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蓉麗
(寧波經濟技術開發區控股有限公司,浙江 寧波 315800)
當前我國各大行業經營情況、收益水平持續提升,隨著業務規模發展,融資需求擴大,越來越多的企業選擇在金融市場直接發行債務融資工具。伴隨債務規模擴大,近年來市場違約事件劇增,加劇了市場投資風險。因此,本文結合內部控制模式分析風險類型,做好發債企業風險控制,減少發債企業流動性風險,保護債券發行各方的根本利益。
債券信用風險包含以下幾個方面內容。其一,宏觀經濟風險。由于企業盈利水平、經營業績和市場環境相關,因此宏觀經濟會對企業經營情況產生影響,降低其信用水平。當市場環境良好且經濟呈上升發展趨勢時,則企業經營情況良好,信用水平高。反之信用水平降低,盈利能力下降。其二,財務風險可以體現出企業在今后一段時間內的盈利水平、償債能力、資產質量及其現金流。企業盈利能力、償債水平是展示其信用風險的主要指標,相較于速動比率、流動比率更能分析企業是否具有定期支付成本與利息的能力,因此需科學分析償債信用風險。其三,債券發行經營管理風險。企業經營與競爭過程中涉及的領域較廣,如競爭階段會涉及到產品售后、質量、價格、特點等內容。例如,多元化企業在經營過程中不會受到單一市場行業限制,因此管理風險較小,信用評估分數高。
企業內部控制結構是重點,直接決定其發展方向以及決策戰略,關系到企業營運過程,因此需創建完善的治理體系,首先,把控決策風險,確保董事會領導權,明確戰略方向,落實審批制度,提升決策者的水平,降低決策風險。因此,企業可以邀請專家董事針對關鍵決策完成風險控制。其次,實現內部監督。保證監事會工作獨立性,做到沖突崗位分離,由股東大會管理監事會費用。最后,設置外部審計委員會開展審計工作,創建監督機制及時找尋企業內部組織管理缺陷,科學控制經營風險。
在制定內部控制風險監督體系時,可以依托《內部控制整合框架》中監督要素進行優化。依據業務特點評價高風險環節。例如,針對融資過程、發放債券階段加強內部控制評價,完成量化處理,并將其歸入績效考核體系內,調動企業風險控制積極性。同時,企業需將風險部門、內部審計部門及其他業務部門劃分為內部控制監督機構,細致分工落實其監督檢查相關職責,其包含公司業務流程、產品,提升審計工作獨立性。通過創建獨立審計報告制度,將其上報到董事會。實現財政部門、審計部門聯合,為信用風險管理提供支持。因此,企業財務部門需依托內部控制視角明確職責,創建信用風險控制體系,和其他部門加強溝通聯系,減少信用風險,實現內部控制監督和評價。通過開展限額管理、集中度管理,創建完善的信息系統,提升企業信用度和內部控制水平。
風險識別屬于企業內部控制的一種方式,是基礎性工作,主要通過精準定位風險實現量化評估,并采取針對性的解決措施將風險控制在企業能夠承受的范圍中。由于債券發行方風險復雜多樣,因此建議借助科學的方式完成風險識別。第一,分析外部環境。企業發展前期需要綜合分析國家宏觀經濟、外部市場對于發債企業的實際信用風險的相關影響[1]。如對于企業經營情況、穩定程度、償債水平等因素的影響。模擬企業外部環境出現變化時,其經營場景演變過程。同時,科學分析企業是否存在流動性、經營性危機,避免企業在發行債券后出現信用風險問題。第二,科學選擇風險識別方式。如PEST分析技術主要研究宏觀環境,其屬于一般環境,包含影響公司宏觀發展的因素,能夠分析其面臨的外部環境因素。雖然企業與行業經營特點存在差異性,但可以借助PEST分析技術劃分社會、經濟、政治因素模塊,其中涉及到相關法律系統、政治要素和企業運行實際狀態。比如,公司可以借助評分卡實現風險監控、審批授權、限額設定,計算違約損失率(LGD)、違約概率(PD)、違約風險(EAD),完成壓力測試和內部評級,考核風險定價情況[2]。
