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文章立足于信息技術與初中歷史教學深度融合,從利用信息手段,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利用智慧課堂,做好數據跟蹤分析;利用多樣素材,提高學生自學效率三個方面出發進行探究。
關鍵詞:信息技術;初中歷史;深度融合
一、 引言
科技發展引發學習革命。隨著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教育信息化的步伐也持續邁進。如今部分學校有高速的寬帶網絡和配套的多媒體設備,在這樣的情況下,將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充分融合成為有效提高學科教學效率的重要方法。
歷史是初中的重要學科之一,在初中教學中占據著重要的地位。如何在歷史教學中激發學生興趣,促進學生高效、個性化地學習成為關鍵。在這些方面,信息技術有著巨大的優勢。如何以合適的方法將信息技術與初中歷史的教學充分融合起來,成為教師需要思考的問題。
二、 利用信息手段,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課堂是學生學習的重要環節,即使是在現代充分開放、互動的教學模式中,課堂教學的效率依然對總體的教學效率有著巨大的影響。隨著如今學生中心理念的充分落實,激發學生學習動力越發成為提高教學效率的重要方法。在這一方面,信息技術占據著巨大的優勢。在這樣的情況下,教師需要利用信息技術有效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滿足現代社會對教育教學的要求。
(一)利用視頻素材,有效激發學生興趣
認知負荷理論認為,學生興趣能極大地激發學生學習主動性,從而影響學生工作記憶能力。在初中歷史的課堂教學中,激發學生興趣也是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的重要方法。相比傳統以講授法為主的教學方法,信息技術資源以視頻形式為主,能在短時間內吸引學生注意力,對激發學生興趣有著巨大的作用。故在初中歷史的教學中,尤其是在課前導入環節,教師需要積極利用視頻資源,有效激發學生興趣,為之后的高效教學奠定堅實的基礎。
例如在教學“百家爭鳴”這一課時,在每個代表學派的思想引入中,教師都可以應用《百家講壇》中相應的視頻。在道家思想的引入中,教師可以播放《百家講壇——老子》的相關片段;而在儒家思想的引入中,教師則可以播放《百家講壇:孔子是怎樣煉成的》的片段。在后續的學習中,教師能明顯發現學生表現得更加積極。通過信息技術引入視頻素材,教師有效激發學生興趣,讓學生更好地參與進課堂教學中,從而一定程度上提高學生學習效率。
(二)利用電子白板,有效開展游戲活動
游戲教學法是將教學情境置于游戲中的教學方法,據調查,部分學生第一個興趣與游戲相關。可以說,在中小學階段,游戲是最有效的激發學生興趣的方法之一。與視頻相比,游戲不僅可以運用于導入環節,也可以應用于教學活動之中。
信息技術尤其是電子白板的發展為教師和學生提供新的游戲。對“喜新厭舊”的學生而言,游戲在學生興趣的激發上也有著巨大的作用。這就需要教師結合所教學的內容開展適合的游戲活動,切實提高學生課堂活動參與度。
例如在教學“隋朝的統一與滅亡”這一課時,在基本知識學習完畢后,教師就可以利用電子白板開展游戲活動。在電子白板的支持下,屏幕共分為兩個部分,每個部分顯示一道題目,下方是學生可以選擇的答案。在這一環節,屏幕上以不同的卡通角色代表學生,無論學生回答正確還是錯誤,其都會給予學生一定的反饋。在這一過程中,教師還可以將學生分為不同的小組,進行集體對抗。這樣,通過電子白板,教師豐富了能開展的游戲活動,這對學生充分參與課堂活動有著巨大的作用。
