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兆杰
(甘肅省平涼市莊浪縣韓店小學 甘肅平涼 744600)
吟誦自古以來都是文人雅士情感傳達的重要手段,同時作為我國幾千年流傳的讀書方式,是我們中華民族極其寶貴的文化遺產,也是我國古代教育教學的基本方法之一。當前,在教育教學大環境背景下,語文教師看到古詩詞吟誦的實踐教學作用,不斷地進行有效教學方式的探索,讓學生通過吟誦去感知古詩詞中的音律之美,引導學生對古詩詞情境進行積極探索,幫助小學生們提高自身的古詩詞吟誦水平。
當前小學階段的語文古詩詞吟誦教學實踐中,很大一部分語文教師沒有重視古詩詞中的鑒賞規律、審美意識,同時對于小學生們的個性化學習需求以及個體的差異性也沒有足夠的重視起來。只是單純讓小學生們死記硬背,課堂教學中教師在逐字逐句地進行詩句翻譯、對詩人的思想情感進行總結,這樣很容易導致小學生們對古詩詞的學習提不起興趣,讓小學生們認為吟誦古詩詞很有壓力,久而久之小學生們還會出現厭煩心理。小學語文古詩詞吟誦教學方法的傳統單一性,使學生們不能更好記憶和理解古詩詞,不能充分地領悟和掌握到古詩詞中所蘊含的傳統文化精髓,而是將故事下次吟誦當成了一種負擔,不能擁有一個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更不能真正地理解到古詩詞中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這對于小學生自身道德文化修養、樹立正確道德觀都有著非常嚴重的消極影響。同時對于小學語文教學活動的開展有著不利影響,達不到讓小學生領悟古詩詞中的意境之美、韻律之美以及精神之美的教學目標。
所謂的記憶,并不是傳統教學意義上的死記硬背,記憶是小學生們進行語文學科學習活動的一個重點組成部分,小學生的古詩詞學習效率是需要在理解知識以及對知識的記憶兩個方面來體現的。小學語文古詩詞吟誦教學過程中,語文教師需要根據小學生們的實際學習情況,結合古詩詞內容來積極地采取一定的教學手段,有效激發小學生們古詩詞吟誦的學習興趣,使小學生們可以在吟誦興趣的激發下,潛移默化地提高自身的古詩詞學習效率。古詩詞吟誦的教學模式與各自記憶的形式有著相近之處,傳統的背誦式教學會讓小學生們有一定的難度和壓力,引導小學生們在輕松歡快的節奏環境下學習。有相關心理學家實驗表明,小學生們在富有節奏的學習環境下,可以運用平時百分之五的時間來完成平日學習中百分之六十的學習內容。所以小學語文古詩詞吟誦教學的實踐應用,非常符合小學階段的學生記憶規律,同時對于提升小學生記憶力也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是推動小學生積極認真學習的基本性動力,當小學生擁有足夠的心理動力時,他們的學習積極性、主動性以及對知識的探究心理就會越來越強烈。朱自清曾經說過:過去是一般讀者都會吟誦詩文,從吟誦的音樂或者吟誦的聲調中來獲得快感和趣味。在《禮記·樂記》中也有說道:樂者,樂也。一段動聽的韻律、旋律往往會帶給人們一種愉悅的心情,也是讓小學生們產生積極主動學習的有效動力。小學語文古詩詞吟誦可以帶給小學生們一種富有韻律的、由內而外的知識學習力量,使小學生們在吟誦的過程中切身地感受到古詩詞知識帶來的獨特魅力,同時還可以提升小學生們的語文學科高雅情趣,使小學生們達到情感與外在旋律、音律的有效結合,從而實現對古詩詞意象的充分領悟。
古詩詞吟誦作為現代教育小學語文學科古詩詞教學的一種新嘗試,在古詩詞的教學中,與現代文相比,古詩詞語言更精煉、更富有感情、更具有年代感,但是也很難讓小學生們領悟其中的深刻含義。這就需要語文教師創設輕松愉悅的良好古詩詞吟誦教學氛圍,引導學生們進行古詩詞的吟誦學習,小學語文古詩詞吟誦教學已經被越來越多的教師所接受應用,古詩詞吟誦這種教學方式對于我們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弘揚有著非常積極的作用。語文教師可以在古詩詞吟誦教學當中添畫作品,引入傳統樂器的伴奏,與小學生們共同吟誦一首美輪美奐的古詩詞,這對于小學生學習古詩詞可算得上是事半功倍。