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小莉
(中共吉首市委黨校,湖南 吉首 416000)
政府、銀行、企業(以下簡稱“政銀企”)三方良好的溝通協作是一個地區經濟社會良性互動發展的重要保障,是優化營商環境的重要內容。銀行通過對企業放貸獲得利息收入,企業通過向銀行貸款擴大經營規模,帶動社會福利水平提高,使得政府獲益[1]。目前,吉首市有在營企業4932戶,注冊資本550億元,個體工商戶22216戶,農民專業合作社599戶。入企走訪調研發現,吉首有相當一部分企業不愿意和銀行打交道,他們認為銀行借貸條件苛刻,規則強硬,相互信任度低,企業發展資金更愿意從親朋好友處借取,用他們的話說“有多少錢干多大事”,這樣的觀念和操作流程其實是不利于企業做大做強的。
對于市場機制本身難以解決的銀企之間的類似問題,政府這只“看得見的手”就必須充分發揮好組織、協調的橋梁和紐帶作用,即考量如何通過制度化的形式和常態化的工作,建立起政銀企三方協作平臺和工作機制,為企業融資和金融服務打造便捷通道,實現金融資本與地方企業需求之間的有效對接。構建起新型的政銀企合作關系,這是吉首市優化營商環境面臨的重要課題。
一是加強政銀企互動。2018年12月8日,吉首市召開了民營企業座談會,簽訂意向貸款金額10.6億元,截至2019年年底,實際簽約貸款金額59063萬元,履約率55.72%,資金到位率88.72%。吉首市發展改革局積極做好“政銀企”溝通交流協作,2019年推介政銀企合作項目33個,總投資191.4億元。市金融辦牽頭,協調各金融機構、市直相關部門、各類企業共召開大中小型政銀企座談會9次,對接銀行10家,有效緩解了市重點建設項目,重點企業以及中小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等問題。
二是建立融資擔保體系。2019年6月搭建了湘西首個由政銀社三方共同合作的“福祥·互助貸”,為企業提供最大限額1∶5的低利率貸款,第一批5家企業通過審核,共獲得550萬元貸款授信,目前平臺風險儲備基金池資金量達16000萬元(其中政府50萬元、個私協1000萬元、民營及個人10萬元)。由吉首經濟開發區籌資25000萬元入股省中小企業擔保中心,設立吉首辦事處,為符合條件的入園企業銀行貸款提供擔保支持,解決入園企業在銀行貸款中沒有擔保抵押物問題。截至目前,已為升陽光電公司等7家入園企業提供融資擔??傤~5895萬元。
自2018年3月開展農業信貸擔保貸款(以下簡稱“農信擔”)試點工作以來,目前已推出“惠農貸”產品4個,分別是“油茶貸”“生豬貸”“茶葉貸”“特色貸”,為吉首市涉農企業、專業合作社及種養大戶提供貸款擔保業務39筆,在保金額5630萬元。2018年6月12日,農業銀行湘西分行普惠金融專營機構舉行了揭牌儀式。這是湘西州首家普惠金融專營機構,彌補了吉首市在普惠金融方面的空白。創新推出了農民養老貸、農民安家貸、數據網貸等一大批面向“三農”的普惠金融特色產品,實現了“三農”、小微、貧困地區等薄弱環節普惠金融服務的基本覆蓋。有利于解決吉首市“三農”融資渠道的問題和貧困人口、中低收入者等低端客戶創新就業的問題。此外,市財政局和市人社局加大了個人及小微企業創業擔保貸款支持力度,2019年累計發放小額貸款1.3億元,財政貼息1422萬元,風險防控金1433萬元,為海圳和高信隆兩家小貸公司共撥付風險補償專項資金26萬元。市民宗局加大了“兩民”企業貼息力度,2018年、2019年連續兩年吉首市共有6家企業進入“兩民”貼息政策籠子,貼息金額115萬元。
從2019年1月初開始,為解決春節期間普遍存在的中小微企業“融資難”的問題,市金融辦、吉首經濟開發區、市科工信局與銀行對接,對于符合“依法合規經營、生產經營正常、信用狀況良好、原流動資金周轉貸款為正常類,且符合新發放流動資金周轉貸款條件和標準”的中小企業,辦理“無還本續貸”,到年底共為8家企業辦理“無還本續貸”業務,續貸資金1698萬元。此外,通過政府部門的引導,商業銀行加大了針對中小企業融資的力度,創新了融資產品。如建行相繼推廣了稅易貸、善融貸、e動貸、賬戶云貸等線上無抵押免擔保產品。村鎮銀行推出了滿足中小企業續貸需求的產品“接力貸”,華融湘江的“多抵貸”對優質的中小微企業可放大抵押物的抵押率,抵押率最高放大至百分百等,為企業節省了“過橋”費用,緩解了融資難問題。
