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學生普遍缺乏識字興趣,在各種識字活動中表現(xiàn)得不夠積極,不太活躍,對各種識字方法掌握得不夠牢固,運用得不夠熟練等。為了增強小學低年級語文識字教學的有效性,教師可以將自主閱讀與識字教學有效整合,激發(fā)學生的識字興趣,調(diào)動學生參與識字活動的積極性,指導學生掌握各種識字方法。
【關鍵詞】小學;低年級語文;自主閱讀;識字教學;有效整合
【基金項目】本文系中心校課題“農(nóng)村小學生自主閱讀培訓研究”(課題立項號:202103)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簡介:甘麗彬(1977.04-),女,福建省漳州高新技術產(chǎn)業(yè)開發(fā)區(qū)靖圓第二中心小學,一級教師。
識字是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中的一個重頭戲,是發(fā)展學生閱讀能力以及提升學生寫作水平的堅實基礎。但是,在小學低年級語文識字教學過程中,教師重識字效益提升、輕識字興趣激發(fā)的現(xiàn)象屢見不鮮,重識字效果檢測、輕識字活動設計的舉措多如牛毛,重識字能力提升、輕識字方法指導的做法不在少數(shù)。
事實上,識字效益提升與識字興趣激發(fā)之間并不矛盾,識字效果檢測與識字活動設計之間并不沖突,識字能力提升與識字方法指導之間并不排斥,而是有著密不可分的聯(lián)系。倘若學生對識字產(chǎn)生了濃厚的興趣,那么識字興趣就會成為提升識字效益的內(nèi)驅(qū);倘若教師在識字活動設計方面做足了功夫,那么學生的識字效果就會水漲船高;倘若教師指導學生掌握了有效的識字方法,那么學生的識字能力就會節(jié)節(jié)攀升。尤為重要的是,識字是閱讀的基礎,而閱讀是識字的推手。因此,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師可以將識字教學與自主閱讀有機結合在一起,在識字中清除閱讀障礙,在閱讀中提升識字效益。下面筆者將主要圍繞小學低年級語文自主閱讀和識字教學的有機結合談一些拙見。
一、識字興趣是內(nèi)驅(qū):在自主閱讀中激發(fā)識字興趣
識字興趣是決定學生識字效益的關鍵因素。濃厚的興趣能夠讓學生產(chǎn)生源源不斷的內(nèi)驅(qū)力。教師作為課堂教學的“設計師”,一定要在激發(fā)學生識字興趣方面多花心思。一旦學生對識字產(chǎn)生了濃厚的興趣,以濃厚興趣為內(nèi)驅(qū),他們在整個識字過程中就會表現(xiàn)得積極主動。當學生識字的過程從“要我學”變成“我要學”時,他們的思維就會更加活躍。那么如何才能讓學生產(chǎn)生濃厚的識字興趣呢?
首先,教師要想方設法在自主閱讀過程中激發(fā)學生的識字興趣,讓學生真切地感受到識字的樂趣。如果學生在識字過程中體驗到的只有枯燥乏味、機械重復,那么他們必然會缺乏濃厚的識字興趣。同樣是識字教學,為什么有些教師能夠讓學生體驗到快樂,而有些教師只會讓學生體驗到枯燥乏味呢?顯然是教師的教學理念、教學思路不同的緣故。無論是選擇識字的形式還是設計識字的活動,教師都應該自始至終地秉承“生本理念”,從學生的興趣出發(fā),以學生的認知為參考,精心設計一些學生感興趣的、能夠觸動學生“味蕾”的識字活動,采取一些能激發(fā)學生興趣的識字形式。例如,在自主閱讀的過程中,當遇到生字的時候,教師不應該急于讓學生借助工具書去查閱這些生字的讀音,更不應該直截了當?shù)馗嬖V學生這些生字的讀音,應該鼓勵、啟迪、指導學生通過分析這些生字的結構或者通過聯(lián)系上下文等方式去猜測這些生字的讀音、含義等。在學生猜測、假設的基礎上,教師可以允許學生借助工具書去驗證。這樣不僅能夠增強識字的趣味性,而且能夠提高識字的實效。
其次,教師要想方設法讓學生在融合自主閱讀與趣味識字的過程中產(chǎn)生獲得感。這種獲得感慨包括識字數(shù)量的增加,也包括識字方法的積累。隨著學生識字數(shù)量的增加,教師不妨讓學生嘗試自主閱讀。當學生發(fā)現(xiàn)自己能夠完整、通順地閱讀一篇故事、一則寓言、一首童謠時,他們的獲得感就會油然而生。同時,在自主閱讀的過程中,學生可以運用已經(jīng)掌握的識字方法去認識新生字。
