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 建
(安徽理工大學地球與環境學院 安徽·淮南 232001)
近年來,隨著高等教育的發展以及高校的擴招,各大院校引進了大量青年教師。目前,我國高校青年教師有90萬人左右,占教師總數比例達60%以上(王丹慧,2017)。一方面,青年教師普遍具有高學歷,活躍的思想,他們的加入極大地緩解了學校師資短缺的壓力,給教師隊伍帶來了活力和生機,為學校奠定了發展基礎;另一方面,絕大部分青年教師未接受正規的教師職業行為教育,缺乏教學實踐經驗,科研正處于起步階段,與學校急需高層次人才存在一些距離。因此,青年教師的快速成長是高校人才隊伍建設的關鍵,也是青年教師自身發展的根本要求(楊勇等,2016)。本文從高校青年教師的角度出發,對青年教師的職業道德修養、教學及科研狀況及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探討青年教師如何不斷自我成長和完善。
當前高校引進的青年教師都有碩士或博士學位,具備較好的研究基礎,但他們大部分是非師范專業畢業,并未接受過系統的教育學、教育心理學等專業培訓,對教學特點以及教師職業發展缺乏認識。同時新晉教師往往經過短期的職業崗前培訓即匆匆走上講臺,部分教師還未完成角色轉換就承擔了大量的教育教學工作,導致一些青年教師的職業道德、教學及科研狀況出現一些問題。
教師作為傳道、授業、解惑的指路人,既要把知識傳授給學生,更要幫助學生形成科學的世界觀和正確的人生觀,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曲丹,2014)。因此,教師的職業道德修養直接影響著高校人才培養的質量,各大高校也把教師職業道德建設作為思想政治工作的重點,但在現實中,個別青年教師的職業道德仍然存在一些問題,具體表現在:
1.1.1 職業行為不規范
絕大部分新進教師沒有接受過正規的教師職業行為教育,加之部分教師尚未完成從學生到教師的身份轉變,未能意識到為人師表形象的重要性,在言行舉止上放松要求,出現許多不符合教師職業規范的行為,例如言行舉止不得體,上課遲到、早退,甚至收受學生的“賄賂”等,嚴重損害教師形象。
1.1.2 重業務輕育人
一些青年教師非常重視個人業務發展,把大量的時間和精力投入在科研項目上,輕視教書育人的重任。例如,在教學中只關注傳授知識,忽略學生的思想教育工作,一些青年教師不愿承擔班主任管理事務,缺乏工作熱情。
1.1.3 個人主義嚴重
部分青年教師工作出發點都落腳在經濟利益,個人發展,價值趨向利益化。不少教師在校外參與兼職活動,甚至以兼職為工作中心,從而影響正常教學與科研工作,屢次發生教學事故,造成極惡劣的影響(陳喜玲,2006)。此外,個別教師的擇業還不穩定,急需強化職業理想教育,樹立獻身高等教育的崇高信念。
課堂是高校人才培養的主陣地,而青年教師是課堂教學的生力軍(周瓊花等,2014),當前青年教師的授課情況普遍較好,但仍有部分教師的教學狀況存在一些問題:
1.2.1 備課不充分
青年教師普遍掌握前沿的專業學科知識,但絕大部分尚未精通所有的課程基礎理論和知識,再加上個別教師備課不充分,例如沒有準備教案或講義,往往在課堂上較隨意處理教學內容,教學重點和難點處理不當,加之對課程體系缺乏一種高屋建瓴的把握,就一門課講一門,無法深入淺出地把知識傳授給學生。
1.2.2 教學模式單一
青年教師的教學經驗不足,容易采用單一的灌輸式教學模式,有的青年教師在教學中往往完全按照教材照本宣科,或是簡單地將書本內容轉為自己的語言,事無巨細地講給學生。這種單向“滿堂灌”的模式很難激起學生的求知欲望,間接影響教學效果。
1.2.3 語言表達不足,課堂駕馭能力低
青年教師的課堂本應是充滿活力與生機、碰撞思想火花的場所,但現實中一些青年教師的課堂組織或語言表達等仍不如人意。他們通常是平鋪直敘,缺乏激情,更缺少詼諧幽默的語言。此外,許多教師仍將知識傳授放在首位,只關注自己如何教,忽視學生如何學的問題。學生處于被動狀態,參與教學活動的積極性與主動性自然受到壓制,因此,課堂中經常出現教師講得口干舌燥,學生卻面無表情的現象。
