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玉梅
(華康小學 廣東 廣州 510620)
對一個國家的發展來說,教育永遠是重中之重。在這一背景下,我國大力推進了新課程改革的腳步。新課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一切為了學生的發展。因此,課程改革是學習方式和教學方式的轉變,改變課程過于注重知識傳授的傾向,強調使學生形成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使獲得知識與技能的過程成為學會學習和形成正確價值觀的過程。這一過程就是傳統學習方式的“被動性、依賴性、統一性、虛擬性、認同性”向現代學習方式的“主動性、獨立性、獨特性、體驗性與問題性”轉變過程。在這一背景下,相關單位和教師對于小學體育家庭作業方面的拓展延伸是十分具有必要性的,能夠幫助學生適應體育、接受體育。
近些年來,我國教育界越來越重視于素質教育的發展,在這其中對學生身體素質的培養和保護是教育者們最為重要的責任。老話說,身體是革命的本錢,健康的體魄是一切發展的基石。只有學生擁有健康的身體,才能夠立足于將來的國家發展和國際競爭。教育界正是因為認識到了體育鍛煉的重要性,才在近些年來不斷開展和深化校園陽光體育活動,也取得了很大的成效。
在這其中,教育者逐漸意識到了小學體育家庭作業對于學生個人健康發展的重要性。早在2011年頒布的《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中,就對于體育家庭作業做出了重要闡述,強調了教師可以通過布置適當形式家庭作業,培養學生的鍛煉習慣以及對社會健康問題的責任感。就這一方面來說,小學體育家庭作業不僅能夠提高學生的體育鍛煉積極性、開發學生對于體育項目的學習興趣、幫助學生提高體育技能,并且培養了學生的交流能力和團結協作能力,還能夠幫助學生有效利用課余時間鍛煉身體,在擁有健康體魄的同時培養出勇于挑戰、不怕吃苦、持之以恒的精神。因此我們可以說,小學體育家庭作業布置這一教學措施是勢在必行的,它不僅是校園體育教學工作的延伸和補充,同樣也是樹立當代青少年價值觀的真正體現,從根本上踐行了我國教育事業對于培養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具體要求,同時也順應了素質教育和新課程改革工作的發展趨勢。
改革開放以來,由于我國經濟水平的飛速提升,老百姓的生活水平也不斷提高,然而在這一背景下,我國青少年在這種輕松環境中也逐漸輕視了對自身身體鍛煉的要求,許多學生因肥胖導致身體各項指標下滑,究其原因,無外乎缺乏鍛煉。體育的概念是根據生產和生活的需要,遵循人體身心的發展規律,以身體練習為基本手段,達到增強體質,提高運動技術水平,進行思想品德教育,豐富社會文化生活而進行的一種有目的、有意識、有組織的社會活動。這里所提到的意識就是體育意識,因此,在學校正常課程教學之余,教師布置的一些家庭作業能夠幫助學生加強運動,鞭策學生重視強健身體的重要性,培養學生的終身體育意識,完善其主觀能動性,達到強身健體、提高自身身體素質的目的。
對于小學生來說,這一年齡階段和學習階段正是他們塑造正確人生觀和價值觀的基礎時期,在這一階段的教學,主要應當以完善學生的認知和品格為主。
就這一點來說,小學體育家庭作業的布置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首先,許多體育家庭作業需要學生和家長共同完成,因此,適當的體育家庭作業能夠在增進學生和家長之間感情的同時鍛煉學生團結協作的能力;其次,定期的體育家庭作業能夠幫助學生養成長期運動的良好習慣,增進對于自身的管理能力和自主完成各項工作的能力;再者,最重要的一點是,學生在大量接觸體育家庭作業的同時,對于自身的意志力和持續力是一種考驗,這對于學生的長遠發展來說是一種有益地鍛煉,只有在磨練的過程中不斷強化,學生才能真正成長為勇敢堅強、適應社會發展的優秀青年。
上文中我們提到,現如今教育事業的發展在全社會的注目下發展十分迅速,而這勢必會對于學生帶來一定的學習壓力。現在的小學生們雖然年紀尚小,但在校園內所面臨的課程繁多而復雜,這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因此,小學體育家庭作業的布置,能夠切換長期單一的周圍環境,讓學生走出去呼吸新鮮空氣,幫助學生在課外時間完成有效的放松,在娛樂之中緩解校內學習的壓力。
(1)指標完成型體育作業。
