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師范大學體育學院 甘肅 蘭州 730070)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 “建設教育強國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基礎工程”,當前我國高等教育體系更趨完備,教育公平邁出重大步伐,綜合改革縱深推進,人才培養質量和科學研究水平穩步提升,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重要支撐。要想實現這個目標,體育教育是其發展中不可或缺的一環,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發展素質教育,推進教育公平,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因此體育教師所承擔的歷史使命,直接關系到我國21世紀人才培養的素質和質量,當前培養高素質的體育教師隊伍是培養當代中國青少年身體素質和心理素質的一條重要途徑。
盛昌繁和王春燕對體育教師能力構成中的教學能力、運動訓練能力、科研創新能力和思想教育能力達成了統一的認識,另外,王春燕還強調了組織管理能力、社會能力和運用信息工具的能力。趙順來、車錦華所著的《體育教師學》(2003)闡明了體育教師在“傳道、受業、解惑”中自身的素質與條件、方法與技巧,考察了體育教師的確定性標準、成功與失敗的客觀尺度,以及體育教師隊伍建設的特殊規律性等。劉林生在《體育教師專業能力和人格魅力研究》中闡述體育教師專業能力和人格魅力的概念及構成的基礎上,分析了影響教師人格魅力的因素,從道德人格的養成和健康心理人格的塑造兩方面論述了提升體育教師專業能力向人格魅力升華的思路。
我國對教師專業發展的研究起步較晚,自從我國從1994年開始施行《教師法》后,就對我過教師提出了明確要求,同樣也對體育教師提出了明確要求,提出 “教師是履行教育教學職責的專業人員”,第一明確提出教師是專業人員,隨著我們國家近幾年的幾次課程改革,明文規定要實施素質教育,推進教師的教育創新改革和發展,深化教育體制和教育創新改革,頒布了《教師教育課程標準》,推進我國教師專業性培養等。
在國際上,以韓國、日本為代表的很多體育學者開始研究體育教師專業的發展,他們的體育教師專業發展模式和實踐都處在其他亞洲國家發展前沿。例如,日本的“保健體育教師”發展模式,對體育教師專業化發展和體育教師的教育改革具有深遠意義。霍伊爾(Hoyle E,1980)認為:“教師專業發展是指教師在其職業生涯的每一個階段為了更好地進行專業實踐而構建其知識與技能的過程。”佩里(Perry,P)指出:“教師專業發展意味著教師個人在其專業領域中的成長和進步,包括自信心的增強、技能的提升、知識結構的不斷完善和深化以及教學自主意識的不斷強化。”
國際上把教師專業化能力可以促進全民教育水平的指標,并且是國家通過出臺相關政策條令來保證實施的。
綜上所述:國內外學者主要是從兩個方面對體育教師專業能力的發展進行研究,一是教師專業發展基本理論的研究,側重于研究教師專業發展的概念、內涵、結構的理論研究;二是教師專業發展的現狀與策略研究。但是,有局限性,都采用的是文獻查閱法,缺少必要的調查實踐方法,基本上是理論的研究或者對現狀做個描述性分析,深入度不夠。
在學校體育界,評價一位體育教師是否優秀,大多是看他是否有較高的專業技能水平,而不是看他能否提高學生身體素質水平。這對學校培養體育教師帶來了一定的偏差,在高等體育院校以及綜合類大學培養體育教育人才,大多重視對體育技能的傳授,忽視了對綜合素質的培養,重武輕文,導致大批學生對其他學科了解甚少,只對某一技術有深入的了解。這樣在他們教書育人的踐行中難以推行素質教育,單一片面的知識傳授,學生難以全面發展。
大多數的體育教師上課方式陳舊,難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比如,在排球課上,只是學習簡單的傳球與墊球,這些最基本的單一技術動作很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若是在課中加入技戰術組合,學生的興趣就會增加。反之,學生很少接觸到體育鍛煉,不利于體育技能的掌握和學生的自主學習與創新能力的提高。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傳統的體育項目難以滿足學生的興趣需求,學校可以進行體育調查,結合學生的意愿,適當發展新的體育課程,這就需要教師不斷學習新的體育項目以適應時代的發展。
