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少芬
(廣州市花都區炭步鎮第二小學 廣東廣州 510820)
小學各科的教育是為學生一生的發展打基礎的,因此,從小學生年齡特點及身心發展規律出發,對小學生進行勞動實踐教育活動,讓學生在實踐中懂得勞動教育的內涵,并拓寬勞動教育的渠道,讓學生在勞動中體驗快樂,而愛勞動、愛實踐,在實踐中增強勞動能力;理解所有的普通勞動者一律平等,要尊重他們。同時,勞動教育要與家庭學校等相結合。但在現實教學中,勞動教育沒有提上日程,存在一些學生不愿勞動、輕視勞動的現象。這就是當下對勞動的偏見。因此,了解勞動教育現狀,才能有針對性地開展勞動教育活動,實施有效的勞動教育策略。
當下,小學勞動教育存在著普遍問題:勞動教育課形同虛設,普遍地對勞動教育沒有正確的認識。學校忙于應付各種考試,勞動教育成了只停留在口頭上的名詞,或者掃地、抹桌子的具體事務,或者是學校開展體力活動,沒有讓學生明白什么是真正意義上的勞動。家庭方面,從家長的角度說,學習是孩子的第一要務,一切都要為孩子的學習讓路,孩子只要學習成績突出,就可以“一俊遮百丑”,別的不值得一提。家長們只關注孩子成績的好與壞,對孩子勞動意識、勞動技能的培養不以為然,覺得長大了就啥都會了。家長往往是望子成龍,望女成鳳,認為讓孩子長大去從事體力勞動,是丟人的事,使得孩子們對勞動產生誤解、偏見,導致小學生自身的勞動素養欠缺。
家長首先要認識到勞動教育的價值,以及勞動對個人的成長的重要意義,要從小重視對孩子的勞動教育,注重培養他們的生活能力,提高孩子的勞動意識,讓孩子從小熱愛勞動。家長應改變觀念,從自身做起,在日常生活中做到:第一,鼓勵孩子主動參加、自覺動手、有始有終地進行勞動,干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活。比如,自己的事自己做,洗自己的內衣褲、襪子、鞋子等;整理自己的房間,包括被褥折疊、學習物品擺放都要整齊,自己房間的地面整潔。根據年齡制定計劃,爭取每年掌握1-2項生活技能。第二,陪同孩子一起參加社區服務活動,比如,打掃自己家所在住所的整個樓梯,幫助環衛人員清掃馬路,體會環衛工人的不易,從而珍惜他們的勞動成果,養成不亂扔垃圾的好習慣;撿廢品,自己掙錢購買文具用品,減輕父母的生活壓力,體驗幸福與勞動密切相關。第三,培養孩子勞動是受人尊重的思想,反對不勞而獲,讓孩子養成從小愛勞動的習慣,告訴孩子,人類離開勞動不能生存,我們的衣食住行都是勞動賜予的,飯桌上對孩子進行粒粒皆辛苦的教育,既是節儉教育,也是對勞動者的尊重的教育。
研究表明,小學生在三、四年級階段,是形成勞動觀念的重要階段,也是進行勞動教育的重要階段。作為教書育人的主要陣地,學校可以通過多種方式培養學生的勞動習慣與勞動精神。首先,重視勞動教育課程,科學、合理地安排課內外勞動實踐時間,比如,在學校里讓學生分工合作,保持自己學習的教室整潔明亮,以小組劃分清潔區,保持各轄區內清潔干凈。小學生上午、下午入校第一件事就是搞衛生;班級里專人負責,每節課后擦黑板、擦課桌。大課間,學生飲用水的搬運;在校外組織勞動實踐活動,可以帶領學生到養老院、幼兒園幫助搞衛生,清洗灑掃,從小樹立為公眾服務光榮的意識。其次,在勞動教育課上,注重傳授學生給一些勞動技能,比如衣服破了,自己縫補的縫紉技能,學會之后,布置作業,自己縫制沙包,讓學生體會勞動也能帶來快樂;自己學做一些簡單的飯菜烹飪技能,讓學生明白勞動對自身的作用;還有衣服被墨水或其他顏色污染的清洗妙招,讓衣服清洗變簡單。從學生自身需要激發學生內在的勞動意識與能力,提高學生的勞動意識與責任感[2]。
勞動教育除了單獨展開,還要與其他學科相結合,以豐富學校勞動教育的內容及途徑。如在勞動過程中,可采用與美術教育相結合來滿足小學生的年齡特點的需要。利用小學生天性活潑、好動,對一切都充滿興趣的特點,學校可以開展興趣小組活動,如開展聲樂、舞蹈小組,讓學生在練習歌唱發音時,在學習舞蹈動作時,體會到“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的勞動付出與艱辛。讓學生開展手工小制作,比如利用易拉罐制作小汽車、小坦克,利用廢紙箱制作變形金剛等,懂得所有創作過程都與勞動分不開。通過這些活動,讓學生動手、動腦,體驗創作的快樂,勞動付出的過程也很快樂。可以說,勞動也是提升學生智力的過程,它能夠培養孩子們的發散思維能力。此外,可與綜合實踐教育相結合,開展多樣化的勞動實踐活動,建設勞動教育實踐基地等,為學生提供勞動場地。
總之,在小學階段對小學生進行勞動教育意義重大。在家庭生活、學校生活和與其他學科相結合的活動中進行勞動教育,對學生的成長至關重要。勞動教育能使小學生愛勞動、樂于勞動,養成勤于勞動的習慣,在勞動中體驗獲得的快感。勞動與生活本就密切相關,因此,應引導學生從日常生活小事做起,從小樹立對勞動的正確認識,在勞動中增強自己的各種能力。可以說,只有加強對小學生的勞動教育,才能為社會主義建設培養合格的建設者和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