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俊
(江蘇省天一中學 江蘇無錫 214000)
微課是一個自由度高、靈活性強的教學方式,不僅教師可以使用,學生也可以自行觀看,對提高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有很大的幫助。合作學習在教學中能有效提高學生的參與感和積極性,讓學生在團隊中發揮自己的長處,合作學習不僅可以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還能提高學生的團隊協作能力。教師在高中歷史教學中合理利用微課能更高效地開展歷史教學,培養學生優秀的學習品質和良好習慣。
微課最主要的三個特征在于表現形式、教學內容和反饋上。首先,引入微課可以給學生帶來一種新的學習體驗,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通過微課集中注意力,從而更好地配合教師的教學安排[1]。其次,微課可以結合教學內容,它的靈活度在于學生不僅可以通過微課快速了解知識內容,也能夠通過微課視頻講解擊破重難點知識。微課視頻可以“粗”也可以“細”,由于其來源廣泛,學生很容易就能找到最需要的資源進行學習。最后,微課能有效反饋最真實的學習情況,比如,學生在上完一堂課后,哪里學的明白哪里沒跟上,只要微課過一遍就能全部了然于心,不僅能鞏固記憶還能加深對學習不足之處的理解。
許多學生在課上的集中力不夠持久,或者說自制力不強,很容易走神,學習積極性不足。針對這一點,教師可以在課前利用微課的導入性,幫助學生更快地進入課堂,提高學生課上聽講的效率。研究表明,做過課前預熱的學生,比沒有做過的學生,在課堂上學習的效率平均要高出30%。如此看來,課前預熱是十分有必要的,而微課的特性在課前預熱中能夠起到很大的作用[2]。例如,在人教版高中歷史必修1上冊第二單元第8課“三國至隋唐的文化”的教學中,教師可以提前讓學生做好預熱工作,在課堂開始之前,利用微課幫助學生快速了解三國至隋唐的文化概況,理解本節課的主要教學內容,幫助學生建立學習自信心,減輕知識點學習難度。營造課堂氛圍是一個有效且適用的教學方式,教師需要掌握好一定的教學節奏,按照微課的介紹逐步向學生展開教學,提高學生的知識接受度。
在傳統的歷史課堂中,學生只需要聽教師講,課本上是密密麻麻的文字,學生基本上都是跟著教師走,活躍大腦的時間非常少,甚至在做練習和回答問題上容易產生依賴心理,久而久之認為歷史就是死記硬背的課程。針對這一點,教師可以合理豐富課堂形式,如小組合作開展課堂教學,讓學生在團隊中自由發揮,了解課本教學內容,以自學的形式提高課堂效率[3]。例如,在人教版高中歷史必修1上冊第五單元第16課“兩次鴉片戰爭”的教學中,關于19世紀時期的世界和中國的討論中,教師可以提出三個方面,即政治、軍事,經濟,讓學生分組找出三個方面中一些能展現這些特點的事件或文字表述。或者在鴉片戰爭的兩個階段,讓學生比比看誰總結得更快更完善,在主動學習的過程中,不僅能讓學生掌握課堂的主導地位,還能鍛煉學生的閱讀理解、思維邏輯、團隊協作能力。
歷史知識需要不斷地練習和反復記憶才能達到長期穩固的記憶,學生同樣不能輕視課后的復習工作,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在課下通過觀看微課視頻做到快速復習。教師也可以在每一章教學結束后,專門利用一點課堂時間讓學生合作完成對所學內容的總結,比如作出思維導圖或樹狀圖,比較哪個小組做得最好,有什么值得學習的地方,通過反饋鼓勵學生完善自己的不足。例如,在人教版高中歷史必修2第三單元“走向整體的世界”的整章教學后,教師可以分配總結任務給各個學習小組,讓學生利用思維導圖將兩章內容有效結合到一起,使其在“全球聯系和初步世界格局”中學習到的知識點得到有效的鞏固和理解。教師也可以布置課后作業,讓學生課下觀看微課視頻進行復習,使學生從微課中清楚自己學習的薄弱點。
總而言之,在高中歷史教學中,教師需要在有效的教學策略下展開教學,而合作學習應當有效地結合教學情境、教學內容等,為學生創設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教師同樣應當注重培養學生的基礎學習能力和思維能力,在觀看微課視頻、認識歷史的過程中幫助學生建立起學習自信心,促進學生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