1.2.4 多媒體使用過當
青年教師的信息技術水平普遍較高,加上高校倡導信息化教學,課堂經常出現多媒體課件泛化現象。個別青年教師盲目地使用多媒體課件,例如公式的推導,大量的PPT頁面一晃而過,學生根本來不及消化吸收,更無法很好地理解與掌握有關推導過程(楊燕等,2007)。同時,有些PPT內容完全是課本的文字翻版,缺少必要的凝練或擴展,甚至一些教師用PPT完全取代了傳統板書。這些不合理使用都會影響到課堂教學效果。
青年教師是高校科研事業可持續發展的有生力量和重要保障,甚至決定著一所高校未來發展的動力和影響力(楊勇等,2016)。然而,當前青年教師在科研上也有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
1.3.1 科研素質有待提高
高校青年教師大多是剛畢業的碩士或者博士生,在以前科研學習中,往往只需圍繞著導師的科研課題任務開展工作,大部分人參加工作前并未獨立或參與課題申報,對科研課題的選題、申報、評審、組織實施、驗收等環節不甚了解(高擴昌等,2009)。此外,有些青年教師對本專業的學術動態、前沿信息等掌握不夠,或者開拓創新能力欠缺,或者成果表達能力不強等都會影響科研課題的開展。
1.3.2 教學任務繁重,無暇顧及科研
近幾年高校規模的迅速擴大,高校的師生比普遍低于教育部要求的底線(1:18)。教師的教學任務量明顯增加,尤其是青年教師。據統計,青年教師承擔的課程占學校開設總課程50%以上(宋琪等,2008)。此外,回歸以本為本,各大院校為強化本科教學質量,推行了越來越多的教學質量考核管理,例如,教學競賽、信息化教學等。教學壓力迫使青年教師投入大量的時間和精力進行備課,部分青年教師很難在教學與科研之間找到平衡點,常常顧此失彼。
1.3.3 科研觀念有待更新
毋庸置疑,當前高校科研課題評審和經費分配體系存在一些問題(高擴昌等,2009),青年教師職稱普遍較低,在項目評審過程受資歷等限制,導致其在初期幾乎沒有經費,設備支持可言。由于現實的諸多因素,即使青年教師想有所作為,總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無法充分發揮個人潛能。然而,由于學校諸多考核及職稱評定需要,青年教師又不得不申報項目、發論文,淪為拼湊科研成果的機器。甚至許多課題或論文都是拍腦袋拍出來的,毫無科學價值可言,反而不利于青年教師的成長。此外,有的青年教師科研意識不強,一些教師覺得自己前期成果較少,所處科研平臺較低,申報項目的希望渺茫,于是放棄科研,甘當“教書匠”。
成為一名優秀的大學教師是每個青年教師的奮斗目標,加強職業道德建設,則是保證青年教師健康成長的關鍵。青年教師首先在思想上要嚴于律己,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和人生觀,努力培養高尚的人格和道德修養,建立獻身高等教育的崇高信念。其次,加強職業道德建設,規范教師職業行為,培養積極向上的工作熱情及勤勉刻苦的工作態度,盡職盡責地做好每一項教育教學工作,使自己成長為一名優秀的高校教師。例如在教學過程,青年教師不僅要重視知識的傳授,更要關注學生的身心成長,使學生的整體素質得到全面發展,真正做到言傳身教。
教學是高校教師的立身之本,青年教師應積極轉變教學觀念,提升教學能力與水平,不斷適應學校與社會發展的要求。
2.2.1 轉變教學理念
