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英語學習中,閱讀是不可忽視的重要篇幅。但是很多學生對閱讀學習存在抗拒心理,為了解決這一問題,教師應該靈活使用語篇分析等不同的方法,巧妙將語篇分析與初中英語閱讀緊密結合在一起,啟發學生的閱讀心理,調動他們的閱讀興趣。本文從語篇分析法的運用出發,引導學生掌握閱讀的流程與靈活的方法。
【關鍵詞】初中英語;閱讀;語篇分析法
【作者簡介】徐怡仙,江蘇省常熟市濱江實驗中學。
語篇分析對學生的閱讀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僅要讓學生了解句際之間的銜接關系、銜接手段,還需要學生對整個語篇的文化背景、脈絡體系等有深入的思考,對學生開展高效閱讀有著推動價值。本文就從學生的閱讀能力培養入手,探討了應該如何將語篇分析法運用到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之中。
一、遍稽群籍,探析語篇分析法的意義
在初中英語教學中,閱讀占據重要的篇幅。但很多學生因為生字詞、語法等多個方面的問題,對閱讀理解等題目產生了一定的抗拒。為了解決這一問題,教師可以采用語篇分析法,指導學生了解更多的閱讀方法,也突出英語的交際性。而語篇分析法在英語閱讀教學中具有不可忽視的重要意義,主要體現在如下幾個方面:
增強英語閱讀的趣味性。在英語閱讀教學中,調動學生興趣愛好能夠發揮事半功倍的效果。相對于傳統的英語閱讀,語篇分析更為注重語言環境,在突出文化因素的同時調動其主動探究的欲望。閱讀教學需要從語言的本質,即文化入手。不僅要讓學生熟悉語言特征,還要調動文化探知的興趣,從而增強學生的認知。
調動學生閱讀的積極性。語篇分析需要學生在整理邏輯的基礎上,從整體的角度進行閱讀分析。在初中英語新課標中明確指出,教學需要注重培養學生的語言交際能力,因此各個單元也是以固定的話題來展開,融入了詞匯、語法等多個方面的知識點。語篇分析法本身就更為關注導入,以抓住學生的共鳴點;并且要求從標題、段首語、轉折詞等角度出發,對文章的整體脈絡大意進行判斷分析,有助于全面帶動學生問題分析、文本歸納等多個能力的培養。
最后,語篇分析法的運用還能培養學生的實際交際能力,讓學生融入集體的社會生活中,自覺運用交流的技巧,動用各種語言及非語言形式實現信息的交互、思想的交流以及情感的轉達,需要綜合利用詞匯、短語、短句、段落等。而語篇分析法則能實現這一目的。
二、躬身實踐,探析語篇分析法的流程
語篇分析法在運用過程中并不是盲目開展的,教師需要根據語篇分析的要點,從關鍵句的尋找、轉折詞的發現等多個角度入手,更為合理有序地開展閱讀活動。
1.找關鍵句,體味主旨。關鍵句是閱讀理解教學的關鍵步驟,通過這一語句的尋找,可以幫助學生理解文本的中心思想,引導學生主動猜測全文的走向,把握其中的情感脈絡。結合當前絕大多數初中英語的閱讀文本來看,都為總分總式的結構。文本的理解可以從關鍵句入手,降低對后續分段內容的理解難度,從而為答題提供更多的幫助。這種關鍵句不僅包括了整篇文本的關鍵句,同時也囊括了每一個段落的關鍵句。因此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將首句讀清楚、讀明白。
在教學“Best friends”的閱讀部分時,作者采取了總分總式的寫作結構,在第一段就敘說了“Betty is one of my best friends. She is slim and has short hair”,系統地介紹了本篇文本是有關自己朋友Betty的。而在后續的幾個段落中,作者同樣在首句系統地概括了本段的主旨大義,分別以“Betty is generous”“Betty has a good voice”來展開敘述。在第一篇文本閱讀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帶學生尋找關鍵句;而在第二部分的閱讀中,教師可以鼓勵學生自己從總分總式的結構入手,找尋關鍵句。學生很快就能找出整篇文本的關鍵句為“My best friend is Max”,在分段中則是以“Max has a good sense of humour”“Max's legs are very long”作為關鍵句。學生自然會在關鍵句中找到作者朋友的一些特征,并且感受到作者對自己朋友的喜歡。
