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北師范大學體育學院 安徽 淮北 235000)
隨著全民健身計劃上升到國家戰略,人民群眾的健身意識逐步增強,很多城市都將馬拉松賽事作為城市宣傳的名片,除了正式馬拉松比賽,各式各樣富有特色的跑步賽事也隨即增多,比如親子跑、五公里越野跑、熒光跑、彩虹跑、“光豬跑”等等深受廣大跑友歡迎。馬拉松賽事的增多變相推動了民間跑團的發展,越來越多的跑友因相同的目標而聚集在一起。以蕪湖市跑團為例,本次問卷發放對象為蕪湖市現有跑團中隨機抽取200名跑者,共收回159份有效問卷,主要來源于蕪湖市長跑協會、蕪湖嶺跑520、晨風起跑、蕪湖快樂跑團高級跑團、健跑體育、蕪湖1起跑、蕪湖跑吧運動俱樂部、蕪湖跑步等民間跑團。
通過訪談調查發現,蕪湖市各大跑團組織都屬于民間體育組織,由跑步愛好者自發性的組織到一起。其中蕪湖跑吧運動俱樂部于2014年通過民政局、體育局的審批,完成社團法人資格注冊。該團屬于蕪湖市組織規模較大,團員人數較多的非營利性體育組織,人數超過了2000人,在2014年新浪跑步評選中入圍30強跑團,2016年的跑團評選中一度沖上排行榜第三。
目前蕪湖市跑團的類型大致可以分為運動APP主導類、運動場所聚集類、賽事主導類這三種。隨著“互聯網+體育”模式的快速發展,各大運動APP軟件迅速搶占運動市場,吸引了眾多跑步愛好者。運動APP可以記錄運動軌跡,平均配速,運動時長等等,配合穿戴的運動智能手環、手表可以同時監測運動心率,并且都設有分享打卡模式,滿足人們社交媒體需求。軟件主要以咕咚、keep、悅跑圈、悅動圈和Nike Run Club為主,以咕咚為例,在咕咚運動圈中搜索蕪湖跑步團體,超過百人的跑團有7個,官方認證的跑團有2個,人數較多的是蕪湖跑團和蕪湖快樂跑團高級跑團,團員人數均超過了400人。跑團成員通過軟件進行在線約跑報名,成員可通過平臺第一時間獲得活動信息,活動結束后可在群里分享打卡記錄。
運動場所聚集類主要是以某個運動地點為活動中心,以蕪湖跑吧運動俱樂部和晨風起跑為例,每周都會在雕塑公園舉行約跑活動,成員通過微信群了解活動詳情。據統計,77.36%的蕪湖跑者選擇公園作為跑步地點,隨著城市建設發展,雕塑公園、濱江公園、中央公園都成為蕪湖跑步愛好者的活動聚集地。
賽事主導類主要是以某個馬拉松比賽或者跑步活動為主要媒介,目前國內馬拉松賽事很多需要抽簽進行報名,跑團會定期公布報名信息,組織團員相約進行比賽,包括交通出行、住宿安排、后勤服務保障等等。以蕪湖跑吧運動俱樂部為例,2015年3月15日無錫國際馬拉松共組織128人參加比賽,2015年10月25日合肥國際馬拉松共組織200多人參加比賽,全年組織各類型賽事活動參與人數已經超過了10000人次。現如今企業可以通過許可舉辦比賽,2015年蕪湖碧桂園和蕪湖跑吧運動俱樂部聯合舉辦環湖酷跑賽、2016年由蕪湖長跑協會聯合舉辦諾遠資產首屆“諾遠杯”、2017年蕪湖凱德廣場舉辦首屆彩虹跑、2018年偉星物業舉辦悅跑悅快樂夜跑5km,越來越多的賽事讓跑友們聚集在一起,跑團的發展離不開跑步賽事,兩者是相輔相成的。
本次問卷調查內容主要涉及到年齡、性別、職業、跑步情況等個人信息。對收回的159份有效問卷進行數據分析,得知男性比例占達54.09%,女性45.28%。年齡分布情況主要以40-50歲居多,占比33.33%,其次是50歲以上,占24.53%,30-40歲和30歲以下分別是21.38%和20.13%,年齡分布情況較為平均,沒有出現較大差距。職業分布情況主要以公司職員居多,占比25.16%,自由職業者20.75%,個體經營者15.72%,工人11.95%,教師11.32%,公務員6.29%,從職業結構來看,蕪湖市跑團成員工作性質多元化,可見跑步這項運動人群參與度較高,不局限于某個群體。跑齡在3-5年的占比29.56%,1年以內的占27.67%,1-3年的占22.01%,5年以上的占18.87%,每次跑步持續時間60min以上的居多,占比34.59%,其次是30-60min,占32.7%,以上數據顯示,蕪湖市跑者跑齡普遍較短,5年以上的人數相對較少,主要集中在1年以內和3-5年之間,跑步持續時間主要集中在30-60min之間和60min以上,起到科學健身的效果。強身健體和愉悅身心、緩解壓力以及培養運動習慣成為蕪湖跑者加入跑團的主要目的,分別占比69.18%、55.97%、49.69%。
