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深入,我國教育事業發展呈現新的趨向和格局,愈來愈多的人意識到人才培育的重要意義,從而對于初中階段各學科提出了新的教學理念,學校務必要重視對學生核心素養的培育,初中英語課堂教學也不例外。老師要調整自我教學理念和方法,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引導學生學以致用,感受英語的魅力,幫助學生建立英語核心素養。基于此,本文展開對基于核心素養的初中英語課外閱讀教學策略分析,希望可以對廣大初中英語老師有所幫助。
【關鍵詞】核心素養;初中英語;課外閱讀;教學策略
【作者簡介】潘玉芳,濟寧市第十四中學。
一、核心素養簡述
2014年,核心素養的理念進入人們的視野。該理念對于中國教育的變革創新和實踐發展具有非常重要的影響,也對素質教育的推進發揮了關鍵性作用。核心素養,具體是指學生要具備符合社會發展訴求、有利于終生發展的品格、能力等,包含知識、情感、價值觀、技能、態度等多方面,是學生個體未來終身發展不可或缺的一大因素。初中英語教學中,學生的英語核心素養包含四方面,依次是語言、思維、文化、學習能力,這四方面是英語能力的重要體現,也是學生所需品格的重要構成內容。
而細化到英語閱讀素養,則主要包括兩部分,即閱讀能力、閱讀品格。前者又分為語言知識、閱讀理解、文化意識、解碼能力,后者則分為閱讀習慣、體驗兩部分。在這一架構之下,閱讀素養概念就被拆解為具體化的知識、態度、能力等,為其落地實施提供了著力點。尤其是閱讀品格,大大改善了傳統閱讀教學中輕情感重能力的缺陷,彰顯出語言發展的目的,不是為了應付考試,而是為了實現個體的全面成長。
二、初中英語課外閱讀在核心素養培育中的作用
初中學生的英語學習中,課外閱讀是非常關鍵的一項內容。英語課外閱讀是拓展學生英語知識的有效途徑,也能夠促進學生寫作、閱讀等能力的大幅提升。初中英語教學中,加強英語課外閱讀教學,能夠為學生核心素養的提升創建路徑,提供抓手。英語課外閱讀可以提高學生的各方面能力,推進素質教育改革的深層次開展。隨著當前社會的變化,對于人才的需求越發朝著綜合性方向轉變,這樣的趨勢下,學生成長學習過程中必然要重視其核心素養的培育,這是保障初中生未來在社會上持續進步發展的基石。在這一背景下,充分發揮英語課外閱讀在初中學生成長中的關鍵作用,是初中教育教學改革的一大方向。
三、當前初中英語課外閱讀教學的問題淺析
1.教學理念落伍。初中英語教學目標是調動學生的英語學習積極性,培育和提升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因此學生才是教學的主體對象。怎樣激發、引起學生對英語學習的興趣,使其自主進入學習狀態并探索研究,是老師教學的核心重點。而要想做到這一點,必然要從學生情感因素上著力。情感因素極大地影響著學生的學習效率,所以老師不能過于死板,無論是表情、動作還是語氣都要溫和有趣,給予學生更多關心和尊重,而不是擺老師的架子,將自己擺在權威位置,一味地命令學生服從自己,應改變傳統教育理念,認清學生的主體地位,從情感因素出發,端正教學態度,變被動為主動,使得學生展開自主學習。
2.教學方式單一。很多老師因為受傳統教育理念影響較深,所以在教學方法上也比較落伍,依舊以老師為主體,不斷地講解傳授知識,奉行填鴨式教育。這些老師通常為了完成教學任務,而施行模式化套路式教學,更重視語法、詞匯累積,而忽視了閱讀中學生理解能力的訓練,這種方法反而會引發學生的抵觸和厭煩心理。部分老師過于將自己當作主體,課堂上和學生的互動非常少,致使學生對英語學習的興趣大大降低。
3.學生興趣缺失。無論何種科目,興趣都是最好的老師,但當前初中英語課外閱讀中,學生明顯缺乏興趣,對于老師布置的作業,常常是敷衍完成,并未走心。另外,如今營造良好的閱讀氛圍的難度非常大,平板電腦、手機等智能終端出現在學生生活中,網絡視頻、游戲等占據了學生的時間,使得學生課外沒有閑暇時間投入到課外閱讀中。
四、基于核心素養的初中英語課外閱讀教學策略探討
1.打造良好的學習環境。對初中生而言,英語學習最關鍵的目標是打好基礎,老師在課堂教學中要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以培育學生綜合素養為目標,訓練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具體來說,首先是要創設一個良好的英語學習氛圍。在吸引學生融入和關注的同時,引導他們進入到英語語境氛圍中。老師可以使用各種教學手法來打造英語學習環境。比如通過游戲教學,為學生專門設計趣味性強的游戲,幫助學生鞏固英語知識。還可以靈活運用網絡資源,給學生播放英語視頻或者歌曲、影片等,從感官上對學生形成刺激感。上課前,老師可以和學生進行討論,了解學生的喜好、興趣點,從而針對性地安排課堂活動。課堂上,老師要全程使用英語教學,讓學生沉浸在英語氛圍里,同時鼓勵學生用英語進行對話交流表達,訓練學生對英語的應用能力。最后,老師要重視學生的反饋結果,依據結果來不斷調整自身教學方法,幫助學生更好地提升英語素養。
