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曉林
(菏澤學院體育與健康學院 山東菏澤 274015)
隨著各級政府、教育部門、社會各界對中小學體質健康的密切重視,以疾病防治和治療為中心,僅靠醫療措施,不能滿足現時代中小學體質健康促進的多元化需求;而作為健康促進的非醫療干預措施和方法,體育對中小學生的疾病預防、體質健康有促進作用,其逐漸得到衛生部門、政府部門、教育部門、學校領導、體育教師的重視。自2002年7月以來,教育部、國家體育總局下發了《學生體質健康標準(試行方案)》,2007年4月和2014年7月,分別進行了1次修改和修訂,全國各地中小學,結合當地政策以及學校實際情況,積極貫徹執行,在體育教育教學中滲透體質健康測試內容,并按照要求組織學生進行體質健康測試,在促進學生體質方面取得了一定效果;但是從教育部、國家體育總局近幾年統計的體質測試總體評價數據看,中小學體質健康下滑的現實是毋庸置疑的。面對中小學體質健康測試綜合評價下降的現實困境,體醫融合理念進入了學者們的視野。
體醫融合從另一種表述方式,可以這樣理解,是指“體中有醫,醫中有體”,那么“體中有醫”表現在中小學校體育中,主要是指教師在教學活動中,讓學生進行一定鍛煉強度的運動項目,在運動過程中,注意安全,運用相關體育衛生知識,避免受傷,提高鍛煉效果。“醫中有體”主要表現在預防、治療、康復三個方面,預防不單純地依靠醫學手段,也需要根據實際情況,輔助相關的體育鍛煉和運動處方;在慢性疾病的治療過程中,需要采用運動進行干預的措施,且運動干預的效果比藥物治療手段好得多;康復中也應輔助運動康復類的治療手段,運動康復不僅能加速疾病的康復,也能降低癌癥的發病幾率。
《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動方案(2017-2025年)》中指出“每個人是自己健康第一責任人”,充分說明了對健康負責的是個體本人,個體的健康應該“由我做主”的理念。通過問卷調查、實地調查、訪談等,菏澤市中小學生大多數缺乏對自身體質健康的重視,對眼睛近視、身體肥胖和營養過剩等不能明確這些問題時間一久會導致的后果。學校應該持續要求班主任加強與學生家長的聯合,進行體育運動的開展與醫療知識普及講座,讓學生從源頭明確其危害性,并傳播中小學生體質健康促進的理論和實踐知識,家長可以教育孩子或者與孩子一起參與體育活動、一起學習日常醫療知識。同時,社區、學校與家庭要共同努力,加大對中小學生體質健康問題的重視與預防,共同教育中小學生,使其牢固樹立“我的健康我做主”的新型健康觀[2]。
從學生個人視角看,要積極引導學生建立積極的健康促進行為習慣,如寒暑假、課余時間或者周六周日縮短上網時間,一日三餐要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保持良好的作息習慣,以保證充足的睡眠。除了要堅持上好體育課,課余時間適當參加體育健身活動等。中小學生應將其作為常態化內容,持之以恒,使自身體質健康朝著積極的方向發展。中小學生更應該知道日積月累的身體活動對身體健康、心理健康、良好的社會適應能力、道德健康帶來積極的效益,從精神層面提升自身的認知。每年的寒暑假,在父母的陪伴下,或者根據地方學校的安排,中小學生應當主動去當地醫院進行醫學檢查,參照醫學指標的標準,認識自身健康,結合醫生建議在平時的學習生活中調整自身的健康狀況。隨著年齡的增大,自學能力逐漸增強,應多關注體育與醫療知識,結合自身進行循序漸進的鍛煉,從而養成“主動”健康的意識和習慣[3]。
體育教師不僅肩負體育教學任務,也應該是學生體質健康的倡導者,是體育活動的組織者,是科學健身的引路人。這就要求體育教師不斷豐富健康醫學知識,成為體醫融合復合型人才[4]。中國體育科學學會已經聯合多個高校,就運動處方相關知識進行培訓,多省份結合區域情況,開展了相關培訓課程,通過培訓,增加了體醫融合人才培養的數量和質量,為廣泛傳播體醫融合知識提供人才支撐。菏澤市教育局要聯合菏澤市衛健委、體育局、市縣區教育局,積極組織中小學體育教師,利用寒暑假以及周末時間進行運動處方培訓,以及科學健身指導的培訓等,圍繞體醫融合,將菏澤武術特色項目融入培訓課程,使中小學體育教師不僅具有一定的體育實踐知識,也有一定的體醫融合理論知識。要求中小學體育教師在平時的體育教學過程中,不能局限于傳授運動技能為目的,要減少放羊式體育課,應該樹立傳授健康技能的新型體育教學理念,讓學生實現雙贏的學習效果,也就是不僅學會運動技能、也學會如何鍛煉身體,加強自我身體預防,從而達到提升體質健康的目的。
體醫融合,對于在校的中小學生來說,就是要結合學生體質檢測數據、社區醫院對學生的體檢數據,結合二者情況,專家通過研判,開設相應的運動處方。研制運動處方庫的目的是學生根據處方進行科學健身活動,促進身心健康以及防治疾病的發生,防止或者減少由于不適當的運動引起的意外傷害。體育和醫學專業操作人員,通過建立的平臺把個人體質檢測報告、體育活動建議報告以及運動風險研判與能力報告錄入系統,要匯總在學生個人的體質健康檔案表中,每年定期進行數據比較,從中發現學生的體質健康發展情況。菏澤市教育局、體育局、衛健局應共同努力,組織部分體醫融合專家、中小學體育教師及醫學專家,共同研制適用于不同中小學生群體的運動處方庫。
