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玲玲
(天津外國語大學附屬濱海外國語學校小學二部 天津 300467)
寒假剛剛開始,具有高傳染性和長潛伏期的新冠肺炎席卷全國。各省陸續啟動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一級響應。在疫情防控期間,我校延遲了春季開學時間,積極響應教育部“停課不停學,學習不延期”的號召,迅速確定線上教學的工作方向。為確保線上教學有序開展,為學生復課返校做好充足的準備,我們學科組、備課組積極組織網上教研,確定教學進度,以“導學案+視頻微課”的形式指導學生居家學習。同時利用手機、QQ、微信、騰訊會議等互聯網工具與學生和家長溝通,緩解他們的心理壓力,指導家長輔導學生學習。線上教學作為此次疫情防控期的應急之舉,由于缺乏實踐經驗,在實際操作過程中表現出一些弊端,如同學們對線上教學的不適應、有的家長學習資源下載遇到困難、學生亟待得到老師的線上答疑等,我們學校發現問題及時解決,經過多次調整,反復調整作息時間,和家長、學生多次溝通了解,最終線上教學得到絕大多數家長和學生的肯定和好評。此次我們化“疫情”為“契機”,對線上教學進行反思總結,對探索“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提供了強有力的實踐基礎,對今后教學方式的變革具有深遠的影響。結合學生學習的效果,對傳統的線上教學優勢進行總結,進一步思考分析“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的可行性。
2 月10 日開始,我校正式開啟線上教學,包含語文、數學、英語、音樂、體育、美術、科學、勞技、信息、道德與法治等10 門功課。學部統一制定了課表,利用QQ 群任課老師每節課在線發送導學案和微課視頻資料,指導學生完成相關知識的預習和學習。同時在QQ 班級群里將天津市教育資源公共服務平臺、濱海新區教育云平臺、科大訊飛暢言智慧微課平臺等相關互聯網平臺發給學生,豐富了孩子們的學習資源。
線上教學的14 周里,結合學生和家長的反饋意見,進行了多次課表和學習資料的調整,每周增加固定的答疑課,通過答疑互動、一對一解答等方式保證學生的線上學習質量。線上教學滿足了絕大多數家長和學生的需求。以小學五年級數學線上教學為例,每周有五節數學課和兩節線上答疑課。數學課老師會在上課和下課時間利用QQ 班級群發送上課指令,并指導學生先預習導學案和課本內容再結合微課完成本節課內容,有任何問題老師隨時一對一解答。在答疑時間老師以調查問卷的形式利用手機、電腦等設備完成小練筆,內容雖少,但精練。通過與學生的互動交流,借助網絡老師能迅速了解學生的掌握情況和參與度,對沒有參加此次答疑的同學老師能實時跟蹤了解情況。此外還給學生們搶答的機會,一方面通過這種互動給孩子們以學習的熱情,也增加了師生之間的情感交流。另一方面,老師通過學生的回答、書寫等情況能夠及時了解學生的線上學習情況。此次線上教學的初步嘗試是真正的空中課堂教學,帶給我們關于開展教學方式的變革更多的思考,為學生春季復課開學提供了強有力的保證。
1.時空優勢。疫情期間,線上教學的最大優勢就是突破了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教學活動不再是在一間封閉的、統一的教室里進行。一塊屏幕或一部手機連接了老師和學生,支撐著整個教學過程,給教師和學生都帶來了時空開放式的教學和學習體驗。這種由線下轉移到線上的教學手段,為未來教學模式的創新和發展帶來了全新的啟發。
2.“大數據”優勢。傳統的課堂教學過程中,我們很難科學而又迅速地分析出學生的即時學習效果。線上教學教師可以利用網絡大數據科學準確地對每一位同學的學習效果、學習進度、作業正確率等情況作出判斷。然后教師能夠快速調整教學設計幫助學生攻克教學難點,順利完成課堂教學任務。
3.個性化教學優勢。線上教學實現了“一對多”的即時教學手段。教師可通過微課、在線答疑、實時互動等多種形式同時與學生進行即時溝通交流。教師將教學資源上傳,學生遇到問題可以反復播放、隨時學習。學生可以根據自身的學習情況進行個性化的調整。此外,傳統課堂教學過程中,師生互動的主要方式是提問,受課上時間限制、學生性格等因素的影響,并不是所有的學生都會在課上發問,即使老師盡量做到對學生的全覆蓋式關注,但針對每一位同學的輔導效率很難提高。線上教學過程中學生則可以選擇QQ、語音留言等方式提出問題,教師也可以同時向多個同學提出問題,也能隨時對學生進行一對一解答和個性化輔導,大大提高了教和學的效率。同時這也提供給學生更多的學習思考時間和互動機會。激發他們的學習熱情,樹立學習自信心。
