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麗施 朱秀顏
【摘要】目的:分析康復訓練聯合生活指導在膝關節鏡術后干預效果。方法:選取2019年 1月至2020年 11月佛山市三水區人民醫院收治的膝關節鏡術患者70例為研究對象,隨機單雙數法分為對照組35例,為生活指導,觀察組35例為康復訓練聯合生活指導干預,對比患者康復效果和膝關節功能評分。結果:觀察組患者恢復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0.05);護理前觀察組患者生活能力評分和對照組比無明顯差異(P >0.05);觀察組患者護理后3、6、12周生活能力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11.063、11.063、11.063, P <0.05);觀察組患者視覺疼痛評分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0.05);觀察組護理后4 周、8周疼痛評分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5.350、5.662, P <0.05)。結論:為膝關節鏡術患者予以康復訓練和生活指導時可有效提升患者術后生活能力,提升關節功能,降低患者疼痛評分,有應用價值。
【關鍵詞】康復訓練;生活指導;膝關節鏡術;關節功能;生活質量
【中圖分類號】R473【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5249(2021)18-0109-02
膝關節鏡術為現階段治療膝關節疾病常用方式,集診斷、手術為一體,無需切開關節,有損傷小和痛苦小以及恢復效果快的優勢。近年隨著關節鏡技術持續進步,多數患者術后7~14 d 即可出院,但患者出院之后膝關節功能并未完全恢復,出院之后至少需接受6個月左右康復訓練方可恢復正常關節功能[1]。但現階段我國并無專業性院外功能康復訓練方式,患者常會因為缺乏專業指導使得康復受到影響。常規生活指導時主要以飲食、生活習慣干預為主,對于疾病康復僅為輔助性作用。有學者提出,康復訓練聯合生活指導時可有效改善患者關節功能恢復效果,提升生活質量[2]。現選取佛山市三水區人民醫院膝關節鏡術患者為研究對象,對比不同鍛煉方式效果,結果如下。
1對象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選取2019年1月至2020年 11月佛山市三水區人民醫院收治的70例膝關節鏡術患者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對照組(35例)和觀察組(35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見表1。
納入標準:(1)患者完全符合膝關節鏡術治療指證;(2)患者年齡<80歲,(3)患者均簽署知情同意書。
排除標準:(1)膝關節占位性病變患者;(2)合并關節僵直患者;(3)患病前合并嚴重肢體功能障礙患者。
1.2 方法
對照組采取生活指導。(1)心理干預:術后一周通過電話隨訪了解患者心理變化,鼓勵患者堅持康復訓練,提醒患者回醫院進行復查。依據患者病情和心理狀態不同,為患者講解院外康復訓練必要性,強化主觀能動性,家屬主要起到監督作用,也需適當開導,鼓勵患者積極鍛煉。(2)疼痛護理:可采用暗示、音樂和催眠方式上緩解患者疼痛。也可采用按摩或藥敷等方式干預。術后叮囑患者適當抬高患肢,保持血運通暢。(3)環境、飲食控制:為患者提供溫度和濕度適宜環境,且需確保空氣通暢、環境舒適。合理安排飲食,對于營養不良患者需為其強化胃腸道營養干預,通過此種方式提升機體免疫力。可選擇高熱量、蛋白和纖維食物,主要為低鹽、低脂和易于消化的清淡食物。糖分攝入也需嚴格控制,確保水分充足。患者也可適當補充無機鹽和微量元素。
觀察組為對照組基礎上進行康復訓練。術后患者接受肌力訓練,叮囑患者患肢平放于床面,將踝關節后側墊高,距離床面5~10 cm,叮囑患者每天進行患肢收縮鍛煉,4次/d。第二天患者進行髖關節和膝關節、踝關節被動運動。被動關節活動訓練主要包括膝關節訓練和鄰近關節訓練。關節活動訓練時保持動作緩慢、柔和、穩定,循序漸進逐步推動。患者可忍受范圍內盡可能提升膝關節屈曲活動范圍。訓練之后記錄患者關節活動度。術后1~2周依據患者恢復狀況制定治療策略,同時也可在被動關節訓練基礎上聯合主動活動訓練。主動訓練時,要求患肢屈伸15次,上午、下午各一次。也可采用連續被動活動設備進行訓練,2 h/次,1次/d,同時為患者進行膝關節閉鏈屈伸肌力和協調性訓練。術后3周,關節活動度訓練完成后,可于患肢位置進行少量冰敷。抗阻力訓練至少為術后4~8周進行。后期可依據膝關節功能恢復效果進行開鏈肌力訓練、伸膝肌力訓練,提升患肢抗阻力、耐力。定期復查檢查患者恢復效果,指導患者依據訓練效果從部分負重至完全負重、重心轉移和步態訓練等。
1.3 觀察指標