為了讓學生更為真切地感受到因識字量的增加而產(chǎn)生的獲得感,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課件設計一些猜詞游戲、識字活動等。如,教師先利用多媒體課件展示某個漢字的右半部分是一個“青”字,讓學生猜測這個漢字。因為學生的識字量有所增加,他們就會猜測這個漢字可能是“請”“清”“情”“晴”“倩”等。顯然,相比于傳統(tǒng)的“形近字組詞”方式,這樣的識字方式不僅更加有趣,而且更加有效。從某種角度來看,學生的識字量與閱讀量、識字法是成正比的。學生的閱讀量越大,他們的識字量也會越大;學生掌握的識字方法越多,識字的效果就越顯著,識字量就越大。不僅如此,當學生以自主閱讀為契機,熟練掌握了各種有效的識字方法之后,他們就能夠在識字過程中產(chǎn)生更多的獲得感。
顯而易見,自主閱讀與識字教學有機結合,能夠讓學生更為真切地在自主閱讀過程中體會到識字的樂趣,進一步增加識字量,提升識字效益;而識字的樂趣、識字的數(shù)量等又會反作用于學生的自主閱讀過程與識字過程,讓學生自主閱讀的過程更加順暢、高效,讓學生的識字過程更加有趣、有效。
二、識字活動是載體:在自主閱讀中融入識字活動
主題鮮明、豐富多彩的識字活動是引領學生完成識字目標的載體,是提升學生識字效益的推手。如果學生參與識字活動的積極性不強,興趣不濃,熱度不高,那么識字活動在提升學生識字效益方面的作用也就不太顯著。再者,如果識字活動目標不清晰,任務不合理,那么即便學生積極主動、全神貫注地參與了識字活動,識字活動在提升學生識字效益方面的作用仍然不容樂觀。因此,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師在設計識字活動時,可以將識字活動與自主閱讀巧妙、恰當?shù)厝诤显谝黄穑鰪娮R字活動的趣味性與實效性。唯有如此,才能夠提升學生參與識字活動的興趣,增加識字活動的熱度,更好地發(fā)揮識字活動在豐富學生識字量以及提升學生識字能力等方面的作用。
喜歡玩各種游戲是小學低年級學生普遍的特點。基于這一特點,教師可以融識字教學目標于形形色色的自主閱讀活動、游戲活動中,讓學生在樂此不疲、興致勃勃地參與自主閱讀、識字游戲活動的過程中完成識字任務,達成識字目標,提升識字效益。如,教師可以圍繞學生自主閱讀的內(nèi)容,利用希沃軟件中的“課堂活動”功能,精心設計一些詞語分類游戲、形近字辨析游戲等。這樣,學生不僅能夠從中體會到識字的樂趣,而且能夠顯著提升識字的效益。如,教師利用“課堂活動”功能,可以將形近字組詞設計為“偏旁字根連連看”游戲。為了讓游戲更加直觀,教師可以根據(jù)形近字的內(nèi)容增加一些形象、直觀、逼真的圖片等。教師還可以將學生自主閱讀內(nèi)容中一些生詞的部分“刪掉”,將這些“刪掉”的部分單列成行,之后讓學生選詞填空。這樣既可以讓學生進一步熟悉、理解閱讀內(nèi)容,也可以讓學生多視角識字等。
此外,教師還可以將識字目標融入一些傳統(tǒng)游戲中,如“幸運大轉(zhuǎn)盤”“青蛙跳荷葉”等。
三、識字方法是關鍵:在自主閱讀中指導識字方法
不可否認,增加小學低年級學生的識字量是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師關注的焦點與努力的方向。但是,相比教會學生一個漢字,教會學生一種識字方法更有助于增加學生的識字量。如果教師教會了學生一個漢字,那么學生的識字量只是在原來的基礎上增加了“1”個;如果教會了學生一種識字方法,那么學生的識字量就會在原來的基礎上呈幾何倍數(shù)地激增,可能是一倍,也可能會是幾十、幾百倍。因此,在小學低年級語文自主閱讀與識字教學有機結合的過程中,教師不僅要將識字目標融入自主閱讀目標中,而且要圍繞識字教學目標,恰如其分、合情合景地教給學生各種識字方法。
(一)將識字方法內(nèi)化為一種識字能力
新課程倡導“以學習者為中心”的教學理念。在該教學理念指引下,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師在識字教學過程中應該更多地關注學生對識字方法的理解、運用和掌握情況。當學生初步掌握了某一種識字方法之后,教師不應該讓整個教學活動戛然而止,而應該趁熱打鐵,為學生搭建更為廣闊的識字平臺。立足于這些識字平臺,學生不僅可以認識更多的漢字,增加識字量,而且能夠更為熟練地掌握一些識字方法,提升識字能力。
以最基本、最簡單的識字方法“加一加”“減一減”“換一換”為例,首先,教師可以讓學生在自主閱讀過程中圍繞一些生字去發(fā)現(xiàn)、總結、歸納、演繹這些識字方法。當學生初步掌握了這些識字方法之后,教師為學生搭建更為廣闊的實踐舞臺,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識字實踐中,去運用、驗證并內(nèi)化這些識字方法。當學生真正將形形色色的識字方法內(nèi)化為自己的一種識字能力之后,小學低年級語文識字教學的過程就實現(xiàn)了“量”變到“質(zhì)”變的轉(zhuǎn)變。比如,在學習部編版小學語文一年級下冊《吃水不忘挖井人》這篇課文時,學生首先用“加一加”的識字方法認識了“主”,即“王”字加一“點”。教師在肯定該識字方法的同時,進一步鼓勵學生運用這種方法去認識在自主閱讀過程中遇到的其他生字,如“住”“江”等,牢記這些生字的結構、讀音等。比如有學生提到,因為吃飯的時候必須得用口,所以“吃”是口字旁;之后,該學生又遇到了一個生字“叫”,他一想,發(fā)出喊叫的時候也必須得用口,所以“叫”也是口字旁。