2.找轉折詞,判斷意圖。在初中英語教學中,學生容易出現對詞匯不理解的現象。之所以會出現這一現象,主要是因為學生所掌握的詞匯量有限,不能及時、全面地掌握每一個詞匯的意義。但是這并不會對整篇文本、段落、語句的理解產生過多影響。教師應該幫助學生掌握“轉折詞”,例如但是、然而、結果等,這些關鍵詞往往具有轉折意義或是因果意義,轉折詞后面的內容才是需要重點關注的對象。尤其是在處理閱讀理解問題的過程中,出題者傾向利用轉折詞后的句子作為答案的選項,或者是設置迷惑題。因此,在實際教學中,教師更要引導學生把握住每一個轉折點。
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可以先向學生展示各種轉折詞:常見的強調連接詞主要有still(盡管如此)、indeed(事實上)、apparently(很顯然的);常見的對比連接詞主要有on the contrary(恰恰相反)、on the other hand(另一方面)、instead(相反)、but(但是)、however(然而)、nevertheless(盡管如此);常見的比較連接詞主要有likewise(同樣的)、in the same way(在同樣的方式)、in the same manner(以同樣的方式);常見列舉的連接詞主要有for example(舉個例子)、for instance(比如)、such as(例如)等;常見的轉折連接詞則有however(然而)、but(但是)、yet(然而)、instead of(而不是)等。教師在列舉了較多的轉折詞和連接詞之后,可以根據具體的文本內容讓學生進行大膽的理解與分析。
3.找提示語,統籌脈絡。相對于其他階段的英語學習,初中英語相對簡單,句子成分并不復雜,也不涵蓋太多高難度的單詞。因此,教師在引導開展閱讀教學中,尤其是在日常閱讀的過程中,不能過于注重讓學生了解、認識文本中每一個英文單詞。教師應該指導學生掌握“脈絡統籌”這種方法,跳過一些不認識的單詞(這些單詞往往并不會影響對整篇文章的理解)。同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根據上下文,尋找提示語,系統地把握作者的情感趨向、寫作內容,對單詞的意義進行判斷。通常情況下,學生可以通過閱讀每一個段首句(即提示語)把握文章脈絡,理解后續的寫作目的。
在“A trip to Hong Kong”的閱讀部分,作者以書信的方式介紹了Kitty寒假在香港的旅游經歷。在每個段落都有提示語,在第一段落以“how are you?”為提示語,對朋友Millie進行了簡單的問候;在第二段落,則是以“We got to the park by underground”為提示語,介紹了自己在旅游中的趣事;在第三段落,則是以“Next,we hurried to a restaurant to have a quick meal”為提示語,但是也以“on the way”作為連接詞,讓學生把握前后語句的意義。每一個段落的提示語、連接詞都有助于整篇文本的脈絡梳理,對文本閱讀學習具有重要意義。
三、匠心獨運,探析語篇分析法的途徑
初中英語在裁體和文章內容上都與小學英語有著明顯的區別,其脫離了簡單的對話式內容,結構多是以段落式的結構呈現。在實際教學中,教師應該多進行語篇分析,為學生打好基礎,使得學生在閱讀理解與學習中能夠熟練分析閱讀步驟,為后續教學工作的開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1.整理陌生單詞,夯實基礎。英語閱讀理解并不是單純的讀,在閱讀、解題的過程中都存在一些技巧、方法,語篇分析是不可忽視的重要方法之一。但是教師同樣應該將詞匯擺在極為重要的位置,而陌生單詞則是閱讀這座“高樓大廈”的“地基”。只有將地基打好,閱讀的開展才會更加穩健。因此,教師不僅要求學生熟練掌握課本上的單詞,還應該在課外英語閱讀時有意識地對陌生單詞進行整理,讓學生的詞匯量得到拓展;教師還可以讓學生準備一個“生詞本”,將平時閱讀中遇到的陌生單詞匯總到本子中,定期開展交流分享會。最后,教師還可以幫助學生找到生字詞的記憶掌握方法,夯實英語閱讀的基礎。
