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恒一 趙亞瑞
體育課堂因學科的特殊性時常出現學生注意力不集中的現象,如何解決這一問題呢?筆者認為,首先應理清影響體育課堂學生注意力的因素。如,外界環境、教材內容、教師課堂駕馭能力、運動負荷等,然后才能對癥下藥。在教學實踐中,筆者嘗試將“流行元素”融入體育課堂并收到一定的成效,在此以教學器材、教學情境、教學語言、教學音樂4個方面為切入點進行介紹。
一、將“流行元素”融入教學器材,吸引學生關注
(一)現象分析
常規器材在外觀上較為常見,不易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用性能、玩法單一。如,一些學校的體質測試、大課間體育活動中往往都有跳繩項目,學生大多能掌握跳繩的基本跳法,每天練習枯燥無味,在課堂上常出現學生注意力不集中的現象。
(二)解決思路
1.引入新器材
時下流行的器材有跳跳球、羊角球、海綿棒、趣味田徑器材等,外形獨特,容易引起學生的關注。因此,教師可選取流行的器材,以吸引學生的課堂注意力,當然,這并不意味著傳統器材已無用處,若將傳統器材與流行器材進行組合,則會激發學生學練的積極性。如,可將跳繩和跳跳球相結合進行跳躍練習,以增加練習的趣味性和挑戰性。
2.創編新玩法
教學中對器材的使用不要拘泥于一種形式,宜一物多用,并融入花式玩法。如,花樣跳繩、花式足球、花式籃球等。只有不斷探索與創新,提高器材利用率,增加器材花樣玩法,學生才能保持興趣,專注于課堂。
二、用“流行元素”創設教學情境,引導學生參與
(一)現象分析
教學情境如果反復利用,往往難以激發學生的學練興趣,并且當前學生缺乏生活實踐,對于一些情境難以產生聯想。如果情境創設脫離學生實際,則無法達到預期的效果,導致學生缺乏興趣,課堂上自然就難以集中注意力。
(二)解決思路
1.寓教于樂,創造新情境
情境需要創新。教師可憑借“流行元素”的特性賦予教學新意,但需要教師不斷積累和挖掘素材,避免同一情境反復利用。同時,還不能一味地追求元素的個性與新奇,否則容易導致課堂氛圍過于活躍,盡管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卻失去了教育的功能與屬性。因此,對“流行元素”要在全方位思考的基礎上進行篩選,依據教育性原則,避免低級趣味,創新情境,吸引學生課堂注意力。
2.因勢利導,融合真熱點
“流行元素”的選取與運用應與學生的實際生活體驗相結合,從實時新聞、社會焦點、輿論熱點等相關內容中合理取舍。應及時了解學生思想動態和興趣愛好,創設吸引學生且匹配技能教學的情境,“磁化”體育課堂。
如,在水平二《小足球:運球變向》一課中,教師結合當下全球疫情,讓學生組成“抗疫小分隊”,把足球比作防疫物資,強調運球過程中不丟球的重要性,同時在練習中設置標志盤和瑜伽球作為障礙(帶有“病毒”),巧妙利用疫情期間的“不聚集、不扎堆、保持距離”的防控要求,提出本課運球練習中的動作要求,引導學生運用腳的各個部位運球變向避讓“病毒”。進而通過“人傳人”現象引出“人防人”,讓球類技戰術學習服務于實戰,情境貫穿始終,教學一氣呵成。通過融入學生切身經歷過的疫情主題,使學生身臨其境進行角色扮演,讓原本專業的技術講解知識化、趣味化,便于學生理解和掌握的同時又能普及防疫知識,學生課堂學習興趣濃厚,專注學練,提高了課堂效果。
三、以“流行元素”點綴教學語言,刺激學生感官