顯然,在自主閱讀與識字方法有機結合的過程中,自主閱讀成為學生不斷理解、掌握、運用識字方法的一方舞臺,識字方法成為學生掃清閱讀生字障礙的一種推手。自主閱讀因識字方法的巧妙融入而變得更加有效,學生對識字方法的掌握程度因自主閱讀而變得更加熟練。
(二)將識字方法融匯成一種識字素養(yǎng)
不同的識字方法有其不同的精妙之處。當小學低年級學生在教師耐心細致的指導下能夠嫻熟、自如、靈活地運用各種識字方法時,他們的識字興趣就會更加濃厚,識字能力也會節(jié)節(jié)攀升。因此,為了指導小學低年級學生融會貫通、靈活自如地運用各種識字方法,教師還要想方設法為學生創(chuàng)造更多的識字機會,搭建更廣的識字舞臺。
教師可以依據(jù)學生對各種識字方法的掌握情況,有的放矢地設計一些旨在引領學生靈活自如、融會貫通運用各種識字方法的識字活動、識字練習等。如在教學部編版小學語文一年級下冊《一個接一個》這篇課文時,教師以自主閱讀活動為切入點,融入這些識字活動。活動一:清除路障。在該自主閱讀活動中,學生不僅要圈點勾畫出遇到的生字,而且要運用一些識字方法清除這些生字障礙。活動二:串聯(lián)生字。此項活動的目標是要求學生將自主閱讀過程中遇到的一些生字運用某種或某些識字方法串聯(lián)在一起,以強化該識字方法,提高學生識字的實效。活動三:漢字拼音對對碰。在該活動中,學生需要將“過”“種”“伙”“這”這些漢字與其相對應的漢語拼音連起來。活動四:漢字歸類。在這項活動中,學生需要根據(jù)漢字的結構、偏旁以及漢字拼音的音序等對這些漢字進行分類。學生積極主動、卓有成效地完成這些識字活動,不僅能夠更為熟練地掌握各種識字方法,而且能夠更為顯著地提升識字能力。
在教師的指導下,小學低年級學生面對各種不同的漢字能夠選擇各種有效的識字方法,就形成了一種識字素養(yǎng)。
(三)將識字方法蝶變?yōu)橐环N識字興趣
其實上,識字方法與識字興趣之間有著密不可分的聯(lián)系。當學生熟練掌握了某種識字方法之后,他們就會躍躍欲試。好比一個剛剛學會騎自行車的孩子,他總是會找各種機會騎自行車。同樣,學會某種或某些識字方法的學生也會嘗試運用這些識字方法。這樣,識字方法就蝶變成一種識字興趣。為此,教師可以鼓勵、指導學生在自主閱讀過程中嘗試運用各種識字方法等。
比如,在教學部編版小學語文二年級上冊《場景歌》時,為了調(diào)動學生識字的積極性,增強學生識字的趣味性,教師創(chuàng)編了幾個字謎,如“一口誤吞一元硬幣”“一面旗后站一人”等。為了降低學生猜字謎的難度,教師告訴學生,字謎的答案就在本課的生字之中。有了這樣的提示之后,學生就能夠輕而易舉地猜出上面兩個字謎的謎底,即“園”和“隊”。當學生初步掌握了“猜謎語”識字法之后,他們就會嘗試去猜一些新的字謎:“老師,再出一道字謎吧!”“猜字謎真有趣!老師,我還想猜。”更有甚者,還會創(chuàng)編一些字謎讓同學、教師猜,如“君見一只羊”“一字五張口”等等。教師對于學生的創(chuàng)新想法和行為應該積極鼓勵,讓學生更為深入、真切地感受到識字之樂趣。
顯而易見,在教師的指導下,當學生將一些有效、有趣的識字方法蝶變?yōu)樽约阂环N濃厚的識字興趣之后,他們就會更為積極、主動、快樂地投入到識字過程中,完成各種識字任務,享受識字過程。
綜上所述,為了提升小學低年級語文識字教學的效益,教師既要在激發(fā)學生識字興趣方面想辦法,也要在設計識字教學活動方面下功夫,還要在指導識字方法方面做文章。以濃厚的識字興趣為內(nèi)驅(qū),以有效的識字活動為載體,以有趣的識字方法為法寶,小學低年級學生就能夠走進快樂的識字世界,在感受識字樂趣的同時提升識字能力,為今后的閱讀與寫作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劉宏偉.淺談小學低年級語文識字教學的有效性[J].都市家教(下半月),2017(04):64.
[2]王曉芬.淺談小學低年級語文識字教學的有效性[J].讀書文摘,2017(02):289.
[3]王成杰.小學低年級語文識字教學的有效性[J]軟件(電子版), 2016(10):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