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連云港中等專業學校 江蘇 連云港 222000)
隨著我國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化,中職教育體系日益完善,體育教育也越來越受到重視,對于落實“立德樹人”教育目標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從當前中職體育教學的整體情況來看,盡管與過去相比有了一定的進步,而且也取得了較好的成效,但中職體育教學目標仍然受到一定的限制,特別是在培養學生團隊合作精神方面仍然缺乏深入的研究和探索,導致中職體育教學的整體水平相對比較薄弱,同時也制約了學生的全面發展,需要引起重視并采取切實有效措施,大力推動中職體育教學改革和創新。這就需要在開展中職體育教學的過程中,要將培養學生團隊合作精神納入到教學體系當中,既要深刻認識到培養學生團隊合作精神的極端重要性,同時也要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積極探索中職體育教學改革、創新、發展的有效路徑和方法模式,努力在培養學生團隊合作精神方面取得新的更大的突破,為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創造有利條件。
所謂團隊合作精神,簡單來說就是大局意識,協作精神和服務精神的集中體現。團隊精神的基礎是尊重個人的興趣和成就,其核心是協同合作。對于體育運動來說,除了要培養學生健康的身體素質之外,也要在培養學生團隊合作精神方面狠下功夫,特別是由于體育運動的很多項目都需要團隊合作,因而在培養學生團隊合作精神方面具有一定的優勢,需要引起廣大教師重視。在中職體育教學中培養學生團隊合作精神,有助于推動體育教學改革,特別是對于落實“立德樹人”教育目標和“素質教育觀”具有很強的支撐作用,比如在開展教學的過程中積極引導合作開展合作學習、互動探究,能夠改變傳統的“灌輸式”教學模式,最大限度的發揮學生的主動性,而且能夠使學生之間形成良好的人際關系,在這個過程中教師成為指導者和組織者,學生的主體作用將得到充分發揮,這對于推動中職體育教學改革具有十分重要的積極作用;在中職體育教學中培養學生團隊合作精神,還有助于促進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提升,特別是對于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具有很強的價值,比如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可以將“合作學習”作為重要的模式,加強對學生的引導,小學成員之間需要開展交流、互動、合作、探索,并且做好組織與落實工作,團隊成員之間還要明確分工,并且要為完成學習任務共同出力,這對于促進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提升具有十分重要的價值;在中職體育教學中培養學生團隊合作精神,還有助于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特別是對學生未來就業和創業都具有很強的基礎性作用,當學生具備較強的團隊合作精神之后,他們能夠找準自身的定位,同時也能夠與其他人一道共同開展工作,這對于促進學生未來發展至關重要。
從當前中職體育教學的整體運行情況來看,盡管教學目標發生了深刻的變化,已經將培養學生綜合素質作為重要的目標,但仍然有個別體育教師對培養學生團隊合作精神缺乏深刻的理解和認識,導致重視不夠到位。比如一些教師在教學設計方面沒有將培養學生團隊合作精神作為一條主線,特別是沒有將“以人為本”和促進學生全面發展上升到戰略層面,因而在培養學生團隊合作精神方面受到了一定的限制。有的教師則不注重推動教學方法創新,特別是在開展具體的教學過程中,對教學內容的設計以及教學方法的改革缺乏創新性和系統性,在融入團隊合作精神方面不夠到位,直接導致中職體育教學缺乏“以人為本”,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沒有得到有效的調動,協調意識、配合意識、大局意識相對比較薄弱。
要想在中職體育教學中培養學生團隊合作精神,還要在創新教學理念方面下功夫,但目前一些教師在這方面還不夠到位,特別是還沒有將培養學生團隊合作精神作為落實“立德樹人”教育目標和“素質教育觀”的重要戰略性舉措,在開展教學工作的過程中不注重健全和完善教學機制,導致在培養學生團隊合作精神的過程中仍然比較薄弱。比如有的教師盡管也認識到培養學生團隊合作精神的重要性,但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缺乏針對性、系統性和全面性,特別是由于中職學生普遍都屬于獨生子女,“自我意識”比較強,盡管籃球、足球、排球等體育項目在培養學生團隊合作精神方面具有重要價值,但教師卻沒有進行科學設計,特別是沒有將培養學生團隊合作精神納入到中職體育教學改革當中。
要想在中職體育教學中有效培養學生團隊合作精神,還要更加高度重視教學內容的拓展,特別是要將拓展訓練融入到體育教學當中,但目前一些教師還沒有在拓展體育教學內容方面下功夫。比如有的教師不注重推動體育教學的融合性與滲透性建設,特別是沒有將思想政治教育與體育教學進行有效結合,在培養團隊精神、合作意識、協調能力等諸多方面缺乏針對性。中職體育教學內容缺乏拓展還表現為在培養學生團隊合作精神過程中體育拓展訓練模式缺乏創新,特別是對信任背摔、高空單杠、高空漫步、高空速降、天梯、斷橋、沼澤、繩網等項目缺乏科學的設計等等。此外,一些教師不注重素質拓展項目的科學設計和有效實施,還沒有從“身、心、社”三個層面科學設計素質拓展項目,對活動背景、活動內容、活動目標的設計缺乏綜合性。
