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俊嶺
(石家莊卓越中學 河北石家莊 050000)
班主任應通過多種教育方式,認真履行自身職責,發(fā)揮自身作用,更好地關心學生的學習,讓學生掌握一定理論的知識。德育教育可以讓課堂更加活躍,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在德育教育課程中,教師應該在教學中不斷樹立德育教育的思想。在學校教學中,班主任可以基于初中生的心理波動,對德育教育策略進行探究,利用多種教學方法使學生充分認識到學習的重要性。在教學的同時,不能忽略學生的成長,要用心溝通,用愛關注。
初中生學習知識時,班主任要把課本上的知識和生活中的實踐相結合,讓學生對產生興趣。班主任要了解學生的心里想法,根據(jù)他們的興趣所在選擇合適的教學方式,因為學習興趣對學生能主動學習是非常重要的一個因素,初中生有學習興趣,可以產生真實而豐富的實踐經驗和情感體驗,增強學生的學習熱情。為了更好地開展自身工作,班主任應建立和各個學科老師之間溝通的橋梁,通過積極與各個學科的老師進行交流,獲取各位任課老師的配合,從而更好、更高效地開展自身的日常教學工作。
例如,班主任應發(fā)揮自身的教學作用,更好地聯(lián)系學科知識,利用教學時間,在知識的傳遞上,對學生展開德育教育。作為班集體的管理者,班主任承擔著一定的重要責任。班主任在教學時,班里有學生上課無精打采,要么搞小動作,要么影響別人學習,提不起一點學習的興趣;下課追逐打鬧,喜歡動手動腳;作業(yè)不寫。這個時候班主任應該及時找這位同學談話,用心溝通,語重心長地勸解學生:“要以學習為重,按時完成作業(yè),知錯就改,爭取進步,爭取做一個他人喜歡、父母喜歡、老師喜歡的好孩子。”如果孩子只是口頭上答應了,卻一如既往,毫無長進,班主任不能因此放棄教導孩子,初中生本身身心不夠成熟,溝通需要耐心。德育教育是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事業(yè)的根本任務,作為人才培養(yǎng)的主陣地,學校要切實抓好德育。“德育教育”任務的落實,需要德育教育工作者的不懈努力。教師要在教學中將道德信念、人文素養(yǎng)、思想品質等德育元素融入到德育教學中,“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德育不是獨立于教學的,不是跟學生的科目學習分離的,相反,德育是和學生平時的學習相輔相成的,所以,為培養(yǎng)和造就社會主義的建設者和接班人,班主任有必要探索有益的途徑。德育教育是一種學習和品德相結合的方法,體察學生心理,培養(yǎng)初中生的思想道德和學習能力,可以調動他們的學習熱情。班主任要做有針對性的工作,讓學生認識自己的錯誤,并讓他樹立受人喜歡的人的思想。班主任要時常鼓勵學生,使學生能夠有學習的興趣和上進心。教師說出實際生活中統(tǒng)計的事例,初中生成長到該年齡階段,由于自身已經具備了一定的意識能力及行為能力,因此,在日常的言行舉止及對事物的判斷過程中,并不完全依附于成年人來進行相應思維觀念的激發(fā)及行為理念的形成。因此,教師需要及時對學生的心理活動及心理狀態(tài)進行判斷和干預,在學生遇到生活和學習中的困難向教師求助時時,教師應及時幫助[1]。
初中生需要鍛煉出一種德育思維能力,認識到學習中培養(yǎng)自立能力的重要性,這些需要班主任的幫助,班主任應該理解學生的心理動態(tài)。初中階段是對學生實施德育教育的黃金時期,這就要求初中班主任制定科學的德育教育方案,在激勵政策的前提下有效發(fā)揮德育教育的積極作用。進入新時代,院校教育首先要解決好培養(yǎng)什么人、怎樣培養(yǎng)人、為誰培養(yǎng)人這個根本問題。班主任要引導學生加強小組合作,培養(yǎng)學生動手能力。初中階段的學生活潑好動、對自我的認知能力較弱、但對新鮮事物充滿好奇心、思維靈活。教師應將德育教育運用到課堂中,在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邏輯思維,提高課堂效率,為未來初中生的學習生活奠定堅實的基礎。導入時班主任應以談天的形式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營造和諧的師生關系。班主任要充分尊重以學生為本的教學理念,合理優(yōu)化教學內容及形式,在學生的生活和學習中真正落實德育教育工作。學生在困境與疑惑中無法找到繼續(xù)前行的正確方式,很可能會產生十分消極負面的心理情緒。教師要在班里樹立學習標兵,鼓勵學生向他學習,講述古今中外的名人事跡,鼓勵初中生學習他們的優(yōu)秀品質,樹立榜樣精神。教師要使學生明白:一分耕耘一分收獲,幫助其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例如,教師要經常使用多媒體教學,通過PPT在屏幕上展示德育教育,引導學生理解。教師讓學生自學,獨立看書,在小組內交流討論,使學生自主解決問題,形成獨立的思維能力。班主任在教學時,要意識到“愛自己的孩子,也要愛別人的孩子。”有一些學生,在學習、思想、行為等方面存在一定偏差,他們往往被忽視、被冷落。教師在這種情況下,要用愛關注學生,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這時的學生往往最需要愛,教師不能錯過這個教育學生的機會,這樣的學生同樣擁有一顆真誠純潔的心靈,也有被尊重、被賞識的愿望。班主任應該以平等的態(tài)度和較為良好的心態(tài)來與學生進行日常的交流與溝通,這樣學生與班主任之間的感情自然會得到升華。