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林 劉剛毅 陳 瑤
(湖南省岳陽市平江縣第一中學 湖南岳陽 410400)
地方藝術,是中華藝術的重要構成之一。通過地方藝術和美術課程的融合,能夠大大降低學生學習美術課程的難度,提升學生美術創造的興趣和熱情,活躍高中美術課堂,為高效課堂的構建打好基礎。
平江縣位于湖南省東北部。這里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非物質文化遺產眾多,古屬三苗國,秦屬羅縣,東漢末年設縣,距今已有1800多年的歷史。同時,平江人杰地靈,涌現出許多文人騷客,享有“中華詩詞之鄉”的美譽。它見證了一個個文明的興起和衰落。隨著我國教育事業的發展,傳統文化也成為教育教學的重要資源之一,地方傳統文化具有廣闊性、多樣性、民族性的特點,正好可以用于對高中美術教材的補充和充盈。
地方美術藝術和高中美術知識的相互融合和滲透,一方面可以加深學生對當地文化的認識和學習,另一方面可以降低學生對高中美術課程學習的難度,推動學生美術素養全面發展,貫徹和落實“在文化情境中認識美術”的重要理念[1]。通過二者間的有機結合,不僅可以實現對鄉土文化、地方文化的傳承和弘揚,還可以提升學生的人文涵養,強化民族精神,避免出現優秀文化浪費或消失現象的發生,讓更多民族同胞可以見識和欣賞本地優秀文化。
在當下教育中,為了進一步豐富學校教育教學資源,國家提出了文化和課堂相結合、創建校本課程的偉大舉措?!蛾P于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美育工作的意見》中明確指出,美育是審美教育、情操教育、心靈教育,也是豐富想象力和培養創新意識的教育。因此,在教學中融入當地文化,既是教育的需求,也是國家的要求。平江縣具有濃郁的文化特色和氛圍,將當地優秀文化和教育教學活動相結合,能夠讓學生借助已有的文化知識,快速、高效完成美術課程的學習,對學生的學習效率和效果有明顯的推動作用。所以,美術教師應當結合當地實際,深入挖掘美術教材,培養學生興趣,完善學生性格和愛好。
有效性教學的核心是教學效益,它既關注學生在課堂中的收獲,也注重教師的教學效益[2]。有效教學理論,可以理解為“生本思想”和“高效課堂”的結合體,在有效教學中,需要掌握豐富的教學策略,并結合課堂內容,在課堂中構建具體情境,從而達到高效教學的目的。因此,在高中美術教學活動中,教師可以嘗試利用信息技術等手段,構建相應地文化情境,讓學生濃郁的文化情境中,去感受美術知識、認感知美術魅力,提高學生審美、研美、創美能力,快速提升學生美術核心素養。
例如,學習湘教版高中美術《禮儀與教化》這一節課程的時候,教師可以利用信息技術手段,播放平江草龍舞的禮儀規矩:扎龍祭龍、行龍迎龍、送龍。通過對視頻的觀看,能讓學生結合熱鬧的舞草龍場面,認識到禮儀和規矩的重要性,同時,以此為基礎加入德育內容,從而提高美術課程的美育和德育效果,實現有效教學。另外,平江縣文化的興起,也是農村振興、做好“三農”工作的前提,讓越來越多農民認識到學習和文化的重要性,不斷加入到學習的隊伍中,從而為建設教育、醫療有保障;為居住條件環境更優美、文化精神更充實的新農村建設做好準備。
蘇聯教育家巴班斯基認為,教育教學活動應該是一個完整的整體,通常由教學任務、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形式、教學效果五部分構成,不同教學部分應采用不同的策略和方法,這樣才能發揮出本環節的作用和價值,達到最優教學的目的,為學生個體能力和思維的成長提供無限的可能[3]。在傳統美術教學活動中,教師通常都會以自身教學經驗為主,去安排教學過程、手段和內容,這種“師本課堂”最大的弊端,就是會影響學生的學習熱情和情緒,阻礙學生興趣的生成,甚至使學生遠離課堂。所以,在教學活動中,教師必須注重教學活動的完整性,嘗試多元教學手段和方法的應用,改善學生學習狀態,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美術學習習慣。
例如,學習湘教版高中美術《托物寄情》這一節課程的時候,教師可以點明學習任務,讓學生了解到本節課程的重點是學會使用隱喻的方式表達自我情感,增強民族文化熱愛之情;在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教學形式上,可以融入平江草龍舞套路中的圖:五福圖、百壽圖、四方財進、五子登科等;字:如“?!薄暗摗薄皦邸薄办钡龋瑥亩箤W生快速掌握隱喻的概念。教學效果是教學的結果,也是教學的反饋。因此,教師可以在課堂結尾,增加學生打分環節,通過學生的分值占比,從而對教學內容、方法和形式進行完善,提高教學質量和效果。
同時,完善的教學過程,也能為中國美、農村美打好了基礎,平江文化的傳承和弘揚,能夠帶動農村致富腳步,為實現全面富裕提供助力和方向。
“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笔俏覈逃姨招兄壬岢龅慕逃枷?。他認為,知識源于生活,學生通過對生活內容的學習,能夠有效提升課堂學習效果和效率,加深學生對理論知識的認識和理解。同時,他還強調在教學過程中,教學活動的展開都應該以“做”為核心,讓學生在“做”的過程中,熟悉和掌握知識、技能、本質和規律,提升學生的想象力、模仿力、創造力。平江縣民間傳統藝術豐富異常,有平江花燈戲、皮影戲、木偶戲、舞龍、舞獅等特色藝術,所以,在將生活融入課堂的時候,教師需要對現有教材進行改編、整合和補充,科學設計教學內容和組織教學活動,讓學生在平等、民主、和諧、融洽氛圍中,不斷強化美術素養、積累繪畫經驗,提升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
同時,本地文化和教育的融合,也是鄉村振興的一種形式,只有鄉村得到了振興,國家才能更加強大和繁榮,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供基礎和條件。我國是農業大國,農業農村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基礎構成部分,鄉村振興、文化振興,可以有效是解決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加快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腳步。
建構主義的本質是問題教學,通過提出有關的教學問題,引導學生對所學知識進行深入探究、分析和總結,從而獲得知識和技能的提升[4]。教師在應用建構主義開展教學活動的時候,可以將學生分成不同的學習探究小組,之后,通過問題情境的創設,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展開探究學習,最后,將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和產生的想法分享出來,由教師統一講解,從而深化學生的學習效果,為學生將來在美術領域方面的發展打好基礎。
例如,教授湘教版高中美術《什么是美術作品》一節內容的時候,可以按照“組內異質、組外同質”的原則,將學生分成若干討論小組。之后,建構問題情境并提出問題情境:很久以前,西鄉有座青龍廟,一晚青龍托夢給兼管廟堂香火的老漢,告知三日后有蝗蟲侵害,可以扎草龍引蝗蟲至河邊,用火燒之。三日后果然鬧起蝗災,百姓按照青龍之法,將蝗蟲消滅殆盡,自此,百姓視草龍為神。教師:“草龍是美術作品嗎?草龍中有哪些美術元素?這些元素是如何體現的?”之后,學生通過小組分析探究,能夠快速掌握美術和美術作品的概念,提升學生美術核心素養。
總而言之,平江傳統藝術和美術教育的結合,既是美術教育的全新嘗試,也是美術教學變革必然的途徑。因此,高中美術教師必須深刻理解美術教學活動的意義和價值,采用科學合理的教學手段,整合平江傳統藝術和美術教育的優勢,實現學生綜合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