若想將財務風險預警機制引入企業內部管理模塊中,需要設置專門的風險監管機構,其負責定期監控財務活動、經營預警相關指標。同時,風險控制與專業財務人員應及時分析并監控財務運營、財務報表等指標數據,識別、定位財務風險。比如,探究發債企業償債水平,分析其流動性進而判斷其是否具備還債風險和違約風險。財務分析模式包含因素分析法、比率分析法、趨勢分析法。其中,趨勢分析法又叫水平分析模式,對比連續的兩期或多期財務報告中同一指標,分析其增減變動的數額、方向和幅度,體現出企業經營成果和財務狀況實際變動趨勢。
比率分析模式主要依托財務報表內數值比率分析企業經營成果和財務情況,結合分析要求與目的劃分為三種方式:①構成比率。其又名結構比率,是特定經濟指標總體和組成部分比率,體現出部分和整體關系。借助構成比率分析財務活動中協調安排工作是否具有合理性。②效率比率。效率比率是指經濟活動階段花費和收獲的比率,能夠體現出投入、產出比值。通過效率比率指標完成得失比較,分析經濟效益和經營成果。③相關比率。其可以結合企業經營活動分析相關項目對比的實際比率,體現出經濟活動的相互關系。此外,若選擇因素分析法進行財務管理,能夠確定相關因素對經濟指標、綜合財務指標的影響情況,可以定位單一因素對于企業經營和運行過程中的影響。
企業風險偏好、戰略內容對于其債券信用風險影響較大。例如,某太陽能生產企業在發展階段采取激進發展戰略,建設廠房、生產線、海外電廠,使得資金流動性降低。由于后期其所產生的收益和收回投資不能償付發行債券實際利益,進而導致違約。因此,在發行公司債前期需深入分析企業經營管理情況,探究發展戰略和風險偏好能否會對后續債券發行產生影響,規避違約和償債風險。因此,建議在發行公司債前應探究企業經濟發展戰略,減少信用風險。比如,融資部門可以借助SWOT分析法客觀準確地探究企業內部發展實際情況,揚長避短,得到發展戰略障礙、亟須解決問題。通過SWOT分析法可以為上級領導提供正確決策,綜合內環境和外環境涉及的威脅、機會、劣勢、優勢等要素,制定科學的經營策略和發展戰略。
建議依托內部控制識別風險找尋控制漏洞,進而深入分析發債階段風險規模和種類。當財務部門基于內部控制角度開展風險管理工作時,需適當降低控制管理目標,最大限度地分散、消除風險,確保其減少至企業可控范圍內。同時,發債企業需借助償債基金、融資預算的方式規避公司債券信用風險。實現獨立融資預算,使發行債券獲取收支從企業宏觀經費預算內脫離出。依據實際發行債券創建獨立收支預算機制,分析核算債券具體收益[3]。此外,可以依托償債基金向到期債券提供支持,而基金來源主要是企業專項預算撥付、專項收入撥付情況,在確保基金安全的前提下依托償債基金管理模式、超計劃發行債券得到投資收益。
信用風險中貸款集中度較為關鍵,有必要提升限額管理和集中管理工作,對企業客戶完成針對性、差異化管理。建議結合其信用等級、自身性質、行業因素實現統籌監管,明確集中管理業務脈絡,深入分析集團客戶貸款實際情況。需測算企業授信額度,分析客戶成員風險點,對客戶進行統一授信,劃分額度。同時,引入信息技術加強財務管理。新時期許多企業摒棄人工識別方式,借助信息系統創建風險管理清單,定期更新數據。針對公司經營財務情況、貸款變化、人員變動等內容將其存儲至信貸管理系統內。此外,實現限額管理,創建多維度限額體系,例如:客戶維度、區域維度、行業維度等,將限額當作主要方向。比如,某企業制定限額管理策略,將信貸資金流向既定目標群,針對客戶評級完成區域限額、行業限額、地區限額,進而實現足值抵押,為貸款增減做準備。
綜上所述,通過架設內部控制結構框架可以分析企業控制風險,樹立其風險控制意識,對監督層、管理層加強監管。探究信用風險,如行業整體風險、經濟宏觀形勢,完成財務風險分析。借助科學的風險識別模式優化發債企業自身內部控制環境,規避相關信用風險,保障投資者利益,促進債券市場的穩定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