為營造企業良好的發展環境,制定了《吉首市2019年領導干部聯系企業情況表》,明確一名市級領導、一個部門、一個工作專班聯系一個重點企業和項目,踐行“一對一”“保姆式”服務。制定了《吉首市工業企業“企業家接待日”工作制度》,通過收集市屬規模工業企業需要解決的困難,其中涉及融資、土地、其他政策類共計15項,邀請需要政府幫助協調解決問題的企業家,著力解決企業生產經營中存在的困難和問題。同時主動邀請運營良好、前景廣闊的龍頭企業、科技創新企業的企業家座談,傾聽他們在推動吉首市經濟發展上好的想法和建議。截至目前,協調了市金泰磚業公司采礦證辦理事宜、匯鋒高新能源公司退城入園相關問題、誠成紡織公司兩民貼息款項撥付問題、靖峰混凝土公司土地問題等。經開區制定了《關于規范吉首經濟開發區投資項目審批管理暫行辦法》《吉首經濟開發區“先建后驗”項目審批管理實施細則》等文件,簡化審批事項提交資料,簡化項目前期審批環節,提高入園項目建設效率。
構建政銀企之間良好互動關系,要求政府、企業、銀行三者之間信息共享互通。目前吉首市政銀企之間信息共享機制尚未建立,政府經濟職能部門,如財政、工商、審計、質監、稅務等機構之間也尚未建立信息共享平臺。追根溯源,一方面,源于社會的征信系統建設還不夠健全,管理呈條塊狀分割,導致了信息壁壘;另一方面,也源于吉首市信用評級市場還不夠成熟,一部分中小企業老板和商家、投資者,他們的信用評級觀念比較淡薄,缺乏主動參與,導致評級業務發展緩慢。
從政府角度來看,有的主管部門的領導干部在內心深處仍存在一定的官本位思想和長官意識,他們簡單地認為,只要銀行給資金企業就能發展,只有企業發展經濟才能發展,要求銀行對企業無限度放寬貸款條件,甚至違規放貸。從銀行角度看,銀行作為一個特殊的金融企業,其經營目標存在著逐利的特性,期望收益投資比能夠最大化,獲得最大經濟效益,這樣就往往導致在日常經營中,其經營策略與支持當地經濟發展之間存在著分歧和矛盾,其投資導向與政府和企業的期待出現偏差。從企業角度看,企業作為一個基本信用主體,有一些中小企業信用觀念不強,不會考量自身的還款的能力,貪圖一時之利。
中小企業用款往往受市場價格、季節性因素影響,貸款的時效性強,一旦有資金需求,希望立即解決[2]。但是,銀行貸款需要通過考察、準備、審查、上報、審批等等環節,手續繁瑣,時間拖得太長,審批不及時,效率不及時,影響了中小企業貸款的積極性。在市場商機瞬息萬變的形勢下,資金鏈要串聯不能斷,資金更需要立即到位,中小企業根本等不及審查上報審批等各項環節,寧可向民間和親朋好友借貸,也不問津銀行和相關政府部門,企業發展出現“就湯下面”現象。
吉首市很多中小型企業有一個共同點,一開始是手工作坊,經過幾十年的打拼和積累,一步步發展到如今擁有上百萬、千萬資產的企業。企業家們反映,不敢向銀行貸款的原因有二。一方面,是銀行貸款抵押要求高,只有產權物件可作為貸款抵押,而這些企業受資產規模的限制,產權較少,土地以租賃為主,廠房也難以抵押,擔保條件不夠;另一方面,即使廠房可以用作抵押物,他們擔心如果將廠房等資產抵押給銀行,萬一到期貸款還不上,幾十年的辛苦打拼將付之東流,帶來滅頂之災,這個風險是企業家不愿意承擔的。吉首雖然也有一些社會擔保機構,但他們的主要業務是流動資金貸款擔保,一般不對設備投資等長期性的貸款提供擔保,合同履約、科技開發等方面的擔保涉及也較少。特別是高新技術企業,無形資產占有較高的比例,缺乏可以作為抵押的不動產,難以滿足金融機構的放貸要求。多數擔保機構擔保貸款的期限控制在半年以內,最長不超過一年,時間短,資金回籠難,進一步增加了企業融資難度。
當前,“互聯網+政務服務”已成為建設服務型政府的重要路徑,吉首市正積極推進“互聯網+政務服務”一體化平臺建設和服務功能、服務區域的延伸。經過考量,可以將政銀企交流平臺建設納入到這“一張網”建設之中,打造三方協作專業化平臺,其主要實現如下功能:
第一,政府部門通過平臺面向企業和金融機構發布各種政策法規、行政規定,提供政務信息。比如發展改革和經濟貿易等部門發布地方產業政策、行業發展動向、產業發展思路、重點行業動態等宏觀信息,引導投資方向。
第二,企業通過平臺,一方面,向政府部門提出自己的希望和建議,另一方面,可以隨時與銀行增進了解,推介項目表達金融需求。