三、 利用智慧課堂,做好數據跟蹤分析
在如今的教學中,傳統教師包辦的教學模式已經不能再滿足要求。無論是新型的翻轉課堂模式,還是當今減負提質的新要求,都需要教師的教學有一定的重點,學生的學習有針對性。在這一方面,相比過去教師以經驗為主的重點、難點確定方法,信息技術在數據統計分析方面有著巨大的優勢。智慧課堂是以數據分析為核心的工具,如何將智慧課堂運用在歷史教學中顯得尤為重要。
(一)布置前置作業,合理確定教學重點
如今探究式教學方法逐漸流行。課堂教學的時間是相當有限的,教師通常會采用先學后教的教學方法,將一部分較為簡單的知識讓學生課下自學。在這樣的情況下,如何檢驗學生自學的效果,確定學生知識的薄弱點成為課堂教學的重點、難點。前置性作業的布置就顯得相當必要。相比書面作業,以智慧課堂為作業布置的渠道能更加快速便捷地收集學生數據,這對更好地突出教學的重點、難點有著巨大的作用。
例如,在“秦統一中國”這一課,在課前預習的過程中,教師就可以利用智慧課堂向學生布置前置性作業。基于對課前測驗基礎性的考慮,在題目難度的選擇上,教師要選擇容易或者較易難度的題目,如“秦朝負責監察百官的是(? )”。當然,教師也需要注重題目考查知識點的多樣性。在這一過程中,教師發現學生在“鞏固統一的措施”這一節相關題目錯誤率較高,在備課和講解環節,就可以側重于這一節。這樣,通過前置作業的布置,教師合理確定了教學重點,這有利于教學效率的提高。
(二)優化課堂互動,進行合理補償教學
在探究式教學中,課堂的問答與測驗環節是相當重要的收集學生學習情況,確定下一步教學計劃的方法。在過去,教師對學生情況的收集主要以問答和舉手統計為主,其中,問答為一對一的互動,收集的信息不具備代表性,而舉手統計則會花費過多的時間,這對于有效收集學生情況,進行針對性教學是相當不利的。在這一方面,利用智慧課堂和電子答題卡,教師可以快速、便捷地收集學生數據,變一對一的互動模式為一對多的互動模式。
例如,在七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的綜合習題練習和講解課,教師就可以用智慧課堂向學生布置題目,并根據數據分析結果進行適當地講解。如在“秦始皇‘焚書坑儒’和漢武帝‘廢黜百家,獨尊儒術’在本質上的共同之處是(? )”這一題目上學生錯誤率較高。根據錯誤選項進行錯因分析,教師發現學生對“廢黜百家,獨尊儒術”理解不夠深入,即需要對這一節內容進行額外的補償式講解。這樣,通過智慧課堂,教師有效構建了一對多的互動方式,更好地了解學生情況,針對學生情況進行了及時的補償式講解。
(三)利用電子錯題本,促進個性化復習
隨著中小學減負提質觀念的提出,提高作業的針對性越發重要。依據學生練習情況向學生布置相應的作業與減負提質的觀念有著相當高的契合度。在這一方面,錯題本是相當有效的一種方法。但在過去,錯題本的構建會花費大量的時間,其本身就會為學生帶來巨大的負擔,這對個性化作業的布置是相當不利的。相比傳統的練習方法,智慧課堂本身就有著統計和記錄錯題的功能。利用電子錯題本,教師能有效減輕構建錯題本對于學生的負擔,對促進學生進行個性化復習有著巨大的作用。
例如在“遠古的傳說”這一課,在教學之后,教師就可以以智慧課堂向學生布置作業。其中,學生在“傳說中大禹治水的水,你認為應該是(? )”這一題目出現錯誤較多,這一題目就會自動收錄到電子錯題本中。在整個單元學習完畢后,除了單元小測外,教師還可以布置“完成錯題本上題目”的作業。而在這一過程中回答正確的題目即移出錯題本,反之則留待下一次練習。這樣,通過電子錯題本,教師在不為學生帶來巨大負擔的同時,有效促進學生進行個性化復習。
四、 利用多樣素材,提高學生自學效率