在此過程中,教師可以開展針對性的解釋,結合具體的文本,在文章中針對一些生詞的概念或者詞匯做解釋,例如在學習“castle”和“fireworks”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將“We watched the fireworks in front of Sleeping Beauty Castle. The castle looked bright and beautiful under the fireworks”列舉出來,讓學生結合Disney的具體情景,根據bright和beautiful等形容詞去判斷生字詞的具體含義。除此之外,還可以根據內在邏輯關系,包括對比關系、因果關系或者是同義詞等,對陌生的單詞進行具體的分析。
2.開展模仿練習,形成常態。在初中英語教學中,書本中的課文雖然重要,教師需要把握好每一次講授課程的機會,積極開展語篇分析工作。但是,教師也需要認識到,初中英語的課文總體數量并不多,學生無法通過短短幾篇文本,深入體會語篇閱讀分析的技巧。例如在日常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練習題的機會,讓學生自己模仿練習語篇分析的步驟,引導學生梳理好每一個分析步驟。這樣不僅可以調動學生的自主性、積極性,也可以節約教師講解分析的時間,讓學生自主形成閱讀學習的常態。
在“Volunteering for the Special Olympics World Games”的閱讀部分,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做模仿分析,先對文本的主題內容進行明確,讓學生說說自己對奧運會的認知,說一說自己了解的奧林匹克精神與運動項目、自己喜歡的運動員,為后續的閱讀教學打好基礎。隨后,教師再讓學生尋找與奧運會相關的背景資料,通過視頻、文檔、圖片的形式去展示自己的學習成果,其中也包括一些英文素材的分享,這樣才能幫助學生積累更多的信息素材。最后,教師再鼓勵學生在語篇分析中開展思考與預測等活動,進一步把握文本的行文思路,從現有的文本內容入手,找到關于奧運會的更多信息,把握作者的寫作主旨。
3. 設計班本課程,培養習慣。通常情況下,班本課程是以班級為單位,師生雙方共同開發的富有班級特色課程。班本課程相對于一般的文本教學,以學生自主體驗為成長方式,通過全員參與、主動探索、自我嘗試、內心感觸等不同的途徑,感受英語閱讀課程的魅力,在班本課程的帶動下形成良好習慣。因此,教師首先要對班級現有學生的閱讀情況,包括閱讀能力、喜好等進行分析。另外,教師應該對課本現有的閱讀文本、話題內容進行分析,找到專題提煉的點,帶動學生一起豐富閱讀素材庫,運用語篇分析等不同方法開展教學活動。
在“Around the World in Eight Hours”的閱讀部分,教師可以讓學生在線上進行“旅行”,建立自己的旅游專欄,在微博、微信等不同平臺,通過圖片、英語素材的分享來展現自己的線上旅行。教師可以將學生的優秀文章歸入到班本課程中,讓學生一起開展閱讀活動,分析每篇文章的閱讀思路與整體脈絡。在這種帶動之下,學生的閱讀能力、寫作能力都得到了提升。
總而言之,語篇分析不僅能夠指導學生掌握正確的閱讀方法,還能以其突出的溝通性為學生帶來更多的趣味性。教師應該通過語篇分析法等多種不同的方法,化解學生在學習中的困境,調動學生英語學習的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