第三,銀行通過平臺了解企業的基本情況、信用等級、融資需求等,從中選擇合作伙伴,既可為優勢企業錦上添花,也可為有前景的困難企業雪中送炭。
(1)建立三方信息共享機制,解決信息不對稱問題
對政府而言,吉首市每年的經濟社會發展戰略部署、重點項目建設、新項目儲備、項目資金落實情況、主要產品產銷形勢、招商引資新動態等,相關部門要在三方的信息平臺上及時公布,做到信息互通。對企業而言,企業的資信等級、生產經營狀況、融資需求等,應及時向政府和銀行溝通,做到信息互通,及時更新企業狀況;對銀行而言,各行業信貸政策、貸款的條件、程序以及金融新產品、新業務等,要及時向政府和企業溝通,做到信息互通。此外,要將工商、質監、審計、稅務、公安等行政部門和銀企信息進行整合聯網,發揮其監督作用。
(2)增強三方主體意識,進一步明確權責利關系
①對政府而言,要牢固樹立服務觀念。比如:規范政府行為,業務程序標準化,取消不合理收費,減輕企業和銀行的負擔;對已出臺的涉企、惠企政策進行梳理和整合,加強落實;在銀行呆賬損失的審批及稅務處理方面提供便利,簡化程序,提高效率等。
②對銀行而言,要積極完善內控制度,高效做好企業的風險評估。比如:健全企業、個人信用評級制度,根據市場需求提供有效益的、安全的金融產品和服務;樹立金融根植于地方經濟的意識,親商、親企、親項目,積極向總行爭取有利的政策;精心開發一些為中小企業量身定做的信貸產品;等等。
③對企業而言,要建立現代企業制度。比如:完善法人治理結構,建立科學規范的公司化運轉機制;積極完善企業財務制度,嚴格按照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進行會計核算;定期向政府相關部門提供生產經營情況及財務報表等。
(3)加強信用體系建設,著力優化金融生態環境
①建設誠信政府誠信吉首。誠信是市場經濟的基本原則之一。政府誠信缺失主要表現在一些部門政策多變、隨意性大、不遵守承諾等。要切實加強對各部門和公務員的誠信教育,提高政府公信力,對出臺的政策措施要落實到位,許下的承諾要按規定兌現。一方面,要加強誠信政府的制度建設。比如制定《政府部門信用承諾制度》《公務員信用守則》等制度,把各部門、各單位的信用等級作為黨政一把手政績考核的指標之一,如此以黨風帶政風,以政風帶民風,建設誠信政府、誠信吉首。另一方面,對各級干部加強誠信教育,加強個人信用的培養和測評,考量干部的信用職責,形成恪盡職守,靠誠信贏得民心的政治風氣。
②建立企業守信激勵和失信懲戒機制。政府要制定誠實守信的激勵政策,建立守信激勵和失信懲戒機制。對守信的企業頒發信用卡,讓企業在銀行信貸、評先選優、納稅申報、補貼兌現等多方面得到優先考慮[1]。對不守信的企業采取行政、經濟、法律等綜合懲治措施,提高失信成本。
(4)建立政銀企共同風險防范機制
①完善企業融資擔保機制。據調研,除了由政府牽頭成立的融資擔保體系,吉首市域內目前還有10多家融資擔保公司,作為第三方機構,他們在企業與金融機構的業務往來方面,起到了很好的緩沖和協調作用,比如為企業貸款擔保、提供過橋資金、提供低于銀行的貸款利率、緩解企業資金壓力等。在政府規范制度監管的前提下,應支持這類擔保機構的合法發展。一是要按《湖南省人民政府關于促進融資擔保行業加快發展的實施意見》的要求,每年按在保余額的5%計提代償補償專項資金。二是要組建一定規模的信貸風險補償(過橋)基金,為高新技術和產業園區中小企業提供信貸支持。三是要減輕企業融資負擔。清理規范融資時強制要求辦理的擔保、保險、評估、公證等事項,降低融資成本。
②完善銀企共同防范信貸風險機制。銀行除了要完善抵押擔保貸款,加強對風險資產的比例管理之外,還要建立銀企共同防范信貸風險、依法保全資產機制,比如對信貸資金營運跟蹤稽核,利用銀行的信息優勢指導企業規避風險[1]。
當前,在全國加快“放管服”改革,優化營商環境,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大環境下,吉首市委市政府以順大勢、利長遠的思路,優化營商環境,構建服務型政府。我們期待,吉首市營商環境更加風調雨順,發展環境更加風清氣正,真正成為武陵山片區政策洼地、投資寶地、服務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