教師引導學生回答問題以及教師進一步總結說明的好處:更有利于發(fā)展學生的獨立思維。少數(shù)同學學習習慣比較差,做作業(yè)慢,課后不遵守紀律;也有一些同學很有潛力,但不自信,上課不敢大膽發(fā)言,班主任應該用更多、更好的方法來幫助他們。針對這樣的情況,在提高學生成績的同時,不要忘記他們的成長教育。初中生的心理發(fā)展是影響德育實效性的重要因素,為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學校德育要立足于初中生的心理發(fā)展特點,采取抽象和具體相結合、角色扮演、創(chuàng)設困難情境以及樹立正確榜樣等措施,提高學生的道德認識,激起道德情感、磨練道德意志和引導道德行為。也可以借助課本,小組討論一起試著找到答案。盡管學生有時計算失誤或者思維錯誤,教師也要鼓勵學生要愈挫愈勇,生活中也是這樣,會遇到很多問題,但不能逃避。教師要讓學生明白知難而上,獨立解決問題,不怕困難,勇于面對困難的道理。教師教育學生:努力做到自我意志的堅定。教師要經常開導學生,德育教育的運用也要有一些策略,不能簡單地使用,一定要加入一些教師自己的想法,這樣才能因地制宜。設計的知識點過多不利于學生的理解和記憶,所以,德育教育也要適當而行,使學生在小小的成功中獲得肯定與支持,增加學生自信心,使他們的自我意識更加堅定[2]。
把德育教育融入科文課,班主任時常對學生進行心理輔導,減輕學生的心理負擔,培養(yǎng)學生的德育素養(yǎng)。班主任可以通過潛移默化的方式幫助學生了解自己國家和民族的發(fā)展、復興歷程,培養(yǎng)學生的思想品德,使其堅定“四個自信”,將知識體系變得更加清晰,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誠摯的師愛,能治療他們心靈的創(chuàng)傷,消除他們心理的障礙。班主任要采取情境教學的方法,在生活中積累經驗。班主任和學生的地位是平等的,德育教育是講究策略的。德育教育需要榜樣行為的引導。教師在展示德育教育的過程中,應鼓勵優(yōu)秀的學生,在班里表揚他們的思維獨立和意志堅定,這樣樹立榜樣有利于教師引導學生更好地踐行德育行為。所以,班主任應當對他們給予更多的教育引導和關愛,大限度地理解、寬容、善待問題學生。教師課前導入課堂目標,教師鼓勵學生展示自己準備的資料,提出問題。這是相輔相成的,學習也是這樣,學習刻苦了,成績自然就上去了,希望同學們從德育中學到一些道理,只有自我意識的堅定才能不怕苦,更好地完成學習任務。這樣的教學不僅有助于學生理解基礎知識,而且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思想品德。將自己放在與學生平等的位置上,將自身的教育教學角色重新定位,成為學生日常學習與生活中的引導者、同伴。這樣學生才能在日常的學習與生活中,與教師進行高效率的心理溝通。班主任跟學生平起平坐才能讓學生更加親近自己。班主任在與學生交流互動時,要尊重學生,建立師生友好的關系,這樣才能真正地和學生交流,更好地關注學生的成長。
班里孩子較多,班主任可能有時候照顧不到每個人的情緒,但學生都很可愛,大都有著較強的上進心和集體榮譽感。班主任要利用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領學生克服自制能力較差,時常不能控制自己的壞習慣。關注學生的成長,好習慣需要長期培養(yǎng),教學和溝通要講究策略。班主任要給學生創(chuàng)設良好的學習氛圍,讓學生有你超我趕的勁頭。關注孩子的成長,讓學生能夠真正把學習當作是自己的事情,和學生心平氣和地溝通,使學生能積極完成學習任務。在學習過程中,初中班主任教學要講究策略,在教學過程中關注學生成長,幫助學生增加知識,使學生樂于學習,培養(yǎng)學生的自信心。中高年級的初中生已形成了一定的素養(yǎng),學生也有了自己的思維方式,對探究過程有所了解,并能運用這一方法解決問題要想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班主任先要確保自身的素質,要做到以身作則,這樣才能讓德育教育開展得更加順利。教師體察學生的內心,努力了解他們的想法,大家交流互動,榜樣和學生交流,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高等德育教學中,教師要將心理管理教育融入德育概念的教學,強調德育知識的應用和德育思想的養(yǎng)成,強化育人理念。把價值引領有機融入課堂教學全過程,充分發(fā)揮育人功能,不斷提高課程育人質量。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德育教育,一定要有針對性,教師展示德育教育,培養(yǎng)學生的思想品德修養(yǎng)。教師應針對德育課程的特點,積極探索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德育課程的教學案例,提高學生深度學習能力,使德育教育和學科教學同步發(fā)展[3]。
綜上所述,實驗教學是至關重要的教育環(huán)節(jié),初中班主任在教學中要關注學生的心理波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理解學生的心理動態(tài),培養(yǎng)學生的自立能力;減輕學生心理負擔,培養(yǎng)學生德育素養(yǎng)。引導學生實踐操作,突出學生主體作用,培養(yǎng)學生自信心,更好地實現(xiàn)新課程教學改革的目標[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