目前一些中職體育教師在體育教學體系建設方面相對比較薄弱。有的沒有建立比較完善的組織體系,特別是就如何更有效的培養學生團隊合作精神缺乏深入的研究和探索,教師之間缺少有效的交流與互動,導致在培養學生團隊合作精神方面缺乏針對性、全面性和特色化。培養學生團隊合作精神還需要構建科學和完善的資源體系,特別是在體育教學項目設計方面必須具有拓展性和綜合性,但目前一些教師還沒有建立與培養學生團隊合作精神相關的“體育教學項目庫”,相關的課程體育、資源體系、運行體系、服務體系不夠到位,必然會制約有效性。有的教師則不注重融合性建設,特別是在培養學生健全人格、健康心理、健壯身體“三個層面”融合性方面不夠到位。
要想使中職體育教學培養學生團隊合作精神取得更好的成效,必須進一步提高重視程度,將其納入到體育教學改革當中,可以制定相關的工作規劃和實施計劃,對培養學生團隊合作精神做出規劃設計,并且有效組織實施,這對于促進培養學生團隊合作精神的有效開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支撐作用。由于培養學生團隊合作精神具有很強的系統性,因而應當切實加大相關方面的支持力度,在人力、物力、財力等諸多方面給予保障,比如中職學校應當切實加大對體育教師的教育和培訓,使他們能夠深刻認識到培養學生團隊合作精神的重要價值,同時能夠在教學過程中進行深入研究和探索。于廣大體育教師來說,應當深刻認識到培養學生團隊合作精神的重要價值,并將其作為推動體育教學改革的重要方向,發揮自身的積極作用,不斷豐富和完善培養學生團隊合作精神內容和形式,提升培養學生團隊合作精神組織與實施的系統性。
理念是行動的先導。培養學生團隊精神具有很強的創新性,特別是要對教學模式進行改革和創新,因而應當在創新中職體育教學理念方面取得突破。在具體的實施過程中,教師應當切實加大對教學項目的科學設計,特別是對籃球、足球、排球等團體項目進行系統安排,把培養學生團隊合作精神納入到“立德樹人”教育目標當中,并且要從落實“素質教育觀”的戰略高度,對培養學生團隊合作精神進行深入的研究和探索,比如在開展籃球教學的過程中,除了要強化學生個體的技術水平之外,要將團隊合作精神納入到戰術訓練當中,引導學生在比賽的過程中既要發揮所長也要相互配合,既要保護好自己也要保護好同伴等等。創新中職體育教學理念還要切實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比如引導學生設計一些具有團隊合作性質的“體育游戲”等等,這對于培養學生團隊合作精神具有很強的創新性。
培養學生團隊合作精神,不能只是通過具體的教學進行,因而應當在拓展教學內容方面下功夫,只有這樣,才能在培養學生團隊合作精神方面取得突破。要從“身、心、社”三個層面確立科學化、規范化、標準化體育課程目標,強化學生在各個方面的有效提升。更高度重視體育課程內容的拓展,除了要更加高度重視終身鍛煉、發展特長、掌握技能、培養興趣之外,還要在體育課程結構設計方面進行優化,特別是要將課堂教育與課外鍛煉進行有效結合,引導學生組建“體育社團”,進而能夠使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得到加強。要大力加強素質拓展訓練項目的科學設計,比如在設計城堡攻防、盲人闖雷陣、萬花筒、抓手指、萬里長城、強渡金沙江、拋擲小熊、盲人運球、龍馬傳奇等素質拓展項目方面,要從培養學生團隊合作精神入手,對活動背景、活動內容、活動目標、活動道具都進行了科學和設計和安排。
在中職體育教學中培養學生團隊合作精神具有長期性、持續性、拓展性、綜合性的特點,因而必須構建科學的教學體系。要進一步健全和完善組織體系,切實加強體育教學的組織領導,構建更加科學和完善的組織體系,進而能夠為培養學生團隊合作精神創造有利條件。要大力加強體育教學項目資源體系建設,特別是要切實加強對培養學生團隊合作精神教學項目的開發與設計,并且要建立相應的“體育教學資源數據庫”,教師之間應當加強溝通、聯系與合作,共同研究和探索如何更有效的培養學生團隊合作精神。比如要以培養學生吃苦精神、合作意識、社會實踐等諸多方面的能力,對體育教學進行科學設計,并且要建立培養學生團隊合作精神項目“資源庫”,各中職學校之間也要加強溝通與合作,對特色化體育拓展項目進行共享。要進一步優化和完善體育教學評價體系,對學生的考核應當具有多元化和系統性,不能簡單的以定量評價為主,而是要更加重視定性評價,并將團隊合作精神納入到評價體系當中。
綜上所述,團隊合作精神的最高境界是全體成員的向心力、凝聚力,反映的是個體利益和整體利益的統一,并進而保證組織的高效率運轉。由于體育運動的特殊性,特別是很多體育項目都需要具備團隊合作精神,因而可以通過體育教學這個平臺和載體培養學生團隊合作精神,不僅有利于推動中職體育教學改革和創新,而且也有利于培養學生綜合素質,更有利于促進學生未來就業、創業與發展。這就需要中職學校以及廣大體育教師要深刻認識到培養學生團隊合作精神的重要價值,堅持問題導向和創新思維,重點要在提高重視程度、創新教學理念、拓展教學內容、完善教學體系等諸多方面狠下功夫,努力在培養學生團隊合作精神方面取得新的更大的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