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虎
(安徽省阜陽市太和縣民族中學 安徽阜陽 236600)
在科學技術手段飛速發展的時代,同樣需要將其運用到實際教學中,從而對教學起到一定的輔助作用。在信息化的教學背景中進行學習,可以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使枯燥的化學課堂變得充滿趣味性。并且,學生可以從中將詳細學習化學實驗的具體步驟,從而增強化學實驗的實效性探究,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化學核心素養能力[1]。
化學是初中階段的重要學科之一,主要是通過一些化學實驗來探究現實的物質世界。教師在課堂中滲透信息化元素對學生的學習有非常重要的促進作用。首先,有利于學生養成獨立思考的學習思維,如果只是通過教師的簡單講解,無法讓學生更加有帶入性地對化學知識進行研究與分析。而在信息化教學中,學生可以通過反復觀看視頻內容對化學實驗進行逐步探索,在探索過程中不斷提高自身思維能力,構建良好的化學思維結構體系[2]。其次,通過信息化教學,可以突出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學生可以在信息化資源中找到適合自己的內容進行自主學習,進一步提高教學質量;最后,有利于促進學生化學綜合能力的提高,學生可以對重難點內容進行反復觀看與研究,從而解決課堂中所遺留的問題,對課堂教學進行良好的補充。
在傳統的化學教學中,教師只是通過簡單的口頭講解對化學實驗內容進行敘述,導致學生很難將化學實驗結果與具體操作相聯系,從而降低了教學質量。因此,教師要積極轉變教學觀念,將信息化元素融入課堂。比如,學習二氧化碳的制取時,教師可以在課前導入環節利用多媒體設備向學生展示實驗的具體操作步驟,這樣不僅可以讓學生通過討論與交流得出實驗結果,還可以更加快速地融入到課堂學習中。通過信息化手段將整個實驗進行完整的還原,可進一步增強學生的化學知識儲備。另外,教師還要為學生創設良好的信息化情境,不斷提高自身的信息化教學能力,讓學生可以在潛移默化中提高化學綜合能力。
對于化學知識的學習,不僅要在課堂中進行有效學習,還要有效聯系生活實際,將所學知識應用到具體生活中,從而提高化學探究的實效性。因此,需要教師將信息化教學與生活相融合,在理論基礎之上進行實踐。此外,信息化也不斷改變著人們的生活,將二者充分結合有利于學生在熟悉的環境中對知識進行靈活掌握。例如,學習九年級上冊第四單元“自然界的水”時,教師可以播放關于水凈化的具體操作流程視頻,讓學生可以充分感受到水資源凈化的難度,從而培養學生在生活中保護水資源的意識。并且,在這一過程中可以有效引入化學知識,水是化學物質中的基礎性元素,在化學實驗中也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學生對化學式也需要進行更加具體的學習。在生活中找到相關的元素特征,應用到具體的知識當中,可提高學生的化學綜合素養。
學生在信息化的教學資源中,可以找到書本內容中沒有的相關知識,可進一步拓展學生的化學知識儲備[3]。因此,教師要將課內與課外內容相結合,利用多媒體設備進行相應的拓展。例如,在制取氧氣的實驗過程中,教師可以讓學生思考,除了課本用到的實驗方法,還有哪些可以制取氧氣的辦法。這時就需要老師滲透一些課外內容,幫助學生運用更多的實驗方法得出化學結論,同時激發學生的化學實驗興趣。另外,在信息化教學過程中,不能過度依賴于視頻講解,還需要教師結合自身的教學理念進行講解,通過具體的實例進行輔助教學,如果只靠多媒體設備進行教學,同樣會使學生覺得教學方式枯燥乏味,所以要對信息化教學配比進行科學合理的安排。
綜上所述,在初中化學教學中融入信息化教學元素,對學生的學習及生活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教師要不斷對教學方式進行探索與創新,在轉變教學觀念的同時,為學生創設良好的信息化學習環境,同時要將信息元素與實際生活相融合,共同提高學生的實踐應用能力。最后,還要利用課內外知識結合的形式增強學生對化學基礎內容的深入了解與分析,從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