在小學體育的教學功能工作進行時,教師往往會依據《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對于學生做一些定期的體育檢測,在這其中就包括了跑步計時、跳遠測量、規定時間內的跳繩計數、坐位體前屈計數等等,這些項目利用資源少、占地面積小、實施環境簡單,卻能夠有效鍛煉學生的肺活量,以達到強身健體的目的。因此,教師可以經常性地布置這類體育家庭作業,讓家長進行監督和反饋,幫助學生提高自身身體素質。
(2)親子合作型體育作業。
除了學校教育,家庭教育對于學生的成長來說是最為主要的,一個家庭的教育環境直接會影響到該家庭孩子的健康發展與否。因此,針對于這一教育特點,教師可以適當布置一些需要家長和學生共同完成的親子合作型體育家庭作業,如一些球類運動,或者登山運動等等。由于這些運動所需時間較長,其體育環境也相對要求較高,教師可以選擇在周末布置這類家庭作業,鼓勵家長帶領學生走出房間,在大自然中體驗體育鍛煉帶來的樂趣。與此同時,這類家庭作業還能夠增進孩子和父母之間的感情,并有助于培養孩子與他人協作、互相幫助的美好品質,營造和諧的家庭學習氛圍。
(3)理論知識積累型作業。
在當前的教育背景下,新課程教育改革注重的是理論知識學習和實踐能力培養的總結教育,因此,在布置體育家庭作業時,教師不應將重點單一性地固著于實踐,也應當重視學生對于體育常識等理論知識的積累及學生體育視野的開闊。因此,教師可以在精心挑選后指定一些體育人物傳記或體育類的報刊雜志督促學生進行閱讀。再者,教師還可以鼓勵學生在完成其他作業之余利用娛樂時間觀看一些體育類的新聞和賽事轉播,幫助學生提高對于體育運動規則的掌握,同時也能使學生充分感受到體育競技的精彩性及魅力性,塑造學生的體育文化底蘊。
(1)因材施教的針對性原則。
對于學生教育來說,因材施教是一個老生常談的話題,體育教學同樣如此。因此,教師在布置體育家庭作業之前,應當對于每一名學生的身體狀況和興趣愛好做一個充分統計和了解。對于年紀尚小的小學生來說,他們每一個人的興趣愛好和身體機能發育水平都各不相同,存在一定的差異,教師在了解了每一名學生的具體身體發展情況和體育興趣愛好之后,可以結合實際,向其下發不同的作業布置,其中的運動方式應當具有針對性,這樣才能幫助學生在一個輕松愉快的氛圍內提高自身的體育水平和身體素質水平。
(2)循序漸進的適度原則。
對于小學生來說,對其下達過量或難度較大的體育家庭作業是沒有必要的,這不僅會致使學生在壓力之下喪失體育鍛煉的興趣,甚至對于學生的身體健康發展都是不利的,教師應當認識到這一點,在對于學生體育能力培養的過程當中不應當急于求成。因此,教師在向學生布置作業時,應當遵循循序漸進的適度原則,合理安排學生身心都能夠接受的作業量,在學生不斷適應體育家庭做業之後,再去考慮對其體育運動能力的提高。
(3)堅持不懈的長期原則。
體育教師在對學生進行體育教學時,應當充分調查了解學生的學習特征。對于小學生來說,由于其年級較小,對于剛剛接觸到的體育項目往往充滿了好奇心,興趣極高。但時間一久,小學生們就很有可能喪失對于該體育項目的參與興趣。因此,在這一點上,教師應當對其給予正確的教育和指導,在體育家庭作業布置時遵循長期性布置的原則,幫助學生培養出堅持不懈的優秀品質。
(1)強調安全的重要性。
對于體育教學來說,安全始終是重中之重,體育家庭作業的布置也不例外。首先,教師在設計體育家庭作業內容的時候有就應當綜合考慮不同體育項目的安全因素,并做出適當的取舍選擇。其次,在對學生下發體育家庭做也之時,教師應當向學生著重強調體育運動中的安全注意事項,確保學生能夠充分了解每一項體育家庭作業所涉及運動項目的安全性。
(2)傳授科學的運動方法。
上文中我們提到,小學體育家庭作業的布置是校內體育課程的拓展延伸,因此,其主要內容也來源于課堂。教師應當在布置家庭作業之前,在課堂之中對學生進行正確的體育運動技巧傳授和方法指導,確保學生在課余運動時能夠以正確的鍛煉方法進行延伸提高。
(3)考慮季節性因素。
在體育鍛煉的世界里,其項目十分繁多,有許多運動項目就來源于四季的不同生活特點。如春季競走、夏季游泳、秋季登山、冬季滑雪等等,教師應當在布置體育家庭作業時充分考慮到當下的季節特點,下發符合季節特點的作業要求,幫助學生在體育鍛煉的同時始終保持對于不同體育項目的興趣和對身邊環境的探索欲。
(4)加強與家長的溝通。
任何家庭作業的順利完成都離不開家長的協作,因此教師應當定期與家長通過通訊設備或者家長會的形勢友好聯系,共同發現學生在作業完成過程當中有待提高的地方,幫助學生不斷提升自身的體育素養。
總的來說,在新課程背景下去探索小學體育家庭作業的內容,離不開對學生理論知識培養和實踐能力提升的綜合考量,校方和和教師應當充分認識到小學體育家庭作業能夠對學生發展帶來的益處,不斷研究方式方法,幫助學生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