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玉武 胡 婷
(江蘇省丹陽市埤城中心幼兒園 江蘇丹陽 212300)
在幼兒建構游戲中,經常會發現教師費盡心機給孩子提供的材料卻往往不受歡迎,被孩子閑置一旁。幼兒心理與成年人是不同的,應該合理的選擇材料、規劃材料,才能讓幼兒在材料的作用下更好的進行動手能力的提高,促進幼兒的身心發展,讓幼兒得到全面的進步和成長。如何把握材料,讓材料成為幼兒游戲的推進劑,發揮它的高效率和教育功能,避免材料閑置成為一種擺設,是我們老師經常深思的一個問題。通過理論學習《小腦袋,大問題》一書,我嘗試以問題為導向,以建構游戲中“吸管”這一材料為起點,讓孩子通過不斷嘗試、積累經驗,驗證猜想,一步步找到問題的答案。在幼兒的動手過程中,要運用問題去引導幼兒,而不是直接否定幼兒,讓幼兒的思維受到限制,想象力受到限制。身為幼兒園老師,要讓幼兒的天性被釋放,充分體現幼兒的主觀能動性。
實踐一:吸管立起來了
老師:“我想知道你是怎么玩這些吸管的?”
此話引來了伙伴的關注,跑來吸管,邊開始教我拼出不同的圖案。“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在眾多幼兒中,每個幼兒都有自己的思維想法,能夠利用生活中常見的吸管進行操作,將自己的思維展示給老師。你瞧,房子、太陽、大樹、西西拿了根彎彎的吸管說:“這是一彩虹門。”布丁把吸管彎成W 形說:“這是一只毛毛蟲”。由此可見,幼兒的想象力是十分豐富的,在此要借助問題去有效的提高幼兒的動手能力和思維能力。
不一會,西西高興的對布丁說:“看我的是門。”
布丁:“才不是呢,門是豎在那里的,吸管豎不起來的。”
老師:“你們準備用什么方法讓“門”豎起來?”
西西:“我用積木夾住它,不就是門了么。”
帥帥:“吸管后面放一塊積木,吸管門就豎起來啦!”
西西:“不是的,你看你的門都進不去,這樣就是門了。你該換個積木,那這種像橋一樣的積木,你看這樣就可以進去啦!看到沒?”
布丁說:“那扭扭棒傳過去,做個架子,吸管也可以豎起來。”西西說:“粗管子直接就可以豎起來。”
而軒軒拿起細吸管,他扶起來又倒下去,重復了好幾次,他看見旁邊的陽陽正在拿超輕黏土,也問陽陽要了包超輕黏土,讓他把輕黏土粘在方形積木上,吸管插在輕黏土上,他開心的對我說:“這樣就立起來了。彩色的圍墻砌好了,開個門就可以!”
策略:化封閉為開放,在這里需要注意的是,教師問的所有問題要基于幼兒已經了解的事實和信息。因此,我們要十分了解幼兒,以上案例中教師用兩個問題讓幼兒記憶、遷移已有的經驗。將吸管與美工進行聯系開始拼搭,用自己的理解的好方法讓“門”站立起來。幼兒一開始使用有彎頭吸管利用其自身特點,帶入情境,雖然這一行為帶有偶發性,但也正是這種偶發性建立了與建構的聯系,幼兒后面選擇不同的材料與吸管組合,拓展吸管如何立起來的可能性,大大提高了運用吸管的多種體驗,而在借鑒同伴的方法同時,除了模仿,孩子們還有自己的進一步思考,所有幼兒通過教師提問后有記憶才能開始理解,開始理解才能應用于實踐。要讓幼兒的所有想法實施在實踐中,提高幼兒的動手能力,讓幼兒在僅有的生活經驗上提升對“門”立起來的認識。
水利工程施工進度控制,主要包括編制進度計劃、實施進度計劃、檢查與分析實際進度及進度實時調整四個方面內容,具體過程如圖1所示。
實踐二:吸管與紙片的組合。
帥帥把紙卡和吸管組合在了一起,說:“快看,我的電風扇。”
老師:“帥帥你是怎樣把吸管和紙片連在一起的,能教一教我嗎?
