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麗華
(江蘇省蘇州市吳中區東湖小學 江蘇蘇州 215128)
在小學音樂教學中,開展情感教育是素質教育的必然選擇,小學音樂教學不但要幫助學生掌握各種技巧,還需要教師結合教材內容,深入理解作品的內涵和作者的創作背景,注重情感的引導,讓學生對音樂的理解更加深入、透徹,情感的流露自然、真切,從而提高學生對音樂作品的分析能力和欣賞能力。
情感烘托在小學音樂欣賞課中是重要的教學環節,通常,我們在欣賞音樂作品時,都是從淺到深進行講解的,在欣賞過程中,循序漸進地引導學生展開想象,進而引發學生的情感體驗,使其產生情感共鳴。在情感烘托的基礎上,能使學生對音樂作品的理解更加深刻,感悟作品中的思想意境及其中蘊含的深刻內涵。
音樂欣賞教學的最終目的是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欣賞音樂的過程是人的心理反應過程,換句話說,音樂欣賞的過程本身就是情感體驗的過程。我國著名音樂家冼星海曾說過:“音樂是人生最大的快樂;音樂是生活中的一股清泉;音樂是陶冶性情的熔爐”。是的,生活中離不開音樂,只有在音樂中才能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和鑒賞能力。在小學音樂教學中,大量的作品都隱含著深刻的情感,只有學生的情感融入作曲家的內心,學生才能真正領悟到其中的內涵,欣賞作品、理解作品。欣賞活動是一種以欣賞者為主的活動,學生通過音樂感知,能夠感受到音樂作品的內涵,在情感與音樂作品的觸碰過程中,加深對音樂作品的研究和理解,對作品進行評價,進而提升學生的鑒賞能力。學生通過欣賞大量的音樂作品,能夠獲得良好的情感體驗,反之,情感體驗也能夠增強學生的認識、評價、理解及鑒賞能力,進而提升音樂素養。
創設音樂教學情境是指小學音樂教師根據教學內容及音樂作品風格、內在情感等方面,利用豐富的教學手段創設相關的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進而提升教學效果。在“滔滔多瑙河”這一單元教學中,欣賞《孤獨的牧羊人》時,教師可通過多媒體為學生播放《牧羊人》的動畫,讓學生感悟歌曲的意境,激發學生對音樂的喜愛,讓學生能夠感受到樂曲的歡快活潑詼諧,體驗人們渴望、懷鄉的心情。所以,在導入環節,教師可根據學生的實際狀況和教學內容,制作導學視頻,分析小學生的心理特點,了解到小學生喜歡表演,用表演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讓學生欣賞影片《音樂之聲》片段木偶戲《孤獨的牧羊人》,激發學生的表演欲望。以表演的形式展現,起到良好的教學效果,增強學生對本歌曲的理解。總之,教師在教學中,要積極創設音樂情境,引發學生的情感共鳴,不但可以利用多媒體進行教學,還可以采用角色扮演等多種教學方法進行導入,不管使用何種教學方式,都要以激發學生情感為依托,使學生能快速融入課堂。
課堂提問是一門藝術,是優化課堂教學的重要手段。在音樂欣賞教學中,教師的提問要時刻圍繞音樂元素,從情緒、節奏、音高等方面,精心設計有效提問,培養學生的音樂能力,激發學生的好奇心,提高課堂教學的實效性。
欣賞《美麗的賽琳托》時,為了提高學生對拉丁美洲歌曲的情感認識,在具體教學中,教師可根據生活實際和學生認知,提出問題:初聽作品,猜猜是由什么樂器演奏的?誰能講述鋼鼓音樂的歷史和音色?讓學生根據教學內容和自己的生活經驗,思考問題,討論氛圍濃厚,學生各抒己見,產生分歧和爭議時引發學生深度思考,通過教師的諄諄教導,使學生學有所獲。教學就是不斷引導學生產生疑問和解決問題的過程,所以,新穎富有藝術性的提問不僅能完成每節課的教學目標,還能激發學生的好奇心,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可達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隨著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啟動,新課程猶如生機勃勃萬象更新的春日照亮了一線教師的視野,把課堂還給學生,讓他們真正做一回學習的主人。
歌曲《嘀哩嘀哩》是一首耳熟能詳的歌曲,也深受小學生的喜愛。在學校廣播和藝術節節目中經常會聽到這首歌曲,很多學生都能哼唱,但是沒有學生能夠完整唱出來。因此,教師找出教學難點。在課前,教師對教材進行深入的研究和分析,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摒棄原本的教學方式,大膽革新,重視學生主體地位的體現,為學生提供想象的空間和環境,讓學生用邊表演邊唱歌的方式學習音樂,再結合優美的舞蹈,營造相關的氛圍,提高學生的參與欲望,彰顯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讓學生一邊聽一邊發揮想象,感覺身臨其境,從優美的旋律中感受春天的美麗景色,啟發學生畫出春機勃勃的景色,讓學生全身心投入到音樂之中,體會和表現樂曲的歡快之情。
陶行知先生曾指出:“處處是創造之地,時時是創造之時,人人是創造之人。”一線教育工作者在課堂上要充分挖掘學生的潛能,引導學生完整聆聽作品,感受作品之美,理解表現之美,發揮創造之美。
小學階段的學生喜歡聽故事,教師可利用學生的這一特點,將音樂、作者生平和時代背景用故事的形式開展教學,結合故事激發學生的音樂學習興趣。比如,欣賞《草原小姐妹》歌曲時,簡單介紹影片的主要內容——蒙古族少年龍梅和玉榮的英雄事跡。他們為生產隊放羊時遭遇暴風雪,為了不讓生產隊的羊群受到損失,兩個人頂風冒雪趕羊群,和風雪搏斗了一天一夜,羊群終于安然無恙,姐妹倆卻被嚴重凍傷,經過營救,英雄小姐妹才雙雙脫險。通過講述故事背景,讓學生對音樂形成全面的了解,深刻感受到歌曲之中的自豪感,通過對比體驗新中國兒童甜蜜生活的幸福感。通過演唱、欣賞、律動、演奏等多樣化的音樂活動,讓學生深刻感受到不同音樂風格,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培養學生熱愛祖國、胸懷大志的高尚品德以及積極向上、遇到困難毫不退縮的生活品質,提高學生道德素養及音樂素養。比如,欣賞《絲綢之路》《中國花鼓》時,讓學生了解弗里茨·克萊斯勒的故事,這是具有東方風格的小品曲,作者克萊斯勒對中國民間音樂有著濃厚的興趣,通過學習讓學生感受樂曲活潑、熱烈的氛圍。另外,還可以結合游戲進行聆聽,比如,學習《向陽花》這一課時,鼓勵學生積極參與“以擊大鼓方式表現特定情景”的創造性活動中,對我國傳統的“鑼鼓經”形成初步的感性認識[4]。
綜上所述,音樂在我們的生活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它不但能豐富我們的情感表達,還能為我們的生活增添活力。在小學音樂教學中,教師要意識到音樂教學的重要性,音樂教師自身、相關領導與管理部門要加強對音樂教學學設備的投入力度,確保情感教育能夠順利實施,以此培養學生的欣賞能力。總之,這需要教師積極為學生創設音樂情境,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開展多樣化的活動等,讓全體學生都能參與到課堂活動中,在課堂中注重情感烘托教育,培養學生基本的音樂素養,開闊學生音樂眼界,陶冶學生情操,提高學生審美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