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 冬
(江蘇省江陰市周莊鎮金灣實驗幼兒園 江蘇無錫 214400)
體育運動不僅有助于幼兒身心健康發展,同時能幫助幼兒形成良好的意志品格。在體育活動中,教師要培養幼兒勇敢自信、敢于挑戰、勇于拼搏的良好心理品質,進而幫助幼兒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成敗觀。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明確闡述了體育活動能促進幼兒生長發育,增強幼兒體質。教師在引導幼兒參與體育活動時,要注重發展幼兒的協調性,提高幼兒的身體機能,引導幼兒形成獨立自主、勇敢自信的品質,保證幼兒全面發展。
良好的心理品質是一個較為廣泛的內容,狹義來看,主要是培養幼兒的自我意識與自信心。自我意識是兒童社會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自我意識主要包含評價、體驗、控制三部分,在體育活動中。幼兒的動作技能體現較為明顯,能幫助幼兒快速認識自我,反復摸索,學會如何控制身體,并在反復的練習中提高自身控制力。自信心是良好心理品質的基礎,能夠調動人的潛力,鼓勵幼兒勇往直前。體育活動過程中,幼兒可以通過克服困難,在不斷嘗試中獲得成功體驗,從而認識自我,不斷積累自信,能夠提高幼兒的主動性,幫助幼兒養成不怕困難、勇于挑戰的個性[1]。
體育活動是一種有組織、有紀律、有目的的體育教學方式,可以最大程度上培養幼兒的主觀能動性和體育意識,幫助幼兒養成堅毅、勇敢、自信的良好品質,但在實際開展中受到一系列因素的影響,導致體育活動效率不高。
受傳統應試教育的影響,大部分幼兒園對體育活動不夠重視,在體育運動方面投入的資金較少。許多公立幼兒園缺少開放性的體育活動場地,而私立幼兒園缺乏相應的理論指導,在體育活動過程中幼兒的安全性無法得到保障。
幼兒的年齡在三到六歲,其行為特征和發展模式仍然處于初期階段,大部分幼兒園僅靠單一的游戲模式開展體育活動,固定的模式與幼兒好動愛玩的天性不符,導致幼兒的參與性不高。
部分幼兒園并沒有專業的體育教師,僅依靠普通的幼兒教師和看護人員來開展區域活動,還有部分體育教師非科班出身,在入校前沒有經過系統的保育知識培訓。在教學過程中缺乏相應的理論指導,一旦出現問題時不能及時解決矛盾,或者采取暴力的方法解決問題,導致幼兒產生陰影,不利于幼兒心理健康發展。
受到社會大環境的影響,許多家長只重視幼兒的理論知識學習,卻忽略了幼兒心理發展的重要性,許多幼兒性格孤僻,不與他人交流,長此以往,很可能會產生心理健康問題。
體育活動是培養幼兒良好心理品質重要的一環,幼兒園要完善內部基礎設施,主動與家長溝通,明確幼兒的身體情況,制定合理的規則,在保證安全的情況下,給予幼兒一定的自主性,制定有針對性的解決方案,促進幼兒全面發展。
幼兒的心理發展是一個整體過程,社會學習和心理發展是漫長的過程,教師不僅要縱向關注幼兒的成長進度,還要進行橫向比較。幼兒形象思維較差,對事物的概念仍處于起步階段。教師要引領幼兒在體育活動中接觸學習,取得進步,使幼兒在體育活動過程發現新的興趣點、探索點。此外,體育場地與器材是體育活動的基礎,在設計體育活動時,教師要豐富活動形式和基礎設施,及時向上級申請完善基礎設施,求助于專門的社會資金援助,為體育活動提供物質基礎,增加體育用具的儲備量,滿足幼兒的多樣化需求。
另外,教師要營造輕松的活動氛圍,寬松的活動氛圍能幫助幼兒形成積極的運動態度。在帶領幼兒進行體育活動的過程中,教師要幫助幼兒養成獨立自主的性格,尊重幼兒的主觀能動性,及時給予幼兒正向積極的評價,讓幼兒體驗到運動的樂趣,盡可能創造一系列機會,引導幼兒主動探索,戰勝困難。
體育活動中主要包括幼兒與教師,因此,要實現師生之間的良好互動,才能確保體育活動的有效推進。在進行體育活動時,教師應主動與幼兒溝通,明確幼兒的具體要求。鼓勵幼兒勇于表達自己的觀點,結合現階段幼兒的特點和要求,提高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并不斷創新多種教學模式,減少體育課堂的枯燥感,充全面鍛煉幼兒的智力。
任何體育活動都有一定的規則,規則是保證游戲順利進行的前提,教師在開展體育運動之前,要引導幼兒正確認識規則。在搶板凳游戲中,幼兒必須等到音樂完全停止才能開始搶,斗雞游戲中幼兒必須保持全程單腳著地,一旦雙腳著地,就會被罰判出局。教師要幫助幼兒建立良好的規則意識,為幼兒進入社會奠定基礎。在體育運動之后,教師要及時與幼兒溝通,明確在體育活動中存在的問題,對于完成較好的幼兒,教師可以說“你真勇敢”“你真棒”“你是最厲害的”等,拉近與幼兒之間的距離,幫助幼兒樹立自信心[2]。
例如,在活動前期,首先根據幼兒的身體活動能力、智力、自控力等影響因素,合理選擇多樣化的活動形式,并積極引入游戲化的活動機制。教師可以組織幼兒進行網魚、老鷹捉小雞、貼人等集體游戲。在游戲過程中,幼兒可以最大程度上鍛煉自己的跑跳能力、協作能力及溝通能力。也可以組織兩人三足、跳繩等競賽方式,通過游戲式的方式鍛煉幼兒的平衡能力和競爭意識,幫助幼兒形成正確的鍛煉觀念,使幼兒在運動中收獲快樂。
教師是幼兒體育活動的主導者,其專業素養直接影響著幼兒的身心發展,因此,幼兒園應該聘請專業的體育教師,打造高素質的教師團隊,各大幼兒園也可以與專業的培訓機構達成合作。
例如,幼兒園可以與體育師范學院開展人才培養合作機制,為體育教師提供優質的薪資待遇和上升途徑,完善內部人才培養機制,定期開展專業的知識講座,提高體育教師綜合素養。
家庭教育是幼兒成長中的重要一環,但許多家長對體育活動并不認可,認為幼兒園要教授幼兒更多的文化知識,這種觀念是不對的,不利于幼兒的身心健康發展。因此,為了保障幼兒體育活動的順利開展,教師應積極與家長溝通,改變家長的意識觀念,引導家長正確認識幼兒體育活動對幼兒身心發展的重要性,為幼兒心理發展營造良好的家庭環境[3]。
例如,教師可以綜合語言教學和實際活動滲透兩種手段,在家長群里主動分享體育運動的益處。以拍照、視頻等方式,記錄幼兒在體育活動中的美好瞬間。也可以積極組織親子體育活動,整合園區、家庭等多方力量開展體育教學,讓家長在親身參與過程中,深入體會體育活動對幼兒身心發展的重要意義,轉變家長的主觀意識,與家長分享幼兒的點滴進步。
體育活動的培養幼兒良好心理品質的重要手段,教師應引導幼兒建立良好的同伴關系,形成和諧有序的班級氛圍,在體育活動中培養幼兒的秩序感、自信心,教師也要不斷提高自身專業能力,遵循幼兒成長的客觀規律,保證幼兒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