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艷華
(重慶市巫山中學 重慶巫山 404700)
在高中教育體系中,英語是非常重要的一門課程。多年來,高中英語教學始終處于模式化、程式化教學空間中,很多教師都是把知識靜態的傳授給學生,學生很少有機會直接接觸、感受、解讀文本,更談不上自主學習和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隨著教育改革不斷深入,出現了諸多新型教學模式,多維教學法就是其中一種,把其應用到高中英語教學中,可以有效打破傳統教學的單一空間,有助于發展學生個性,幫助學生形成創造性思維。因此,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可以結合學生實際情況和身心特點,利用多維教學法,構建良好學習情境,指引學生多角度、多系統的學習英語知識,開拓學生思維,有效提升教學質量,更好的實現教學目標。
高中英語學習實際上屬于一種文化學習,由于學生很少接觸外國文化,導致在學習時存在較大困難,加之很多學生都是把英語學習作為任務來完成,忽略了英語學習的豐富多彩性,導致在學習時常常會出現枯燥乏味的感覺。例如,英語詞匯記憶,屬于反復記憶再記憶過程,學生需要經過記憶、遺忘、記憶、再遺忘、不斷再記憶過程,這樣的學習過程非常枯燥。此外,英語對于學生來講不如習得母語一樣容易,缺乏語言環境,很少有機會聽到周圍的人說英語,因此即便學生花很多精力進行讀與寫,但是聽說能力仍然較為薄弱,導致學生學習效果不佳[1]。此外,部分學生基礎參差不齊,在課堂中教師難以做到面向全體學生,難以構建高效的英語課堂。在這些因素影響下,想要有效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升英語教學質量,教師應用多維教學法顯得尤為重要。
在高中英語教學中,教師可以科學合理布置學習任務,指引學生深入學習英語,提升學習有效性。在該過程中,教師可以把學生進行分組,要求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課前預習,對相關資料進行搜集,篩選出有用的信息,分類和總結信息,促使學生對英語課文寫作背景進行了解,整體感知課文,對作者寫作思路進行掌握[2]。此外,教師可以要求學生在閱讀過程中標注生詞、短語、難句,且討論和查找資料,自主對閱讀障礙進行解決,并進行適當的提示與指引。
例如,在講解“Festivals around the world”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設備,為學生呈現圖片,并對學生進行提問:你能在圖片中看到什么? 你喜歡節日嗎?你知道在中國和外國有什么節日?你在節日做什么?在討論結束后,教師可以布置學習任務:你聽說過寬扎節嗎? 在哪個國家人們慶祝寬扎節?照片里有多少支蠟燭?為什么人們用蠟燭慶祝他們的節日?在問題的引導下,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求知欲望,全身心投入到學習中,還可以促使學生了解知識背景,提升學生學習有效性。
在高中英語教學中,學習語言知識是出發點,而培養學生語言運用能力是最終目的。針對高中階段學生來講,語言運用能力的培養需要一個長期的過程,在實踐中逐漸形成。因此,在實際教學中,教師需要注重語言運用,深入研究教材內容,設計一些具有實際意義的情境,要求學生在具體情境中利用英語語言,對自己的思想進行表達,不斷提升學生語言運用能力[3]。
例如,在講解“Earthquakes”時,教師可以指引學生進行角色扮演,以小組為單位,每組兩人,一人扮演地震受困人員,一人扮演營救人員,結合教材中的對話與短語,進行口語交流。在該過程中,可以有效提升教學趣味性,促使學生積極主動的利用所學知識進行語言表達,促使學生英語能力的提升。
在高中英語教學中,教師不僅需要關注學生課堂學習,還需要關注學生課后訓練。在課后訓練階段,教師需要深入了解學生實際學習情況,為學生構建一些英語語言學習環境,科學設計強化訓練,促使學生可以在訓練中強化和鞏固所學知識,有效提升學生英語學習能力。例如,教師可以要求學生結合所學課文,寫一篇100-150字的書面表達,這樣不僅可以幫助學生復習課堂所學知識,還可以提升學生書面表達能力和實踐能力。
總而言之,在新課改背景下,在高中英語教學中運用多維教學法是非常重要的,不僅可以有效提升教學質量,還可以有效促進學生英語綜合素養和能力的發展,對學生未來英語學習和實踐具有較為積極作用。目前,高中英語教學還存在一些問題,教師一味的把知識灌輸給學生,沒有考慮到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和綜合能力。想要有效改善這一教學現狀,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結合實際情況,靈活利用多維教學法,為學生構建良好的學習情境,布置合理的學習任務,開展小組探究活動,促使學生可以扎實掌握英語知識的同時,形成良好的英語學習習慣,提升學生英語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