現代社會人才競爭激烈,一些學校體育教師的價值取向出現了功利化,金錢化,利益化的傾向,理想信念模糊,職業道德淡化,一些體育教師為了所謂的職稱和榮譽,行賄受賄,對學生也產生了不良的影響。
體育教師承擔高水平運動隊的組織與訓練工作,訓練任務繁重,在科研上所投入的時間相對較少,而且學習其他學科領域的知識較少,高校的體育教師分為:教學類、訓練類、科研類、與復合類,各個類型的體育教師術業有專攻,鉆研的領域不同,但因繁重的任務,互相交流較少,難以在科研、教學方法和手段上有所創新。
內部因素的核心是“人”的因素。制約教師專業成長最根本的因素來源于教師自身。有些教師有一種職業發展的惰性,認為教好學生就可以了,自己的職業發展也就那樣,沒有什么好探究的,辛苦了一輩子終究也只不過是個老師而已。作為教師應該有這樣一種信念:身為教師就要以身作則,以成為一名優秀教師為己任,正如,不想當將軍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一樣。教師專業成長問題,歸根結底是教師的職業發展動機和自我專業追求問題。教師如果在剛進入在職進程中沒有樹立要成長為受學生喜愛的好教師的話,就會從一開始的平凡到后來的平庸,就更不用說教師的專業成長了。
新手體育教師剛踏入工作崗位,對工作環境的適應需要一個過程,另外對上課流程的不熟悉,會使他們一開始的工作事倍功半,還都會加重新手體育教師的負擔。除此之外,在某些學校還會出現一些所謂的老教師把他們不愿意做的雜活交給新手教師,使得新手教師更加沒有時間、精力去反思上課的得與失。
首先教師與學生的脫節,還要求教師要掌握和提高管理、教育學生的技巧和能力;其次,教師與教學內容的脫節,尤其是中小學體育教師沒有形成豐富的和精細的知識圖式,會很忙亂;最后,教師與學生內容聯結的脫節,新手教師往往只關注教材本身,而忽略學生的當前需要和能力之間的相互作用。
現階段我國學校體育教學工作處于發展時期,在目前的發展中,我國更加重視教學體育改革的完善,從而通過體育實現對學生的身心素質培養,所以各所學校就要加強體育的實踐改革,通過現代化的教學模式促進中職體育的創新,轉變原有的教學觀念,并要明確現代化體育的教學目標,在教學方式以及教學內容上進行創新,并實現體育教學目的,對學生進行素質培養。并在教學發展中構建現代化的體育教學體系。增強中職學生自身的社會競爭力。在中職體育教學中開展體育創新與改革具有重要的教學意義,通過體育創新,能夠通過靈活的方式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在體能素質、心理素質、以及性格個性上進行提升,從而提升中職學生終身體育教育理念。
文化水平是指“人類文明的程度和質量是社會文化、倫理、文學、藝術等的主要內容”。而當前尤其是中學體育教師的人文素質偏低(個別高校老師),是一個不爭的事實,體育教師只注重自身專業知識的培養和演練,導致課程教學和教學過程缺乏人文性,過于枯燥和單調,因此,體育教師應當注重自身的文化水平提高。在文化水平提高同時要求體育教師的業務素質和能力是更加全面,既要有較強的理論功底,同時也要有扎實的技術功底和教學能力,此外,還要有1-2項運動專長。只有這樣才能在教學上游刃有余,勝任體育教師工作。過去那種認為只有技術沒有理論就能勝任體育教師工作的觀點應該徹底更新。
不同職業只有社會分工不同,沒有高低貴賤之分。首先要轉變社會對體育教師的偏見和歧視,充分認識到體育教師在個人發展和社會進步中的重要性;其次要提高體育教師的職業認同感。學校和政府要通過靈活多樣的手段和渠道宣傳體育運動、體育教育尤其是學校體育教育對個體身心健康、家庭穩定和社會和諧發展的重要意義,使公眾認識到體育教師在這一系統工程中的重要作用。
反思性學習是指在先進的教育理論及他人經驗的基礎上,體育教師以自身的教學實踐過程為思考對象,并能以獨立及合作的方式,采用多種方法積極主動地對自己做出的行動決策以及由此產生的結果進行審視、解釋、分析和改進,以不斷提高教師自身專業水平的學習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