帥帥說:“我看那邊圖片上有圓筒插片,吸管剪開,就可以做了,你可以試一試。”祺祺也緊隨說:“我也會,我也有一個電風扇。”這時帥帥把電風扇中間吸管拆開,再接了一根吸管說:“我的比你的長,我的是大電風扇。”然后兩個人比了比,果然帥帥比祺祺的長了一大截。
祺祺看了看轉身對帥帥說:“我這個不是電風扇,我這個是房子的腳。”帥帥一臉不明白,祺祺說:你不信么?我給你看看,我準備做的房子。只見祺祺拿著剪刀把吸管兩端剪開后把紙卡一張接著一張連在了一起。帥帥疑惑地看著。
老師:“你的這個和帥帥的有什么不同呢?”
祺祺回答:“我做的是房子。帥帥那個是電風扇”帥帥:“這一點都不像房子,房子是方形的。”
老師:“你們打算怎樣把吸管變成你想要的形狀的?”
祺祺想了一會,說:“我知道啦,我要把它們變成方形的,陽陽你來幫我下,把紙卡折一下。”陽陽在祺祺的提示下,拼搭出了方形、三角形的“房子”。
實踐三:平地起高樓。
有了陽陽的方形小房子(圍合),祺祺說:“就一層樓啊?也太小了吧!”
老師:“你覺得這個房子太小了,怎樣才能搭建一座大房子呢?”
她把自己做的架在了陽陽的上面,但是加上去后會掉下來,她拿了根短吸管做房子的柱子給它固定了下,就這樣她默默的一層一層的加,由于吸管與紙片拼插有些困難,今天的游戲時間她就拼搭了兩層。
第二天祺祺約子涵一起完成昨天的樓房,很快吸管小區建好了。
教師:“你們吸管小區的兩座高樓有什么不一樣?”
幾位小朋友因為哪個樓房大哪個樓房高爭論起來了,皓皓說:“我的樓房高,一看就知道。”祺祺說:“不對,是我們的高好吧。我們的可以再變高很多很多的。”皓皓立馬拿來尺子給她們兩個說:“你們不信自己量一量。”
子涵和祺祺兩個人拿著尺子量了起來,量出來確實是皓皓的高。
教師:“為什么你覺得你們的紙卡房比皓皓的高呢?能給我們個理由嗎?”
祺祺說:“我們的高科技摩天大樓,會變高。”子涵想了一會說:“我們的有四層樓,皓皓的只有三層樓,肯定我們的高啊,不信你數數。”
我拿了一張小區高樓圖片給幾位小朋友,皓皓看完后笑著說:“我知道了,我的房子是近處的大房子,你們是很遠地方的大房子。這樣算我們都是大房子吧好不好?”祺祺和子涵欣然同意了,幾個小伙伴繼續開始綠化小區工程。
策略:以經驗促高效,教師在幼兒自主表達創作過程中,不做過多干預或把自己的意愿強加給幼兒,在幼兒需要時再給予具體的幫助。孩子已經有了一定吸管拼搭經驗,掌握了一定的拼搭技巧,手部小肌肉動作逐漸發展,思維、想象、生活經驗等更加豐富。通過教師的問題引導建構目的逐漸明晰,建構的堅持性也增加了,水平由單一的延展向整體布局過渡。他們還會協商新分工,完成自己的作品,并肯定自己的作品。在與其他小朋友作品對比時通過教師提供的物品,自己能完善自己的思維邏輯性,對每一件事帶有一種批判性的思維。當幼兒作品呈現后,教師的提問讓幼兒通過講解、交流等形式向大家展示成果,完整的表述自己作品的優點,共同體驗成功的喜悅。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教師要用好材料、會用材料,不要讓材料成為擺設,真正發揮材料的有效性,唯有做有心人,善于思考,并以此為起點,在今后的工作中有機地運用到自己的實踐中。在理論和實踐融合的過程中不斷提升自身的能力和水平,真正做到“有藝術的提問、有啟發的提問......”,教師要讓幼兒的想象力得到培養,不要限制幼兒的思維,讓幼兒在自己的想法下提高動手能力。在與材料、教師、幼兒的互動中,讓建構游戲更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