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美榮
(平陰縣交通運輸局,山東 濟南 250400)
信息時代,財務活動信息量越來越大,財務會計工作難度隨之提升,財務會計有必要進行轉型創新,以適應信息時代社會發展、經濟發展的需求。但財務會計轉型過程中面臨著人才缺乏、技術缺乏等一系列問題,且信息安全難以得到保障,使得財務會計信息化轉型困難重重。要想構建符合時代需求的財務會計工作模式,應從管理、制度、人才、信息安全等角度入手,采取相應管理措施。
信息技術融入財務會計工作是必然趨勢,借助信息技術進行財務會計轉型,可提升會計信息準確度,降低財務管理成本,轉變財務人員職能。下面本文通過幾點來分析財務會計轉型的現實意義。
在信息時代,經濟活動大量融入信息技術,電子合同、電子發票等電子文件使用越來越頻繁,財務管理無紙化成為一種趨勢,電子文件將逐步代替紙質文件。且隨著網絡的快速發展,文件傳遞渠道也將以網絡和磁盤為主[1]。這不僅減少了信息傳播成本,更提高了會計信息準確度,為會計數據共享創造了條件。會計信息是財務管理決策的主要依據,確保會計信息準確性、真實性、及時性,才能為財務管理決策提供依據,保證財務資金預算安排的合理性,正確規避財務風險。
傳統財務會計工作流程復雜,每一筆業務的發生都必須遵循一定的順序,各項業務的發生與發展環環相扣,任意一環出現問題,都會影響會計信息的準確性。在這種模式下,會計人員需投入大量時間和精力,處理財務數據和相關經濟資料,進行會計核算,并不能真正發揮財務管理的決策支持功能[2]。而信息時代背景下,基于信息技術、大數據技術的財務會計工作模式中,計算機可進行智能自動核算。尤其是財務機器人的應用,可代替記賬、出納等基層會計人員,財務人員工作重心發生變化,有更多的精力和時間參與管理,分析解讀財務數據,通過財務分析為計劃制定提供依據,為管理決策提供可行性方案,服務組織戰略目標的實現。
面對新經濟環境,組織要想保持應有的競爭力,要加強財務分析,預測前景、規劃目標、考核績效。信息時代大數據技術、云計算、人工智能技術興起,將這些技術工具運用到財務會計工作中,就可為財務改革提供支持,加速財務會計向管理會計轉型,增強組織競爭力。例如,基于大數據平臺,對組織內部與外部環境相關信息和數據進行分析,對財務報表進行深度加工、提煉,便可找出財務管理存在問題的原因,找到財務目標規劃的基本方向,優化財務會計的管理模式。
財務會計程序執行過程會產生一定的耗費,而管理效益具有隱形化特點,多為潛在收益。成本是影響組織經濟效益的關鍵因素,關系到組織的發展狀態、財務狀況,只有將管理成本控制在合理范圍內,才能實現組織目標,確保管理效益。傳統財務會計工作模式,工作量大,需投入諸多人力、物力、財力到數據整理、匯總統計、會計核算、報表制作等基礎工作中,基層財務人員占財務人員總數的80%左右,需付出較高人工成本。而信息技術融入后,由計算機完成數據的錄入、合并、匯總,可減少工作量,減少基層財務人員,去掉部分傳統崗位,節約財務管理成本。
從信息時代下財務會計轉型動因來看,轉型不僅是時代發展的選擇,更是組織發展、經濟發展的選擇,財務會計向信息化轉型,向管理會計轉型將成為主流。本文將通過以下幾點詳細分析信息時代下財務會計轉型的動因。
信息時代,網絡經濟、虛擬經濟影響力越來越大,社會經濟環境發生改變,人們消費觀念、消費習慣開始轉變,各行各業面臨深化改革,虛擬業務越來越多,經濟業態呈現多元化特點,財務管理要素增多,管理難度增大[3]。要想適應復雜多變的市場環境,提升組織生存能力,就要順應經濟環境,改革財務會計管理模式,對價值鏈進行全過程財務管理,發揮財務管理的決策支持作用。財政部發布的《管理會計基本指引》中指出“財務會計轉型已成為適應經濟環境的關鍵”[4]。
現如今計算機已高度普及,在信息技術的影響下,人類社會已邁入“互聯網+”的信息時代。“互聯網+”簡單的說就是“互聯網+傳統行業”,“互聯網+”將是信息時代社會發展的新形態[5]。目前,很多傳統行業都在利用信息和互聯網平臺,構建“互聯網+”的發展模式,將互聯網與傳統行業進行創新融合,利用互聯網具備的優勢特點,創造新的發展機會,提升創新力和生產力,進行產業升級轉型。在2020年國務院政府工作報告中,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就曾指出,要全面推進“互聯網+”,打造數字經濟新優勢。顯然,財務會計轉型是時代發展的選擇。
