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美堅
(廣東省江門市體育運動學校 廣東江門 529000)
項目式教學在當代教育中是一種全新的教學方法,比傳統教學方式有了很大的改良。而且,比傳統死記硬背、籠統式的教育方式,能更好地幫助學生完成化學學習任務,對提升初中化學教學效率也能起到非常積極的作用,使學生對化學的認知不局限于課本知識,可全面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邏輯能力、實踐能力等,為祖國培養全面發展的新型創新人才。
在初中教學中,化學教學方式還比較傳統,還是按照課本知識加動手實驗的形式進行教學,這種方式不能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學生。現在的教學不僅是要求學生讀好書,還要求全方位提升學生的邏輯能力、思維能力、動手能力。初中三年級階段是學生面臨中考的重要一年,學生學習方面的壓力較大,對此,教師可以在化學教學過程中加入項目式教學,讓學生在繁重的課業壓力下能夠多方面思考,鍛煉他們的動手能力,勞逸結合,更好地學習好化學知識。教師也應當基于課程標準、學生已有知識的掌握情況來設計不同的項目主題,讓化學知識變得更加生動有趣。目前,在我校教學中,采取項目式教學的案例還比較少,我們可以通過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實驗與探究。
在初中化學教學中,啟用項目式教學時,需要教師在備課時明確化學項目的教學目標。需要具備明確、完整、有可實施性的規劃與目標。最重要的是,化學項目式教學目標的設定應當始終以學生為中心,使學生不斷得到發展,激發他們的潛能。新課改要求教師是學生學習過程中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教師需要組織學生積極主動地完成項目內容,能夠帶領他們在實驗中發現更多的可能,以此鍛煉他們的創新與邏輯能力,教師更應該是學生在項目式教學過程中的合作者,帶領學生發現不一樣的化學真理。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不能是墨守成規的說教者,應當充分調動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學生才是教學中真正的主體,因此,在目標的確立與設定上,教師應當充分考慮學生的能力水平與基礎程度[1]。
例如,在初中化學三年級“常見的酸和堿”的授課中,教師可以讓學生先自主設計我們的化學教學目標與研究方向、仔細閱讀教材以及查閱資料,在設計時,遇到問題之后可以進行充分的交流討論,可以按照討論的結果進行總結,無關對錯,得出設計教學目標,再向教師報告。設計出每個項目目標對應的方案后,要共同整合成完整的教學過程。在此過程中,教師要起到調節的作用,合理分配人員與任務,讓學生在學會化學知識的同時能有參與項目并投入其中的成就感。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測試結果給出評價,因為這種教學方式目前本身處于我校的測試階段,可以先注重過程,結果放在其次。若學生能夠設計出2-3個教學目標,并且各目標之間是由淺到深、由難到易的關系,從生活常識或者是已經熟悉的知識出發,設計的項目目標是切實可行的、科學的,教師一定要給予學生充分的肯定,以此鼓勵學生自主學習,提升自學能力。但是對于一些在項目結果導向有問題,或者目標是不可以行的同學,首先關注的是他們的過程,找到學生在過程中產生的不可行問題點,通過問題點再給學生講解,以此達到更好的結果導向。這樣的教學方式,相信學生一定對于這節內容印象深刻,并且在結果上有更深入、更透徹的理解。
根據學生學習基礎水平、動手能力與創新程度,科學地將學生劃分為實驗小組,還要要求每個小組成員都能有不同的角色與分工,讓每個學生都能找到自己的歸屬感與努力的方向,進而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能力、溝通能力、協調能力。這樣不僅可以讓學生學習到基礎的化學理論知識,也能培養學生良好的品格。
例如,講授初中三年級化學“氧氣”這一課時,教師可以先提問學生:上一節課我們學習了哪些關于空氣的知識,同學們知道空氣中各成分的占比嗎?那么大家對氧氣又有哪些認識呢?學生可能會根據課本中“氧氣可以讓我們呼吸,進行新陳代謝,氧氣可以幫助可燃物燃燒”這一點作出回答。對于學生的回答給予肯定之后,正式導入今天的化學課題——研究可燃物在氧氣中的燃燒。在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設計三組實驗,用一些化學器械:小木條、硫、鐵在氧氣與空氣中的燃燒現象對比,觀察實驗現象并記錄。學生明確目標后,共同設計實驗,完成該化學實驗,并得出可燃物在氧氣中的燃燒比在空氣中燃燒得更加劇烈,物質在氧氣中化學反應更加活潑。在這個過程中,學生不僅能收獲化學知識,還能體會到自主學習的樂趣。對于一些積極主動性不強,或者比較內向的同學,教師應當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鼓勵這些學生從自己的“小圈子”走出來,讓他們更加積極、陽光、自信地參與到化學學習與研究中。在這個過程當中,教師要鼓勵學生針對每一項目目標,尋找正確的解決方案與思路。在此期間,要充分發揮團隊合作的作用,讓每個成員都能最大程度地發揮自己的價值。
每一個化學項目結束后,都要讓學生呈現總結成果,這種方式不僅可以構建學生的知識體系,也可以幫助學生鍛煉表達能力。在項目結束后,教師要引導學生對已完成的項目進行評價與總結,也可互相評價與提出建議。對于比較復雜的知識,可以讓學生以PPT、思維導圖的形式進行呈現、會匯報,幫助敘學生充分、客觀地認識自己,明確自己的優點及存在的問題。
例如,學習初中化學三年級“制取氧氣”這一課時,教師可以采用啟發式教學,讓學生互換角色,讓他們成為彼此的教師,互相提出對方存在的問題與不足,學生可能會講到“在用高錳酸鉀制取氧氣時,安裝實驗儀器時、用排水法收集氧氣時操作不夠規范”,在問題被提出后,提出者與被提出者都能對知識有更深刻的印象。這種教學方式可以有效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不僅能培養學生的思辨思維,還能引導學生自己主動地探究問題。
在化學課堂當中,我們采用了化學項目式學習方式進行實驗與探究,通過實踐發現,這種教學方式除了能提升學生的學習成績,還可以提高學生想學習主動性。學生通過這種學習方法學習之后可以自主提出和探索問題,還可以在學習過程中提高學生的合作和動手實踐能力。由此可見,項目式教學可以為培養出更多專業性人才打下更好的基礎。對此,我們需要不斷探索如何在化學學習中更好地采用這種項目式教學,達到真正的素質教育,為祖國培養新一代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