(一)現象分析
教師的教學語言和個人魅力對學生課堂的注意力有著重要影響。以“流行元素”點綴教學語言能增加語言魅力,可以使學生的視聽器官都參與活動,有效激發學生興趣,吸引學生注意力。
(二)解決思路
1.厚積薄發,巧說流行語
教師在引導提問、學練點評、課堂總結時,把生活中的流行語適時地融于課堂教學語言中,可以給學生耳目一新的感覺。流行語的擇取和運用應恰如其分,不宜過度使用,避免教學隨意性。
2.熟練駕馭,把控好課堂
流行語的運用對教師的教學能力是一種考驗,教師不能一味求新求全,盲目跟風,應體現社會正能量,力求與自身教學風格和習慣相匹配,不斷提升駕馭流行語的熟練性,從而提升課堂魅力。
如,在水平一《拋高、自拋自接彩色紙球》一課中,教師以流行語描述“花千骨聯手糖寶大戰霓漫天”的教學情境,引領學生進行自拋自接練習。“今日我們手捧糖寶化身它的主人花千骨,前方高能,我們必須使出洪荒之力大戰霓漫天!同學們,你們準備好了嗎?”與生搬硬套教材語言相比,這樣的教學導入,更易吸引學生注意。當課堂上學生注意力不集中時,教師采用“你成功地引起了我的注意”或借用流行歌曲“你知道我在等你嗎?等得花兒都謝了”。通過這種方式,可以輕松地把學生的注意力帶回課堂。當引導學生進行展示時,可采用“是時候展現你真正的技術了”“請開始你的表演”激發學生的展示欲望。當學生表現勇敢、獲得成功時,可采用“讓我給你比個心”“你是這個班最靚的仔”替代“很棒”“很好”等常用評價,進一步提升學生的成就感。類似這些耳熟能詳的流行語會使學生會心一笑,刺激學生感官。
四、依“流行元素”篩選教學音樂,激發學生活力
(一)現象分析
音樂是教學與“流行元素”相融合典型的體現。在各類體育教學中,音樂能夠替代單調的口令信號,調節學生情緒,營造情境氛圍,提高學生注意力。如,耐久跑對體能消耗大且內容枯燥,易使學生產生運動疲勞進而導致注意力下降,選擇適宜的流行音樂能夠緩解運動疲勞,激發學生活力。
(二)解決思路
在課的準備部分,選擇歡快、節奏感強的流行音樂引導學生進行熱身,并振奮精神;在課的基本部分,選擇學生熟悉且能融入教學內容的流行音樂,能夠延緩運動疲勞,使學生集中注意力投入學練;在課的結束部分,由于學生經歷了課的主體部分練習,身體較為疲乏,注意力不易集中,此時選擇輕柔舒緩的流行音樂,能夠達到放松恢復的目的,使學生集中精力進行課堂的總結。
如,在水平三《耐久跑》一課中,教師利用流行音樂引導學生以校園定向分組打卡的形式完成長距離跑的練習。一是利用在校園中預設的打卡點位,結合校園地圖,讓學生依次找到打卡的地點,為枯燥無趣的耐久跑設定了分段目標,同時配合歌曲《少年》——“我還是從前那個少年,沒有一絲絲改變,時間只不過是考驗,種在心中信念絲毫未減……”歌詞內容青春向上,歌曲旋律激昂,在學生感覺疲勞時鼓舞身心。類似音樂有《你的答案》《卡路里》等。二是變換練習形式,提高課堂趣味性,可以要求學生在規定音樂時間內完成相應距離的打卡任務,還可以利用音樂助力技能教學,如,在快慢交替的變速跑教材中巧借音樂節奏的變化調控變速的時機與節奏。在籃球運球教學中利用音樂《Hand Clap》《Batte Forte鳳舞九天》《Mi Gente》融于高低姿勢運球的切換練習中,在素質練習時可選用音樂《Tabata》等。通過流行音樂豐富練習形式,將枯燥乏味的學練項目變得更具吸引力,有效延緩運動疲勞,有助于培養學生在高強度課堂上的專注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