新經濟環境下,財務管理在組織管理中的作用越來越突出,占據著重要的地位。例如,會計信息、財務數據、財務報表可反映組織過去已發生的經濟活動,幫助決策者掌握組織財務狀況,發現財務問題。但傳統財務會計存在諸多的缺陷,重報告輕信息分析,強調事后核算,輕視事前預算、事中控制,已無法滿足信息時代財務管理需求。利用信息技術,應用財務軟件,可大幅度提升財務數據獲取、傳輸效率,實現對經濟業務的動態管理,強化組織的財務管理能力與運營水平。
信息時代財務會計轉型是不可逆轉的大趨勢,不論民營機構,或是國營組織機構都在積極嘗試推進財務會計轉型,將信息技術與財務會計進行融合,構建“互聯網+”的全新財務管理模式。但很多組織機構轉型效果不理想,在一些方面存在問題。因此,本文通過以下幾點分析信息化時代下財務會計轉型中的問題。
實際上,財務信息化在國內仍是新興事物,財務軟件行業仍沒有統一的標準,使得財務會計創新難上加難,需投入較多人力、物力。這導致很多管理者不重視信息建設,往往以眼前利益為先,一味強調效益和成本,并不會花費過多資金進行信息化建設,忽視財務會計轉型的現實意義,導致財務會計轉型缺少信息技術支持。例如,一部分組織未進行信息化建設規劃,沒有獨立信息部門,沒有信息建設專項資金,財務會計轉型停留在喊口號階段,難以順利落實轉型工作。
要想實現財務會計轉型的目標,就要有相關制度的支撐。通過制度約束和引導,才能提高財務會計轉型效率,提升各部門的配合度,推動財務會計轉型方案的落地。然而,在財務會計轉型過程中,很多組織沒有進行制度建設,會計體系更新建設不徹底,制度與價值創造模式、組織結構、信息系統不匹配,無法為轉型提供支撐。由于制度的缺失,導致財務會計轉型中分工不明確,各部門間的合作無法有效開展,財務會計轉型工作無法順利落地。
信息技術融入財務管理,財務會計轉型后,會計人員的工作重心發生改變,會計人員無須投入過多的精力和時間到基礎會計工作中,財務會計逐步轉變為管理會計,這對會計人員綜合素質提出了更高要求。實際上,管理會計不再局限于基礎核算、數據匯總、報表制作,更多的是進行財務分析、參與管理、輔助管理層決策。然而,很多會計人員能力不足,知識結構不完善,不適應新的工作形式、工作內容,面對管理會計工作無所適從,難以順利完成工作任務。甚至部分人員在工作中易產生錯誤,會對財務會計工作的開展產生負面影響,誘發風險問題。
網絡具有開放性特點,任何人都可以成為網絡用戶,并通過網絡傳播數據、文件、代碼,進行資源共享。這為計算機病毒傳播、線路竊聽、網絡攻擊提供了便利條件,信息安全是信息時代不可回避的問題。目前,國內信息安全態勢不樂觀,信息安全威脅無處不在,網絡攻擊方式多種多樣,信息安全犯罪事件激增。一些不法分子利用計算機技術、網絡漏洞實施犯罪,竊取信息,進行網絡攻擊。然而,很多組織機構在財務會計轉型中忽視信息安全問題,未采取信息安全防護措施,軟硬件系統未加密,財務管理軟件登錄授權控制不到位,存在安全隱患。
要想利用信息技術實現財務會計轉型,必須確保轉型工作的可操作性,不得使財務會計轉型工作脫離實際。在實施轉型前,要進行縝密規劃、設計,編制科學、嚴謹的轉型工作方案,從而確保轉型工作的有序進行,避免轉型工作出現紕漏。然而,在實際轉型工作開展的過程中,很多組織沒有遵循可操作性原則,盲目開展“一刀切”的轉型計劃,轉型過程脫離實際情況,導致財務會計轉型失去現實價值。這樣脫離實際情況的轉型不僅無法獲得轉型效益,反而會產生很多新的財務管理工作問題,影響組織正常運營和持續發展,不利于組織的發展壯大。
目前很多組織機構財務會計轉型現狀不樂觀,信息技術融入程度不高,轉型過程脫離實際,難以達到預期轉型效果,反而增強了財務管理成本。為加速財務會計轉型,改善轉型現狀,本文通過以下幾點分析信息化時代下財務會計轉型的具體措施,望給轉型問題的解決提供參考。
