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文章在高中信息技術一線教學實踐的基礎上,結合高中信息技術學科的特點,探究了“微項目”這一教學模式的應用。“微項目”相對獨立,又與總的項目密切聯系,能夠有效地解決項目學習的實施在空間、時間上出現的瓶頸問題,解決項目學習的延續性問題,對提高高中信息技術教學質量具有積極作用。
【關鍵詞】微項目;高中信息技術;應用探究
作者簡介:呂冠?。?973.05-),女,山東省煙臺經濟技術開發區高級中學,高級教師。
《普通高中信息技術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明確提出,高中信息技術的課程目標是全面提升全體高中學生的信息素養,提出了培養學生的四大核心素養:信息意識、計算思維、數字化學習與創新、信息社會責任。這對高中信息技術課堂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凇拔㈨椖俊钡慕虒W模式可以有效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
一、“微項目”教學模式
2017年,山東省進行新課程改革。高中信息技術各版本教材基本是基于項目編排的。我們使用的是廣東教育出版社的教材,每章一個項目。在教學過程中,筆者發現項目教學模式確實能提高學生的團隊合作能力和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但也存在一定的困難。比如學習連貫性問題,信息技術每周只有一節課,如果有假期或者有活動沖突的話,當周的課就沒了,項目活動時間跨度太大,學生遺忘很多,達不到預期的教學效果。再比如成果連續性問題,一個項目的完成一般需要3~5個課時,有的需要更多。如“設計購買紀念品的最佳方案”這個項目至少需要7個課時,每周的研究成果如何保存?如何形成一個系統性的學習成果?這些問題在每周一節課的情況下,以章節為單位進行項目學習很難落實。
基于以上問題的考慮,我們可以將一個大的項目分解成1課時能夠完成的小項目,這樣學生每節課完成一個獨立的小項目即可,這個小項目就是“微項目”。
“微項目”的特點:1.不同于單元大項目,微項目小,實施時間短,在高中信息技術一周只有一課時的情況下更容易實施,實施更方便、靈活;2.將學科知識分散成多個微項目來學習,內容比較精練,形式比較新穎,比較符合學生的認知能力,有利于提升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3.微項目教學活動能夠在一兩個課時內完成,時間跨度小,方便學生構建知識,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微項目”在教學中的應用設計
(一)“微項目”的設計要依托整章項目的主題進行
教材內容是每章一個項目,可以將這個項目圍繞主題分解成幾個“微項目”來完成。也就是說,“微項目”是從整體項目里劃分出來的相對獨立的部分,但不能完全脫離整體項目,與整體項目是息息相關的。例如,“數據處理和可視化表達”這一章的內容可以分成“數據的采集加工處理”“數據分析”“數據可視化表達”三個“微項目”來完成。
(二)做好每一次的“微項目”設計
在傳統教學模式中,教師更多地采用“講解+練習”或“演示+練習”的模式,備課比較容易。而在項目教學模式中,教師起引導作用,學生才是主體。這就對教師的教學工作提出了比較高的要求,教師需要根據現有的硬件水平、軟件環境,以及學生的認知基礎、接受能力等因素進行項目設計,對教師的備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進行項目設計的目標要明確,要能體現出對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為了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教師可以制作出項目任務單指導學生進行深度學習探究。
(三)做好項目活動設計和項目指導
“微項目”學習方式主要是小組合作進行探究式學習。教師在進行項目活動任務的設計時,要注意項目活動不宜太難、太復雜,活動任務要從簡到難,層層遞進,要注意活動任務之間的連貫性,最后可以以項目報告、實驗報告等形式提交各項目小組的學習成果報告。