通過問卷調查和訪談了解跑者心中蕪湖市跑團發展所存在的問題,主要集中在缺乏專業的管理人員和技術指導,缺少政府部門的支持、跑團之間各自為政,缺乏緊密的聯系和交流,缺乏統一組織,急需和有實力的企業合作進行適當形象整合,塑造蕪湖跑團統一形象、日常組織活動較少,活動經費有限,缺少有力的賽事后勤保障等問題,總結如下。
目前蕪湖市跑團均屬于非營利性體育組織,其特點是自發性和靈活性,成員流動性較大且均來自于不同崗位,年齡分布較廣,具有多樣性等特點。隨著團隊人數增多,很多管理層面的問題因此暴露。據調查,大多數跑團日常管理工作主要是由團長和核心成員負責,缺少合理化的分工和專業指導,沒有規范的制度要求,比如,很多微信群里成員會私發小廣告或者加好友推廣微商產品,造成不良影響,管理較為松散,團員之間缺少凝聚力。
跑團日常活動主要是約跑,但對于跑步的專業性知識和指導較為匱乏,據統計,74.21%的跑者所在跑團缺少專業教練進行指導,而61.64%的跑者認為跑團應該提供專業的教學或指導。另外在活動資金管理方面,缺少專業的會計進行財務審計,資金不透明。同時缺少專業的管理人員,對于承接商業活動能力有所欠缺。
據統計,51.57%跑者所在跑團活動資金來源于組織成員均攤,只有17.61%是由贊助商支持,活動資金有限,缺少可以長期合作的企業。為維持跑團活動,甚至有跑團團長私下出資貼補日常費用,不利于跑團長期健康發展。
作為民間體育組織,就要事先考慮到運動風險性,缺少對運動損傷以及急救知識方面的普及。跑團成員身體素質差別較大,水平有高有低,某些成員過度追求跑量以及配速,在群內形成攀比現象,造成運動損傷,得不償失。
通過問卷調查分析,59.75%的跑者對于目前跑團組織的活動比較滿意,18.24%是非常滿意,同時40.88%的跑者認為跑團應該提供豐富的跑步補給,48.43%的跑者認為跑團應該提供豐富有趣的交流平臺,53.46%的跑者認為跑團應該提供充足的后勤保障服務,54.72%的跑者認為跑團應該提供活動安全保障,針對出現的問題,提出以下建議。
政府部門要適當下放體育資源給民間跑團,對于跑團管理進行專業指導,規范其發展,加強與政府部門之間的合作,做到共贏共享。同時跑團要積極尋求企業合作,提高承接商業活動的能力,雖然是非營利性體育組織,但要學會經營,沒有活動資金的支持,跑團是很難生存下去的。
跑團內部管理人員要有明確的職責分工,設有專門的管理條例和規范的制度要求,要加強對核心管理人員的專業培訓,打造專業的跑團管理體系,制定科學有效符合自身特點的發展規劃。
據調查統計,蕪湖市大大小小的跑團有很多,跑團之間缺少合作交流,各自為戰。團與團之間不應該僅僅局限于競爭關系,要共同發展互相學習,各跑團管理人員可成立蕪湖跑團聯盟會,加強組織之間的合作交流,塑造蕪湖跑團統一形象,打造具有蕪湖特色的跑團,做到天下跑友一家親。
跑團要在文化建設上下功夫,光靠健身這一單一的理念很難長遠發展下去,要找到符合自身特點的跑團文化內容,具有明顯的辨識度,在承接商業活動的同時更加具有競爭力。要豐富跑團活動內容,結合當地特色舉辦有意義的比賽,可適當增加公益活動,提高團員的社會責任感,增強團隊凝聚力。為豐富跑團活動,50.94%跑者愿意每年繳納會費50-100元會費用于跑團活動。加強專業人才引進可以和高校體育學院進行合作,體育學院學生具有專業的運動指導能力,鼓勵社會指導員下基層進行科學指導,減少運動損傷出現。
隨著跑團成員不斷增多,可適當引入社會保險機制,加強團員之間急救知識的學習,做好安全預防和應急措施,加大運動知識的宣傳,重點強調安全第一,不盲目追求配速,做到量力而行,科學鍛煉。跑團在組織活動之前應事先踩點,做好預案,事先防備可能出現的問題,加強活動安全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