學生中心的教學理念深入人心,在這樣的情況下,學生的自學活動越發成為影響教學效率的重要因素。這不僅體現在翻轉課堂中的課前預習環節,也體現在越來越多的課下自學作業方面。在過去,學生知識來源嚴重依賴教師,這對學生自學效率的提高是相當不利的。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移動學習逐漸流行。而如何巧妙地將信息技術的素材,信息技術的方法融入課下學習中也成為影響教學效率的關鍵。
(一)利用微課視頻,提高學生預習能力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預習是學生學習相當重要的一個部分,而在當今的教學中,其越發成為影響課堂教學效率的重要因素。但在過去的教學中,學生知識渠道單一,難以獨立完成預習任務。信息技術的發展為學生提供大量的泛在學習資源。其中,微課就是相當重要的一種形式,其不僅能在短時間內激發學生興趣,還適合學生根據自身情況合理選擇合適課程。這對學生預習效率的提高有著相當巨大的作用。故在初中歷史的教學中,教師需要積極利用微課視頻提高學生預習能力,為課堂的高效教學奠定堅實的基礎。
例如,在“漢武帝鞏固大一統王朝”這一課,教師就可以以學案和微課結合的手段引導學生學習。其中,微課既可以是教師自己錄制,也可以來源于正規的線上學習平臺。當然,基于學生興趣的激發,在微課的構建中,教師還可以適當地使用紀錄片中的素材。而在這一過程中,根據學案展示的任務和相應的前置性作業結果,學生可以根據自身情況選擇合適的微課學習。這樣,通過微課視頻的運用,教師有效提高學生預習能力,對學生自主學習效率的提高起到巨大的作用。
(二)利用線上社交,促進完成合作任務
相比過去,如今的教學越發注重實用性。而在初中的教學中,實踐活動也成為學生自學最重要的方法之一。相比書面作業,其雖然能更好地培養學生知識應用能力,但其較大的任務量也往往對學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這樣的情況下,小組合作成為配套的活動模式。信息技術的發展大幅度改變信息傳遞的方式,讓人們的遠程交流與合作成為可能,這對學生課下更好地進行分工和實踐起到巨大的作用。故在初中歷史的教學中,在信息技術的支持下,教師需要積極立足于線上社交,開展課下的實踐活動,以此充分促進學生完成實踐任務,更好地培養學生素養與能力。
例如,在初一假期,教師可以向學生布置以“錢幣的歷史”為主題的探究作業。在這一過程中,學生需要充分收集資料和實物,最終以手抄報的形式將具體的研究結果展現出來。這一活動顯然是單個學生無法完成的。而在信息技術的支持下,教師即可以將學生劃分為合適的小組,讓學生以QQ、微信、電話等手段遠程交流,合理分工并調整計劃。這樣,利用線上社交,教師有效促進學生完成了合作任務,更好地開展了實踐活動。
五、 結語
綜上所述,在當今的教學中,信息技術與初中歷史教學的充分結合成為提高歷史教學效率的重要因素之一。在這樣的情況下,教師即需要以信息化手段提高課堂教學質量,以智慧課堂做好數據跟蹤分析,并以多樣化的線上素材和線上的交流手段提高學生自學效率。教無定法,信息技術的運用也絕非僅僅局限在一個方面。在“互聯網+”時代,只有結合所教學的內容將信息技術滲透到初中歷史教學的方方面面,教師才能切實提高教學效率,滿足現代教學的要求。
參考文獻:
[1]王越.基于信息技術的初中歷史探究式教學設計及應用研究[D].銀川:寧夏大學,2015.
[2]沈潔瓊.初中歷史微課的開發與運用研究[D].蘇州:蘇州大學,2016.
[3]王金瑩.現代信息技術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應用與思考[J].中國現代教育裝備,2016(14):46-48.
[4]朱志永.多媒體課件在中學歷史教學中的應用研究[D].煙臺:魯東大學,2014.
作者簡介:
林家鑒,福建省福州市,福建省永泰縣青云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