例如在部編版小學語文古詩詞《游園不值》這節課上,語文教師就可以搜集一些關于春天景色的圖片、視頻,利用微課制作成短視頻,讓學生們進行觀看,然后結合設想引導學生:文中的“小扣柴扉久不開”——為什么敲不開門呢?以此來為小學生們制造一個想象的空間,以這段視頻的播放為小學生們創設一個古詩詞吟誦氛圍,激發起小學生們的學習興趣和探究欲望,積極培養小學生們自主合作學習和探究能力,增強古詩詞學習的感情認同,讓小學生們可以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學習古詩詞、吟誦古詩詞。運用直觀教學,實現圖畫、聲音、情境三者的相互交融,以此來使枯燥的學習內容變得更加生動、形象,從而達到提高教學效率的目的。[1]
小學語文古詩詞吟誦教學過程中,語文教師可以先為小學生們針對吟誦規律進行簡單的講解,比如以字行腔、平長仄短等,然后語文教師可以帶領小學生進行一邊吟誦一邊體會。小學生們在剛開始時,會對古詩詞吟誦學習比較陌生,也不能進行很高水平的古詩詞吟誦練習,語文教師就可以借助信息技術手段,來讓小學生們從模仿古詩詞吟誦開始學習,以此來慢慢提升自己的吟誦技巧,從而有利于把握住古詩詞中的內容并掌握理解。[2]例如部編版小學語文教材中杜甫的《春夜喜雨》一課的吟誦教學中,語文教師就可以借助信息技術為小學生們播放一段配有背景音樂的古詩詞吟誦音頻,引導小學生們仔細認真地體會古詩詞中的每一詞、每一句需要怎樣來吟誦,反復地為小學生們播放以后,鼓勵小學生們自己嘗試跟著音頻進行吟誦,模仿音頻中的吟誦語氣,緊跟音頻中的吟誦節奏,仔細領悟教師前邊所講的吟誦技巧,以此來提高自身的吟誦水平。
小學階段古詩詞吟誦學習效果是一個長期積累的過程,不是短期內可以看到的效果。小學語文古詩詞吟誦教學的過程中,語文教師需要積極地有意識地培養小學生們的吟誦習慣,人的記憶是有記憶曲線的,只有讓小學生們進行不斷的練習和鞏固,將來可以真正將古詩詞吟誦規律、技巧記在腦中。語文教師通過培養小學生的古詩詞吟誦習慣,可以有效提高小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幫助小學生們在學習古詩詞的同時,增強他們自身的記憶力,養成良好的吟誦學習習慣。例如部編版小學六年級上冊《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語文教師就可以讓小學生們提前利用10 分鐘的時間來對這首詞進行熟讀,使小學生們對這首詞中的思想基調有一個基礎性的了解,然后實際的教學中再引導小學生們通過熟讀不斷地形成吟誦的習慣,使小學生們理解學習內容的同時,還可以更好地進行吟誦練習。[3]
古詩詞是我國傳統文化瑰寶,現代小學語文教材中的古詩詞都是一些時代名人的佳作。而小學語文古詩詞中因作者的時代、地位各不相同,所以在古詩詞中的表達、發音也會有所差別。那么語文教師就可以根據具體的古詩詞內容來采用多元化的吟誦方式,比如說學習部編版小學語文古詩詞《送元二使安西》時,語文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用普通話吟誦“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這一句,在押仄聲韻時,需要讓小學生們做好預期的銜接,保持音色短促激切,注意其中的韻律美。而每一個地區都有自己獨特的方言,在實際的教學中語文教師還可以結合地區方言來引導學生進行古詩詞的吟誦,在提升古詩詞吟誦韻味的同時,還可以讓學生們切身地體會到古詩詞中所描述的情境,從而提升小學語文古詩詞吟誦教學效率。[4]
總而言之,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中,運用吟誦教學形式,幫助小學生們進行知識的積累,培養小學生們語言表達能力,使小學生們可以積極主動地投入到學習中,充分領悟到學習古詩詞的價值,提高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