近些年,信息技術對各行各業的影響越來越明顯,從會計行業發展格局來看,借助信息技術進行管理會計將成為主流,高度重復的記賬、核算等工作,將逐步由計算機代替。財務人員更多的是投入到創造性、非規律性工作中。因此,順應時代發展趨勢,積極迎接信息時代,加速財務會計轉型是必然。因此,領導層要樹立信息意識,重視財務會計轉型。領導層對信息建設、財務會計轉型的重視程度,影響信息建設進程,影響財務會計轉型效率。領導層要深刻意識到信息化建設的必要性,了解到信息建設對財務會計轉型的影響,堅持推動傳統財務會計轉型。一方面,應轉變觀念,設置財務信息化建設專項資金,解決信息建設、財務會計轉型資金不足的問題,為信息建設、財務會計轉型資金奠定物質基礎,購買金蝶、用友、SAP等專業財務管理系統。另一方面,要建設專門的信息技術部門,為財務會計轉型提供技術支撐。以信息技術為支撐的財務工作模式,出現軟硬件故障不能及時解決,就會影響財務工作的正常開展。設置專門的信息技術部門,定期對財務管理軟硬件系統進行維護、檢修,便可降低故障率。尤其是在系統故障發生時,有信息技術部門的支持,便可及時排除故障,盡快恢復財務系統功能。
缺少制度支撐,財務會計轉型計劃難以得到有效執行,轉型目標就很難實現。制度在財務會計轉型中處于基礎性、關鍵性地位,發揮著重要作用。因此,必須基于財務會計轉型的需要,更新相關管理制度,完善會計體系,為財務會計轉型提供制度支撐。首先,要充分了解財務會計轉型對制度的需求,準確把握制度更新與完善的關鍵點,準確把握財務會計轉型的價值創造模式,確保制度的針對性。其次,要將相關管理制度,融入到財務會計轉型工作中,嵌入財務管理的各個環節和流程,通過制度來推進財務會計轉型計劃的實施。最后,要加強對制度執行情況的考核。制度得不到有效執行,根本原因就是考核的缺失。因此,要對制度執行情況進行考核評價,明確責任主體,對相關責任人進行獎懲,從而使各部門重視財務會計轉型工作,配合財務會計轉型計劃的實施,主動執行相關制度。
若相關財務人員自身能力不足,無法滿足財務會計轉型工作的要求,自然難以為財務會計轉型提供支持。因此,必須完善會計人員的知識結構,提高財務人員的綜合素質,引進新型人才,構建專業管理會計隊伍。一方面,要求會計人員要端正心態,主動適應工作形式的變化,及時學習最新的財務行業技術,掌握職業發展趨勢,堅持與時俱進,適應工作新要求。另一方面,要定期組織會計人員進行職業技能培訓。人員培訓時,可挑選出學習能力較強的會計人員,基于財務會計轉型對工作能力的需求,對這部分會計人員進行再培訓,解決財務會計轉型過程中人力資源匱乏的問題。例如,組織“真賬實操+強化訓練+職業素養訓練”的實訓,通過實訓來鍛煉專業技能,通過實踐來適應財務會計轉型的工作要求。
信息安全是信息技術融入財務工作,支持財務會計轉型的前提條件。會計信息涉及大量機密,一旦泄露,將誘發財務風險。因此,在財務會計轉型過程中,必須做好信息安全管理,控制信息技術融入財務會計的消極影響。具體來講,借助信息技術、財務機器人進行財務會計轉型時,為確保軟硬件系統的安全、穩定運行,必須加裝安全防護軟件,從而抵御外部信息威脅,構建安全信息化環境。此外,要對財務軟件登錄權限進行嚴格控制,實施系統分級授權管理制度,設置讀寫保護,對財務數據進行加密,拒絕非認證用戶訪問,盡可能降低會計信息泄密的可能性。另外,要建立信息保密機制,定期評估信息安全系數,對于不同操作人員設置不同的操作權限,提供財務數據的保密性、完整性,防范人為風險。
財務會計的轉型不可脫離實際,必須結合組織的實際情況,制定科學、可行、可操作的轉型計劃。具體來講,在財務會計轉型前要做好事前調研,分析財務會計轉型的影響因素,轉型難度,進一步明確工作步驟變化、管理體系變化、部門職能變化情況,預估轉型難度和轉型阻礙。在轉型計劃實施階段,要循序漸進,關注每一項工作細節,不可采取“一刀切”的工作態度,不能完全摒棄原有的財務會計工作體系。轉型未完成時,一旦摒棄原有工作體系,勢必造成財務管理的混亂。轉型計劃執行后,為避免實際轉型過程脫離實際,要根據組織內外部的環境變化,動態調整計劃,提高計劃的適用性,合理確定財務會計轉型的方向。
財務會計轉型是信息時代發展的選擇,借助信息技術進行財務會計轉型,可增加會計信息準確度,節約財務管理成本,有利于管理會計目標的實現。因此,組織機構應樹立信息意識,盡快完善相關管理制度,加強會計人員培訓,定制可行的轉型計劃,為財務會計轉型提供支持,消除財務會計轉型造成的消極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