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祖虎
(甘肅省蘭州市榆中縣柳溝店小學 甘肅蘭州 730100)
每一位教師都有義務和責任弘揚我國的國學經典,國學經典中蘊含著我國的傳統美德,也蘊含著豐厚的文化知識,引導學生進行國學誦讀可以豐富學生的知識,同時培養學生優秀的品格。本文對國學誦讀對培養學生品格的影響和具體的培養措施進行探究,希望可以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
在小學教學中落實國學誦讀能很好地培養學生的文化功底,增強學生的文化底蘊,在誦讀過程中還可以對學生形成有效的感染,幫助學生獲得美好的品格。在誦讀國學經典的過程中,學生能夠感受其中蘊含的愛國主義思想,也能夠明白其中的一些做人法則,獲得博愛的胸襟,這樣能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道德觀,培養學生良好的品質。當前的學校教育應該注重將學生培養成符合社會發展的合格公民,所以教育工作者需要深入到傳統文化中,把握其中的思想精髓,注重對優秀傳統文化的弘揚,這樣也可以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奠定一定的基礎。同時,誦讀國學可以有效的培養學生的榮辱觀,可以讓學生獲得精神和價值上的認同感,培養學生自強不息、艱苦創業等優良品質,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和道德水平。所以,在目前的小學教學中,教師一定要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國學誦讀習慣,給予學生進行國學誦讀的機會,通過有效開展國學誦讀,實現學生優秀品格的形成。
國學誦讀培養學生的優秀品質并不是一蹴而就的,應該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去選擇好國學讀本,循序漸進地展開教學指導,對于低年級學生可以先選擇一些繪,提升學生誦讀的興趣,如《三字經》繪本,中高年級則可以開始誦讀《論語》《弟子規》等經典篇目。這些書籍中包含中華傳統美德,能夠很好地培養學生的道德品質,從而讓學生在誦讀過程中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讓學生一邊誦讀一邊學習其中的美德和思想,對學生進行有效的滲透和感染,從而從根本上提升學生的道德修養,使學生可以一步步形成優秀的品格,促進學生更好的發展[1]。
要想真正領悟書中蘊含的各種思想和內容,必須進行大聲的誦讀,大聲誦讀能很好地幫助學生理解其中蘊含的內容,能夠強化學生對這些內容的記憶,從而在腦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象,進一步內化為學生自己的思想,促進學生更好地表達。在落實國學誦讀時,教師一定要注重培養學生優秀的品格,要引導學生利用早自習或其他時間大聲誦讀經典篇目,通過大聲誦讀激發學生的情感,調動學生的情緒,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國學經典作品中蘊含的思想,讓學生自由表達出自己的想法,這樣可以更好地將各種優良品格思想滲透到學生的內心深處,從而幫助學生形成優秀的品格。
任何知識的學習,只有經過反復的推敲才能獲得理想的效果,才能真正讓知識得到內化。進行國學誦讀時也不例外,教師要培養學生優秀的品格,就需要借助反復國學誦讀來獲得。教師要鼓勵學生利用課余時間針對學習的一篇國學文本進行反復誦讀,學生會發現每一次誦讀之后自己都會有不一樣的體驗和感受,通過這樣反復的誦讀、推敲和思考,學生優秀的品格可以得到逐步確立,可以有效對知識進行內化,讓學生的情感思想得到一次次的升華[2]。
在進行國學誦讀時,除了要鼓勵學生自己誦讀和大聲反復誦讀,讓學生自己理解和消化知識,也應該鼓勵學生在課堂中進行齊讀,齊讀的方式能很好地幫助學生鞏固自己體會到的各種思想,進一步了解各種蘊含的傳統文化思想,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的優良品格能夠得到再一次的鞏固,這對促進學生更好的發展也有重要作用[3]。
總而言之,誦讀國學經典并不是一句空話,教師需要積極付諸實踐,把推廣國學文化落到實處,首先,教師自己就需要誦讀國學經典,豐富自己的文化知識,提升自己的品格,同時引導學生進行國學誦讀,精讀國學經典,通過大聲朗讀和反復誦讀陶冶學生道德情操,豐富誦讀國學經典活動形式,有效實現學生優秀品格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