傳統教育模式中,教師作為課堂上的主體,側重于理論知識的傳授,學生則是處于被動學習狀態的客體。然而,隨著社會進步和知識經濟的發展,青年教師應建立新的教學理念。成果導向型教學(Out-come Based Education,OBE)是以學習結果為導向的先進教育理念,在現階段教育改革中發揮了顯著優勢。青年教師要將OBE理念應用到課程教學中,確立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以學生的學習成果為目標,設計課堂教學,培養學生主動思考、發現知識,學習新知識。通過把握各個階段學生的學習動態,適時調整教學策略,保證最終教學目的的達成。此外,需要注意的是,目前不少高校盛行“重科研輕教學”之風,例如職稱評定、出國進修等政策均側重考核科研業績。在這種風向的驅動下,教師把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投入到科研中,但對青年教師而言,教學是第一要求,只有過好“教學關”,才具備職業準入資格,才能談得上后期發展。
2.2.2 苦練基本功,提高教育教學能力
要過好“教學關”,必須具備扎實的教學基本功,青年教師應通過自身努力,苦練基本功,不斷提高教育教學能力。首先,青年教師要精通所授課程的理論知識,深刻認識學科課程體系,這樣才能融會貫通地把知識傳授給學生。同時要認真完成備課、編寫教案,批改作業等教學環節,及時了解教學效果并進行反思。其次,青年教師應努力鉆研教學藝術,優化教學方法。不斷加強語言能力訓練,提高普通話的標準程度,提升語言表達的邏輯性、幽默度,積極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主動性,加強課堂教學監控與管理,加強板書能力,提升課堂駕馭能力。此外,青年教師應積極參加教學基本功培訓、講課比賽及優秀教師授課觀摩等活動,學習講課技巧,積累教學經驗。在教學實踐過程中,不斷優化教學方法,思考如何掌控課堂節奏、增強與學生互動性,提升教學設計能力與教學水平。
科學研究是高校的主要職能之一,教師的發展更是離不開科研,青年教師應不斷提升科研素質和創新能力,盡快地成長為科研骨干。
2.3.1 加強業務學習,提高科研素質
青年教師必須樹立終身學習的觀念,尤其在這個信息爆炸的時代,時刻保持強勁的科研意識,加強業務學習,完善自身的理論知識體系。及時關注國際學術動態,掌握學科前沿理論與科研技術,切實提高科研能力。同時多接觸國內外同行、政府企業等方面的科技人員,多溝通交流,擴大視野,提升創新能力。值得注意的是,科研能力的提升是由量變到質變的過程,青年教師只有不斷加強業務學習,提高自己的知識儲備,潛心鉆研,才能在創新能力等方面開拓進取。
2.3.2 平衡教研關系
學術研究是高校教師專業發展的基礎,對于職業初期的青年教師而言,一方面,要苦練教學基本功,努力提高教學水平,在平常教學中,不斷學習和積攢知識和技能,為科研打下堅實的基礎。另一方面,要勇于探索、敢于創新,積極提高科研水平,并回饋于教學過程,豐富課堂教學。只有協調好科研與教學的關系,才能做到教研相長。
2.3.3 積累經驗,提升綜合水平
青年教師要意識到科研的重要性,積極地開展相關工作。在申報課題時,詳細了解科研政策、申報流程及技巧,及時掌握學術動態信息,多向老教師請教經驗,增加申報成功的幾率。同時,青年教師也可以依托單位現有科研隊伍中,開展一些科研工作,積累科研經驗。此外,各大高校設立了一些有利于青年教師成長的科研政策,例如青年科研基金,青年骨干訪學計劃等。青年教師應及時關注這些相關的科研信息,抓住有利政策,創造一切條件來提高自己的科研水平,以便在更廣闊的科研舞臺上施展自己的才能。
作為高校的生力軍,青年教師應盡快提高教學能力和科研水平,而青年教師的自我成長起著決定性的作用。青年教師首先要加強職業道德建設,規范職業行為,提高自身道德修養。其次,在教學工作中,要積極轉變教學理念,努力學習教育理論和專業知識,同時苦練教學基本功,在實踐中不斷優化教學方法,提高教學能力。在科研工作中,要加強業務學習,敢于開拓創新,逐漸積累經驗,不斷提升科研水平。最后,青年教師要平衡好教學與科研的關系,力求做到教研相長,爭取早日成為一名優秀的大學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