家庭體育鍛煉環境和體質健康意識,尤其是家長的長期堅持,對孩子起著潛移默化的影響。班主任應該把為學生建立的個人體質健康檔案,并針對運動處方的內容在召開家長會時,及時告知家長,同時要在班級會議時告知每一位學生,要求學生平時在課余時間積極鍛煉與預防;體育教師對授課班級,也應該有同樣的一份學生體質健康檔案,就體質健康促進的具體方法與措施向學生進行解釋[5]。學校及體育教師要牢固樹立實施中小學生體育活動促進計劃,培育中小學生的體育興趣與愛好,努力實現中小學生熟練掌握1項及以上體育運動健身項目,確保學生校內每天體育活動時間不少于1小時。力爭實現到2030年,學校體育場地設施與器材的配置達標率,能夠達到100%,中小學生每周進行體育活動達到中等強度5次以上,寒暑假期間,每周也要進行體育活動3次以上,參加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測試,達標優秀率超過25%。
家長應從“治未病”的理念出發,對中小學生的健康進行管理,父母平時要加強與孩子共同進行體育鍛煉,這對個人的體質是一種提高,對孩子的鍛煉也是一種無形的監控。更為重要的是,可以調節學習和生活壓力,使中小學生達到健全的健康狀態。家長關注孩子身體情況,一定要依據在醫院檢查的醫學指標,以及學生在學校時進行體質健康測試的標準,綜合評價孩子的身體情況,建立孩子的健康檔案,以便對孩子的健康進行適時監控。另外,飲食在學生的成長過程中起重要作用,在家庭飲食結構安排上,注意一日三餐的合理搭配,對高糖、高脂肪食物適當控制,增強家庭營養健康意識,不間斷地關注健康菜譜、藥膳及食療等知識,從飲食方面對中小學生進行健康管理。
菏澤教育部門與體育部門,對體育培訓機構進行相關要求,加強管理,發揮體育培訓機構在周六周日、寒暑假的作用,從而更好地促進學生體質健康?,F有的體育教師人才年齡段差別較大,既有45歲以上的高級教師,也有40歲以下的中級職稱教師,由于在求學期間沒有在運動醫學方面認真研讀,或者說大部分高校沒有開設相關課程,在體醫融合背景下,需要綜合型的體育教師,為此,需要建立系統、全面的培訓規劃,針對不同水平的體育教師進行分類,分批分級進行培訓,利用菏澤市、縣區體育教師培訓組織工作網絡進行再學習,適時進行現場面授學習。在中小學體育教師的培訓中,主要開設運動醫學、運動處方、醫務監督等,使體育教師能夠掌握并簡單運用基本的運動醫學知識于實踐中,不僅在體育教學訓練中應用,而且能與社區醫務工作人員配合,同時能夠針對中小學生的健康狀況開具個性化的運動處方。
由于中小學生群體的獨特性,決定中小學生體質健康促進需要多方共同擔負責任,僅僅依附政府單一化行政監管,并不能對中小學生體質健康促進起到有效改善。菏澤政府部門僅是宏觀規劃、頂層設計與調控,是體質健康促進的掌舵者,真正的實施者是體育與醫療部門,它們是體醫融合的主體,政府需要通過重組不同部門之間的職能,明確部門分工協作,使其達成合作框架,協同治理,推進中小學生體質健康促進路徑的轉變,構建體醫融合診療新機制[6]。
體醫融合共生,其重要的保障就是培養“亦體亦醫”的復合型人才,因此,菏澤市政府相關部門,在醫療衛生人員的培訓方面、在社會體育指導員的培訓方面,要通過跨領域知識和跨技能培訓,也就是所謂的“體醫交叉培訓”,不僅培訓能開運動處方的醫療衛生人員,同時要培訓能科學指導中小學生體育鍛煉的社會體育指導員。通常的舉措是充分利用地方的醫學類高校及地方大學的體育院系,通過講座、網絡視頻教學,培養體醫融合人才。
通過訪談牡丹區、巨野縣、市教育局等,對最近幾年的中小學生體質健康測試數據進行了解,學生體測綜合評價指標呈現由下降到上升、由上升到下降的波浪式。菏澤教育主管部門、衛生部門、學校以及各團體要進一步加大“運動是良醫”的理念,并通過各種媒介進行宣傳、推廣與應用,尤其要發揮體育的健身、健美、促進心理健康等多元化健康功能。新時代下,城鎮化規模不斷擴大,進程不斷加快,社區的規模和人數也急劇增加,社區根據要體育情況,尤其是一些民俗體育傳統項目,積極建立中小學生體育項目俱樂部。因為中小學生在校體育課的鍛煉要與體育俱樂部相結合,學生參加區域地方的體育項目俱樂部是學校體育的延伸,是健身體育活動的主要平臺,是促進中小學生體質健康提升的保障[7]。菏澤市中小學生體質檢測與運動處方網絡平臺建設,要不斷推進,平臺的建設需要學校、體育教師與醫學人員共同管理,將學生每年的體測成績和體檢數據錄入系統平臺,每位學生都有自己的賬號,登錄系統后,能查到自己的情況,也要求家長進入系統查詢孩子的情況,與孩子共同努力提高體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