2.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傳統填鴨式教育顯然和當前的教學理念格格不入,老師應及時調整教學觀念,改善教學模式,重視培育學生的綜合素養。在這一背景下,師生的角色定位也有所改變,老師要注意糾正自我觀念,將自身放于引導者的位置,重視并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初中英語課堂教學中,老師不能像傳統那樣帶節奏式教學,而是要給學生留出足夠的思考、討論、交流、互動空間,引導他們自主開展學習探究。比如老師可以對學生進行分組,并布置相應的小組任務,讓學生們有效率、有秩序地展開協作活動,帶著問題進行學習。對于學生在課堂上提出的疑問,老師要及時予以解答,慢慢讓學生體會到自己在學習中的角色和定位,使其更富有活力和熱情地投入到英語課外閱讀學習中。
3.提升課堂的互動性。傳統課堂上,老師迫于應試教育壓力,不得不過度看重英語知識的教學,輕視對英語應用能力的訓練。這樣的教育形式下,學生學習的重點多是放在記憶英語單詞、句子,所采用的方法也是死記硬背,至于如何靈活運用這些單詞、短語,學生們的實踐能力不夠,脫離了老師的帶領,學生們幾乎無法學習。而核心素養要求下,老師要改變這一現狀,教會學生如何學習和應用才是英語教育的本質。這就要求老師在課堂上要積極和學生互動交流,調動學生的表達欲,引導學生建立自主學習意識。在學生遇到問題、遭遇瓶頸時,老師要適度點撥,同時轉變自我教育策略。老師可以定期開展英語學習分享會,讓成績優秀的學生分享自己的學習方法、經驗等,也讓成績不夠優秀的學生分享自己的困惑、難題,形成互幫互助、互促互進的學習氛圍,從而激發全班學生的求知欲和探索欲。老師要一視同仁,不能放棄任何一個學生,以推動不同水平學生一同進步為己任,不斷促進教學效果的提升。
4.實行多元化教學方式。傳統教學方式過于單一,導致課堂氛圍枯燥,學生興趣難以被激發,大部分學生只是被動接受,效率和效果雙低。新的教育背景下,老師要扭轉落伍的教學方法,改變自身教學理念,尊重和訓練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通過多元化的教學方式來豐富英語教學內容。比如采用多媒體教學、情境教學、游戲教學等。豐富多彩的教學方式搭配開放式的英語知識,必然能吸引學生主動參與其中,從而利于學生英語核心素養的培育。
要實行多元化教學方式,老師自身也要不斷精進,提升自身信息化素養,不斷優化教學思維,多和學生溝通,了解和掌握學生的水平、興趣點,把全新的教學方式和教學內容、學生實際情況相聯系,從而設計和規劃更好的課堂教學,實現教學質量的大幅提升。
5.組織實踐活動,提高學生應用能力。英語是語言類學科,所以學生不僅僅要記憶掌握盡可能多的詞匯量,還要學會具體運用。所以,老師可以適當組織一些實踐活動,比如分角色朗讀、表演英語片段等,號召學生勇敢地用英語交流表達,不斷強化學生對英語的實踐應用能力。很多學生因為自身基礎差,或者害羞,不愿意使用英語交流,此時老師要注意引導,在語言或行動上給予學生更多信心,讓其愿意開口表述,慢慢幫助他們建立自信心。
實踐活動中,老師可以通過多媒體設備播放一些視頻,幫助學生開拓視野,同時也能打造良好的英語環境,引導學生從影片視頻到相對應的書籍,在閱讀中學習累積詞匯,在互動中積極表達應用,以愉快輕松的心情去學習。同時老師可以采取競賽、榜樣選舉等方式在班級中建立良性競爭環境,敦促學生更好地學習,多閱讀,多表達,感受英語的特殊魅力。
當前,科技發展迅猛,大眾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越發豐富,教育行業所能利用和挖掘的資源也越來越多,此時老師可以運用相關的設備資源,挖掘當前英語教材、讀本等的價值,解析其中的知識點,并舉一反三,開拓學生的文化視野,使其更好地感受英語國家的風俗地貌、人文科學等。例如,從飲食英語繪本中拓展出去,引導學生了解英語國家的飲食文化、烹飪習慣等,并組織學生分組討論中西方我國飲食文化的差異,通過英語交流來彼此互動,提高學生對英語的實際應用能力。需要注意的是,在繪本等閱讀材料的選擇上要注意由易到難,符合學生的學習水平。
五、結語
總而言之,初中生英語學習中,課外閱讀至關重要,它能夠幫助學生開闊眼界,了解更多的英語知識,感受英語的獨特魅力,也能在閱讀中訓練和培育語感,提升自我理解力、寫作力。而且,初中英語課外閱讀還有利于學生核心素養的提升,這恰恰符合我國當前教育改革的要求,對學生的成長也具有顯著的正面意義。
參考文獻:
[1]李明遠,彭華清.初中英語閱讀課教學與學科核心素養培養[J].教育科學論壇,2016(20):58-62.
[2]劉偉偉.基于“核心素養”理念的初中英語教學實踐初探[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6(12):94.
[3]林娜.初中英語教學中學生核心素養培養現狀及對策[J].學周刊,2019(22):40.
[4]王道紅.初中英語閱讀課中跨文化意識滲透的研究[J].師道.教研,2014(9):34-35.
[5]李雪.提升學生語言能力的初中英語課堂實踐與研究[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19(5):87.
[6]冉仕金.初中英語課外閱讀教學探究[J].內江科技,2018(10):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