傳統教學的優勢也很明顯,第一,學生在校的作息時間更加科學、合理、統一,方便老師管理,并有效督促學生學習活動,讓他們做到勞逸結合。課上四十五分鐘的學習后同學們的大腦需要休息,可利用課間時間進行適當的放松休息。而線下學習時,對學習時間的管理則相對較困難,對自制力弱的同學一次有效學習時間很難達到半小時以上。并且眼操、大課間等活動作為學校的必需項目,能夠保證學生的眼部休息和身體鍛煉。音樂、體育、美術、勞動、信息技術等課程的課堂教學更能確保學生學習的有效性,為學生的全面發展夯實基礎。第二,學生的課堂學習是和老師面對面的學習,這種學習感受更加真實,學生遇到問題能夠更及時與老師進行面對面的溝通,老師也可以直接指導學生的學習方向,避免學生抓不住重點知識或對知識的學習方向出現偏差。第三,課堂教學中教師通過提問,結合學生的回答和課上練習情況能夠第一時間掌握學生學習的真實情況,有助于教師針對性布置練習題幫助學生攻破知識的重難點。第四,在批改作業時教師能夠看到學生在學完知識后落到紙上的全部答案,而不是隔著電腦屏幕發過來的截圖,方便教師掌握學生做題的整體情況,發現共性問題,能夠第一時間在班級集體糾正講解,更加快速、高效。第五,學校的學習生活中,教師在與學生的朝夕相處中能夠及時了解每一位同學的心理健康狀態以及他們學習壓力的強弱,能及時掌握學生的心理狀態也方便老師發現問題展開相應的工作。同時,在學校,學生的合作能力、人際交往能力、團隊意識等都能得到鍛煉和提高。
線上教學以其多元化的教學方式,給教師和學生帶來了全新的體驗,給教學模式的變革提供了新思路。避免了傳統教學的單一模式,有效克服了線下教學的時空局限,滿足了學習對象的自主化、個性化需求。在時空開放式、個性化教學、大數據分析、輔導教學等方面具有獨特的優勢。與此同時,與傳統線下教學相比,線上教學也存在不足之處。線上教學信息量大,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會衍生出大量的與此相關的知識,使學習內容變得零散化、隨機化、多樣化。學生容易迷失在信息的世界里,抓不住重點內容。線上教學對每一位同學的自律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特別是此次疫情后期,絕大多數家長已開始復工,很多學生變成了“留守兒童”,白天獨自居家學習,自律能力弱的同學白天基本上是做家長布置的書寫任務,只能等到晚上父母下班回家,在家長的陪同下進行網絡學習。還有科學使用網絡的問題也亟待解決,家長擔心孩子離開父母的監督,會打游戲、瀏覽不健康網頁等等。
而“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則可以線下教學為主,線上教學為輔,二者相互促進。這樣有助于充分發揮傳統課堂授課模式與網絡學習的各自優勢。在未來混合式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把線上資源在課前發給學生用于預習,激發學生的自學潛力,課上教學過程中學生也可以更有針對性地提出問題,提高課堂效率。同時教師在與學生面對面的互動交流中,也可以靈活引入網絡資源,豐富課堂資源。教師也可以作為知識的延伸將線上資源在課后發給學生,供學生課后拓展學習。同時為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建議保留每周的線上答疑。課后服務不僅僅是服務留在學校的同學,更要服務所有的同學,我們可以利用線上答疑的方式,將線上的課后服務和線下的課后服務同步起來。這樣,既節省了老師和學生的時間,提高了輔導效率,同時也服務了更多的同學,為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添磚加瓦。
線上教學作為應急舉措,為“停課不停學,學習不延期”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為推動傳統教學模式的變革提供了豐富的實踐經驗。未來的教學路上,我們應重視線上、線下教學資源的融合,將整個過程系統化。讓現代教學模式更高效地服務于學生學習,讓孩子們獲取知識的渠道更豐富,學習更加輕松。所以作為教師,我們現在要將線上與線下資源同步起來,持續深入研討、優化教學資源,為推動教學方式的創新貢獻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