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紅東 劉金娟
(陜西師范大學平涼實驗中學 甘肅平涼 744000)
課堂提問在教學當中具有重要的輔助作用,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將教學的重點以及難點進行精心設計,從而向學生提出一系列的問題。通過提問的方式,可以使學生與教師進行正確的教學交流。由于數學知識過于抽象,學生理解起來會有一定的困難,所以要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為學生創造良好的數學學習環境。但在實際教學當中,老師對于課堂的提問還沒有做到靈活應用。所以需要老師進行積極的探索與創新,尋找出一種適合中學生課堂提問的教學方式。
教師在數學課堂的教學活動當中需要以學生為主體,課堂提問的形式有利于學生集中注意力,真正地做到全神貫注進行學習。教師在提問過程當中可以充分緩解學生的緊張心理,從而讓學生更好地進行數學學習,如果老師對教學內容進行了趣味性的提問,還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這有利于教師數學課堂教學活動的順利開展,從而促進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的提高。
在初中數學教學當中,由于課業壓力以及升學負擔較大,所以,學生們很難在課堂活動當中表達出自己的真實感受以及學習成果。雖然老師在課前已經進行精心的教學設計,在課堂教學中卻與教學目標相差很遠,所以老師要通過提問環節來檢查學生的學習情況,并通過學生的實際情況,積極調整教學計劃,適時地將教學難度以及教學重點進行調整,有利于學生更好地參與到課堂教學當中,提高課堂學習效率。
由于數學具有抽象性特征,有的學生學習起來非常困難。由于每個學生的接受能力不同,所以在課堂上進行提問,可以有利于學生積極調整自己的學習計劃以及學習狀態。有些同學則認為數學需要課后大量練習,對于課堂內容則有所忽視,[1]將重點放在課后。當老師進行課堂提問時回答不上來,所以老師可以提醒學生,讓學生自覺地調整學習狀態,從而更好地融入到課堂學習當中,同時還可以更好地發散學生的思維能力,促進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構建。
在初中數學課堂的提問過程中,許多老師并沒有注意到問題的針對性。所提問題與講解內容關聯并不密切。而有些老師覺得在課堂上頻繁地使用提問教學可以更好地與學生進行互動,實際上頻繁的提問,不利于學生進行獨立思考,使學生無法在很好的思考以后再進行回答,特別是對于學困生來說,更加難以掌握數學知識的理解與運用。這樣會導致學生出現畏懼回答問題的情況,會影響教學效率,不利于數學教學的有效開展。
受傳統教育觀念影響,老師在課堂教學當中對學生的提問形式只是簡單的你問我答的形式。并沒有對學生進行回答問題的啟發與引導,提問缺少趣味性,對于問題的設計也只是讓學生簡單地回答對與錯以及回答具體答案,提問的形式過于單一,使學生失去回答問題的興趣,長此以往會使學生很難參與到課堂教學的活動當中,不利于提高學生數學核心素養。
課堂提問的目的是讓學生進行有效的學習,以及構建屬于自己的數學性思維框架。而教師對于課堂提問的設計環節,沒有通過新穎的提問方式以及問題答案,充分挖掘學生們的創新意識以及思維能力的拓展,所以會導致學生在回答問題的過程中沒有進行深入思考,這樣只是為了應付問題、滿足課堂效果才進行回答,不利于學生進行思維能力的提高。
對于數學課堂當中的提問,有時候老師會認為難度越復雜學生就會進行更好的分析與理解。但學生沒有進行良好的思考,思維方向容易被老師所引導,從而沒有獨立思考的能力。[2]所以導致學習效率較低。而如果提問過于簡單,題目沒有重難點的區分則不利于學生進行良好的思維拓展,只是簡單的配合老師完成教學目標,使提問目的不明顯,不利于提問有效性教學的開展
在提問教學過程中,老師要具有針對性進行提問。問題的設計會直接影響到學生對知識的了解與掌握。所以就要求教師積極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思維能力,并且要在設計問題的過程中,根據教材內容進行優化與升級,設計出符合教材并適合學生的課堂問題,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以及課堂效率,并要求與學生的學習實際相結合,做到有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有效提問,不但要進行簡單的提問,更要巧妙地進行趣味性提問。[3]讓所提問題適合全體學生,不應該挫敗學困生的學習積極性,同時也要對優等生進行提問的相應拓展。例如在學習八年級上冊三角形第11 章時老師可以向學生提問:“在日常生活中可以見到哪些三角形的結構”,并提醒學生通過運用三角形的知識可以解決生活當中的哪些實際問題,讓學生進行三角形的分類,通過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進行提問,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從而在交流與回答問題的過程中形成良好的發散性思維。
教師提問形式過于單一,導致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不強,所以老師要在實際的教學當中,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采用不同的提問形式,提高自身的知識儲備,引導學生正確對問題進行探究與創新,老師可以通過提高自身能力水平,增強對于提問知識的了解與應用,通過豐富知識儲備精心設計提問。[4]例如:在學習八年級上冊“軸對稱”的時候,老師可以進行一些趣味性提問:有哪些是軸對稱圖形?軸對稱圖形在生活中有什么作用?為什么要使用軸對稱圖形?然后讓學生進行小組討論與交流,同時活躍了課堂氛圍。學生在回答過程當中明白,軸對稱圖形是為了讓結構更加完整美觀,在實際生活中也有相應的應用,讓學生可以更加直觀地了解軸對稱的應用。
在初中數學教學階段,為了讓學生養成良好的自主學習能力,需要學生養成善于回答問題解決問題的良好習慣,從而提升他們的思維能力。老師可以在課前進行提問的設計,讓學生經過獨立思考得出答案,從而在課堂當中進行良好的表達交流。例如,在學習函數的過程當中,老師可以在課前讓學生對函數的理解以及函數畫法表達進行思考,通過觀察函數形式以及函數間存在的圖像差異,充分理解函數在生活中的應用,發揮主觀能動性,發揮學生在課堂當中的主體作用,在獨立思考的過程中發散數學思維,從而提高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
老師在進行提問過程中要進行合理安排,不能讓學生進行隨意思考,也不能讓學生在思考過程中受到相應的干擾,所以老師要尊重每一個學生的差異性,將強烈的精神關懷深入提問環節當中。例如:在八年級下冊學習平行四邊形內容過程中,老師可以提問平行四邊形具體的畫法以及對角線等問題,并且保證問題的難度要符合所有學生的學習要求。同時,要根據學生的回答情況,積極地調整問題的導向性,使每個學生的學習情況都能在提問中得到檢驗,充分體現老師的較強責任感。通過正確積極的引導,讓學生了解數學知識,并應用到生活當中。
綜上所述,初中數學教師要合理利用課堂提問方式,從而激發學生的課堂學習積極性。充分提高課堂提問的有效性,需要教師進行精心設計提問內容,豐富提問形式,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合理地安排提問的難易程度。從而更加有效地激起學生的學習欲望,開展更加有效的教學活動,以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提高數學核心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