(1)對比患者膝關節恢復效果。顯效為膝關節屈曲度超過120°,并無疼痛可正確參與輕體力勞動;有效為患者干預后膝關節屈曲度為60°~120°,有輕度疼痛,對生活無顯著影響:無效為患者膝關節屈曲度低于60°,且無法正常生活。(2)對比患者護理前后生活能力評分,其中主要采用 Barthel 生活能力評分量表分析,共 10項,主要從穿衣、行走、大小便等方面分析。總分100分得分越高生活能力越強。主要分析患者護理前、護理后3 周、6 周、12周評分。(3)對比患者視覺疼痛模擬評分,主要分析患者康復過程中疼痛度。 0~10分得分越高疼痛越嚴重。主要分析患者術前、術后4周、8周評分。
1.4 統計學方法
使用SPSS 23.0軟件,以χ2檢驗計數資料并采用(%、 n)表示,以 t 檢驗計量資料并采用( ±s)表示,當 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 膝關節恢復效果
觀察組患者恢復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2 對比患者生活能力評分
護理前觀察組患者生活能力評分和對照組比無明顯差異(P>0.05);觀察組患者生活能力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2.3 患者視覺疼痛模擬評分
觀察組護理后疼痛評分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3討論
膝關節鏡術為鏡下直接進行疾病檢查、治療的手術方式,有手術創傷小和恢復快、并發癥少等優勢。近年隨著微創手術廣泛使用,關節鏡術也得到推廣,但患者術后關節功能、生活質量恢復卻會受到護理方式影響[3-5]。常規性鍛煉和生活指導時,患者依從度較差,因此恢復效果有限。觀察組則聯合生活指導和康復訓練,有效提升鍛煉效果,結果如下。
膝關節損傷后組織學纖維化較早,術后鍛煉不及時則會出現關節活動受限,術后2周即可出現結締組織增生、關節功能喪失等問題。因此采用有效康復鍛煉方式,提升患者關節功能、生活質量便十分重要。本次研究提出,觀察組患者恢復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此種情況主要原因為,患者出院后即接受生活護理,通過心理干預使得患者康復積極性得到提升。同時進行通過疼痛控制和環境、飲食控制確保患者身體免疫力得到提升,身體恢復時有充足營養[6-7]。為提升鍛煉效果,也采用康復訓練,本次康復訓練以時間為軸線,不同時間段采用不同鍛煉方式。從被動訓練逐步過渡至主動訓練,同時也依據患者自身身體狀況逐步提升鍛煉幅度、強度。為降低疼痛和不適為患者按摩或冰敷。之后逐步通過阻抗運動和開鏈肌力訓練提升患者運動能力,因此患者關節活動范圍更大,膝關節功能評分也更高。對比其他學者研究結果,患者接受康復訓練后膝關節功能有顯著提升,和本次研究結果一致[8]。
對比患者生活能力評分時發現,觀察組患者生活能力評分更高(P<0.05)。因此可知接受聯合護理后患者生活能力得到極大提升。具體原因為:患者接受護理后肢體功能得到極大提升,多數患者可通過康復訓練,逐步恢復至正常運動功能[9]。為提升患者生活質量,也采用生活指導,幫助患者出院之后依然進行運動鍛煉,通過疼痛干預和飲食控制,患者飲食營養得到保證,多數患者可在鍛煉過程中學習自理,進而養成良好自理能力,因此生活能力評分更高。
對比患者疼痛評分時發現,觀察組患者術后疼痛評分更低P<0.05)。患者術后疼痛主要來源為鍛煉時所引發的疼痛,但隨著關節恢復效果提升疼痛也會逐步降低。觀察組患者由于關節功能恢復效果更好,同時鍛煉時也接受按摩和冰敷等方式緩解疼痛,因此患者疼痛問題得到控制。對比其他學者研究,采用有效康復訓練時不僅可提升康復效果,也可降低患者疼痛評分。
綜上所述,為膝關節鏡患者采用康復訓練、生活指導時可有效提升關節恢復效果,生活能力,降低疼痛,有應用價值。
參考文獻
[1]黃瑤,袁濱,束昊,等. 康復訓練程序在關節鏡下前交叉韌帶重建術后患者中的應用效果[J].泰山醫學院學報,2018,39(4):435-436.
[2]劉碧燕. 艾灸聯合康復訓練在膝關節半月板損傷關節鏡成形術后康復中的應用[J].中國實用醫藥,2019,14(11):193-194.
[3]屈雅麗,陳金蕊. 中藥內服結合穴位針刺聯合康復訓練對關節鏡交叉韌帶重建術后關節功能的影響分析[J].中醫藥臨床雜志,2019,31(12):2303-2306.
[4]崔奇. 關節鏡清理術聯合康復訓練治療老年膝骨關節炎的臨床研究[J].現代診斷與治療,2019,30(4):634-636.
[5]李華忠. 中醫治療結合康復訓練對關節鏡下膝前交叉韌帶重建術后早期膝關節功能的影響[J].飲食保健,2018,5(25):99-100.
[6]方丹,梅海博. 中藥導入聯合關節鏡清理術、康復訓練對膝骨關節炎患者的臨床療效[J].中成藥,2019,41(8)2009-2011.
[7]鄒毅,葉茂,何玲莉,等. 膝關節鏡清理術聯合康復訓練治療膝骨性關節炎臨床療效及安全性[J].泰山醫學院學報,2018,39(3)277-279.
[8]季錦飛,丁聰,周海濤,等. 關節鏡輔助下關節清理術結合康復訓練治療膝關節骨性關節炎的臨床研究[J].蚌埠醫學院學報,2018,43(2):174-177.
[9]徐洪港,徐斌. 關節鏡下前交叉韌帶重建術后膝關節感染的診斷和治療[J].中國內鏡雜志,2021,27(3):76-81.
(收稿日期:2021-0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