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亮亮
(甘肅省慶陽市環縣第二中學 甘肅慶陽 745701)
高中數學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努力地改善傳統教學模式,全面培養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從而有效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并努力與學生建立良好、和諧的師生關系,采取多樣化的教學手段,真正走進學生的內心世界,懂得以博大的胸懷理解和包容學生,并努力地關愛學生,從而使學生在獲得數學知識的同時,身心得到健康成長。
高中數學教師在對學生進行課堂教學時,應懂得以包容之心關愛學生,并充分理解學生,在理解學生的基礎上,全面支持學生,對學生采取一定的鼓勵教育,善于發現學生的優點,從而在提升學生學科核心素養的基礎上,與學生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比如,教學人教A版必修1中的“集合”時,首先通過第一個實際例子(參加亞特蘭大奧運會中所有中國代表團的成員構成的集合),引導學生回答問題:你能指出集合中的元素嗎?這個集合中的元素與集合之間是什么關系?引導學生進行討論與交流,使學生弄清元素與集合之間的同屬關系,即屬于或不屬于的關系,在課堂教學中,時刻觀察學生的反應情況,與學生建立良好的互助關系,使學生能夠初步理解集合的含義,并了解常用的數集及其記憶法,引導學生舉出一個集合的例子,使學生能夠充分感受集合語言在描述客觀現實和數學對象中的意義,在此期間,學生對教師提出的問題回答不上或者答錯,教師應當給予耐心的指導,使學生充分感受到教師的親切感,從而激發學生對數學課堂的參與度。
高中數學教師應堅持以平等的態度對待每一位學生,對學習成績好與成績差的學生要做到一視同仁,從而使學生都能對數學教師建立起充分的信任,使學生都能在良好、和諧的課堂氛圍中展開對數學知識的學習,進而全面提升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比如,教學人教A版必修5中的“數列的概念與簡單表示法”時,教師為學生準備了一個謝賓斯基三角形的例題,引導學生獨立發現圖中的規律,并隨機挑選學生回答問題,鼓勵差生積極參與到新知識的探討中,學生回答對問題后,教師應給予充分的肯定與鼓勵,使學生可以逐步建立對數學學習的信心,并引導學生進行獨立的探討、思考、交流、實驗、觀察和分析等,鼓勵所有學生都能參與到課堂教學中,在知識學習完成后,教師布置一些習題,對學習成績差的學生給予充分的重視、耐心的指導,使全體學生都能獲得對數學知識的全面認知[1]。
高中數學教師在進行數學教學時,應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使學生能夠逐步成為數學課堂的主人,將學生擺在第一位,充分明確學生是獨立的個體,并尊重學生個體之間的差異性,適當給予學生更多釋放天性和展示自我的機會,從而使學生在培養學科核心素養的同時,能夠與教師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比如,教學人教A版必修3中的“統計”時,首先使學生了解統計的意義,然后給學生提出一個生活化的問題,“同學們每天都要喝牛奶,那你知道如何刻畫一批袋裝牛奶的質量是否合格呢?”引導學生進行獨立思考,并與同學進行交流和討論,以充分引導學生應用統計的思想來看待問題,并對具體的問題提出統計的問題,使學生能通過普查和抽樣調查去了解一批牛奶的細菌含量,從而使學生能在學習數學知識的同時,靈活運用數學知識。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發揮好自身的引導作用,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使其成為數學課堂的主人,努力地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積極探索數學知識,從而在培養學生數學核心素養的同時,使其與教師建立和諧的關系[2]。
由此可見,高中數學教師在對學生進行課堂教學時,應堅持多樣化的教學策略,努力培養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并全面地與學生構建良好的師生關系,從而實現學生數學成績的有效提升,以構建高效的高中數學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