,各高校大學生人數不斷增加,再加上在應試教育的影響下,一些地區的政府部門與高校對學校體育缺乏足夠的重視,同時也缺乏對體育類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重視與保護,再加上本身學校的經費本身就來源單一,相關調查資料顯示,多數高校體育經費主要來源于當地政府與高校,經費來源比較單一,難以有效滿足體育類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教學的開展需求,因而對高校體育類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教學的資金投入力度更是不足,從而導致高校體育類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教學在開展的過程中,缺乏足夠的專業場地與設施器材,進而大大限制了體育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在我國高校體育教育中的有效開展。從而導致一些對體育類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有著濃厚興趣的學生,也只能選擇將就或者放棄,進而大大降低了學生參與體育類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的積極性。
要想將體育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很好地融入到高校體育教育中,實現二者的協同發展,還需要構建體育類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課程體系。如今山東省各大高校體育類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課程教學中,普遍缺乏系統完善的課程體系,而且體育類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教學內容多以基本動作為主,缺乏足夠專業的理論知識。這就需要各大高校構建完整的體育類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課程體系,加大對體育類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理論知識、文化內涵及功能價值的挖掘,以使學生能夠全面深入地了解體育類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并愿意自覺承擔傳承體育類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重要責任。具體而言,高校應該充分利用相關教育資源與科研資料,有針對性地編制專門教材,進一步豐富理論知識,實現體育類非物質文化遺產精神文化、項目內容與高校體育教育的充分融合。同時高校還應該加大對體育類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宣傳力度,以使更多的學生了解并愿意選修這門課程。
將體育類非物質文化遺產融入到高校體育教育中,并構建完整的專業課程體系,都離不開專業師資隊伍的支持。針對當前山東省體育類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專業師資隊伍不足的問題,高校應該積極聘請體育類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的民間傳承者,邀請他們對本校的體育教師進行專業系統的培訓,以不斷提升本校體育教師的專業水平,從而打造一支專業水平高的體育類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師資隊伍。另外,還應該制定相應的激勵機制,增加體育教師的薪資水平與福利待遇,將教師的體育類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知識水平與技能和其福利待遇掛鉤,鼓勵本校體育教師自覺學習體育類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的相關知識與技能,以不斷提升自身的專業水平。
體育類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專業場地與設施的建設情況能夠顯著影響其教學活動的開展情況,因此,當前我國高校體育類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教學的開展經費與相關場地設施的不足,不利于高校體育教育發展過程中本地多元文化精髓的挖掘,從而不利于當地本土文化的多元化發展。因此,高校應該從多個方面入手來改善當前體育教學中體育類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教學場地與專業設施不夠完善的狀況。首先,各大高校應該盡可能地擺脫傳統思想觀念的影響,加大對體育教學及其體育類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重視,積極配合體育強國戰略的實施工作,加大對體育類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教學場地與專業設施器材的建設力度,進一步增加資金用于標準運動場地的建設與維護;其次,針對當前我國高校體育類非物質文化遺產教學經費不足、來源單一的情況,高校應該加強與社會企業、機構的聯系與合作,積極引入社會力量,以拓寬經費來源渠道,緩解自身的經費壓力。同時也可以通過開展各種展會與表演等活動,來加大對體育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在社會中的宣傳力度,提高社會各界人士對體育類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認識水平,使其充分意識到體育類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重要價值、傳承現狀及其傳承與保護的迫切性,增強社會企業體育類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產業意識與商業意識,自覺創造出更多體育類非物質文化遺產競賽與表演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