為了保障項目活動的順利實施,教師在設計項目活動時要給予一定的指導,也可以提供相關的學習資料,必要的時候還可以錄制微課視頻,制作動畫等。特別是對一些操作性比較強或者比較難理解的內容,采用微課視頻的方式更有助于學生自主學習。比如“組建小型無線網絡”這個微項目,因設置路由器時需設置IP地址,而學生對IP地址并不了解,為了解決這個重難點問題,參考其他版本的教材內容和課程標準要求,錄制了系列微視頻如“認識IP地址”“IP地址的格式”“IP地址的分類”,以幫助學生理解IP地址的相關知識。
(四)設計“微項目”時注意知識的深度和廣度
“微項目”學習方式是圍繞一個小的項目主題內容展開的。教師在設計項目實施內容時需要考慮到知識的深度和廣度。知識的深度可以通過設計不同層次的實踐任務來解決,但由于是按主題展開學習的,所以在知識的廣度方面可能會略有欠缺。教師在設計“微項目”時,可以設計一些課堂及課后的拓展任務來彌補這個不足,以使學習的深度和廣度都達到課程目標。
比如“用循環語句解決問題”這個微項目的設計是圍繞“設計購買紀念品的最佳方案”這個主題展開的,學生主要解決的是一些以計算為主的問題。為了擴展學生的思路,使學生更靈活地應用循環語句解決問題,我們設計了課后拓展練習,利用程序輸出如下圖形。
基礎好的學生可以利用程序打印輸出九九乘法表。這樣,學生通過一些比較感興趣的、更形象直觀的圖形化的拓展練習,擴展了知識的廣度。
三、“微項目”的有效實施
“微項目”主要以項目小組合作探究的方式進行學習,在實施的過程中肯定會存在各種各樣的問題。教師在進行“微項目”設計時,要預想到各種問題的解決方案。整個項目的順利完成需要教師和學生的有效配合。
教師在整個項目實施過程中起到引領、指導的作用,要指導學生合理地進行項目選題和項目分工。分工是否合理會直接影響到整個項目能否順利、高效地實施。教師要準備好項目實施過程中使用到的硬件設施,并提前做好調試,確保好用,還要提前安裝好在探究學習過程中會使用到的軟件。
項目小組成員根據分工,按照項目任務單的引領展開合作探究學習,可以借助微課視頻、動畫演示等學習資源解決重難點問題,完成項目探究任務,形成報告。之后積極進行項目學習成果的交流,通過對項目小組作品的分享、展示、交流和評價,發揚優點,彌補不足,進行深度的思維碰撞,實現更進一步提高。
項目成果報告或實驗報告可以提交到教師機的FTP或學校的教學平臺中。FTP方式比較簡單,在教師機中建立好FTP服務器,建立好班級項目文件夾,設置好每個班級的賬號、密碼,學生登錄提交報告,方便教師進行評價。我們還使用自己架構的MOODLE平臺,教師可以寫下評價意見,學生之間也可以互評,學生可以隨時登錄平臺查看自己的作業評價情況,更方便、靈活。
四、“微項目”教學案例
廣東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信息技術必修1:數據與計算》中第五章“數據處理和可視化表達”的內容是關于大數據方面的,包括大數據的采集、分析和可視化表達等內容,學生學習有一定的難度。結合其他版本教材的內容,參考課程標準,我們設計了以下項目作為學生學習大數據的前期過渡。(見表1)
五、結語
總之,在高中信息技術每周只有一課時的情況下,借助現代化的數字資源和工具等開展項目學習,是培養數字化時代中國合格公民的一條重要途徑。采取單元項目、“微項目”的整體項目學習設計,讓“微項目”成為一個有效的中繼環節,相對獨立,又與總的項目密切聯系,能夠有效地解決項目學習的實施在空間、時間上存在的瓶頸問題,解決項目學習的延續性問題,還能夠保持項目學習的優勢,并且能夠全面提升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對提高高中信息技術教學質量具有積極作用。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普通高中信息技術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
[2]王愛勝.項目學習的中繼——微項目設計——如何調和項目學習的長期和短期目標[J].教育,2016(05):23-25.
[3]王愛勝,趙婧.用微項目分解內容、劃分進程的教學設計方法探究——以創作校園MV視頻作品項目為例[J].中國信息技術教育,202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