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孝江
(重慶市永川區臥龍初級中學校 重慶永川 402160)
歷史學科的學習是為了讓學生了解歷史、認識歷史、反思歷史。歷史學科也承擔著重要的人文培養要求,其內容或多或少的會帶有一些主觀色彩和主觀意識,而為了讓學生更好的學到知識,歷史教師應該重視學生的證據意識培養,在客觀事實的帶動下激發學生的探索情懷,使其主動的尋找隱藏下的知識。作為歷史教師應該轉變傳統的教學方式,融入一些新的元素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從而推動學生主動的去探索、求證歷史,最終實現自身的全面發展。
質疑作為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主觀因素應該得到教師們的關注,而且問題作為學生思維和證據意識發展的起點,教師應該受到啟發去改變自己的教學模式,如以問題為導向,讓學生圍繞一些有意義的問題去探索、去尋找,并在尋找歷史資料的過程中發現歷史學習的意義,進而主動地去提出一些問題,反作用于自己的學習,這樣才能培養學生終身學習意識[1]。
例如,在學習《甲午中日戰爭》相關的內容時,教師根據課本知識向學生簡略的介紹課本中的內容,然后穿插著播放一些有關的視頻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在觀看時學生們結合課本內容就會發現當時的戰力清朝是屬于領先地位的,反而在戰爭中遭受很大的損失,學生們在心情沉重的觀看中也提出了一定的質疑。此時教師提出問題:“看到視頻,想必大家心中肯定有一些問題,比如此時的兩國戰力對比,人員素養對比等等,那么大家想不想探究一下具體哪個環節出問題了?”學生們頓時產生了研究的興趣,于是主動的尋找蛛絲馬跡希望獲得一些反饋。經過大家的認真尋找,發現可以從三個方面去考慮,分別是軍隊方面,中國軍隊名目復雜,但是在工業革命的影響下中國軍隊的整體實力顯然更強,士兵的軍事素養、教育程度更好;裝備方面大體上也是優于日軍,但是武器的種類、規格過于混雜,給后勤和實戰帶來了困難,因而出現了我們不愿意接受的結果。大家經過總結,不僅對問題得到了肯定的回答,而且對于這段歷史也有了更深的認識,這對學生的學習熱情將會有大幅度的提升。而在潛移默化中學生的證據意識也得到了有效的培養。
初中歷史的學習不論是教師還是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都會接觸大量的史實,但是書本上知識粗略的介紹相關的內容,而要獲得一些相關的信息,則需要師生共同努力去搜集尋找,這不僅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歷史,也鍛煉了學生的搜集資料的意識,使其用證據去說明問題。
例如,在學習“明朝”的相關歷史知識時,我們能看出明朝對于外族的態度還是很強硬的,從沒有出現過和親這樣的事情,但是為什么還是被很快的推翻了。再這樣的疑惑中教師為學生列出框架,輔助學生去尋找證明材料。如“經濟、軍事、政治體制、人民生活”等方面去探索。在教師列出的框架下學生們開始去尋找相關的資料,過程中教師應該支持學生通過手機、書籍等渠道。同時鼓勵學生相互幫助,將所需的信息補充完整,并為學生留出充足的時間去發揮。比如在經濟上,明朝后期出現大量的世家豪族,他們通過各種手段賺取利益,榨取百姓身上的財產,導致階層差距極大,出現大量的農民造反運動。軍事上有很多厲害的將才,但由于內部的制度混亂,導致在外打仗的將軍不能一心一意的去戰斗,反而因為各種原因去主動的輸。國家的權利不是在皇帝的手中,而是被下面的臣子所把握,通過各種斂權的手段排除異己,造成內部奸臣眾多,忠臣反而不敢直言。到百姓身上則是生活困苦,無法生存被迫選擇造反,這些原因的相互作用導致了被新的勢力推翻的事實。鼓勵學生去搜集史實,在過程中了解更多的歷史信息,不僅讓枯燥的課堂變得活潑起來,也讓學生在搜集資料的過程中對歷史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從而不斷的去探索、發現。
根據歷史教學標準可以看出歷史的學習是為了讓學生從中獲得一些價值觀念和人生態度,從而形成由理論知識向情感高度的升華的過程。當然這個過程需要教師予以引導,讓學生主動地融入到課堂中去搜集相關的資料信息。在這個過程中學生會在潛意識里產生責任意識和愛國情懷,樹立正確的歷史態度。這都需要教師去引導創建,由單純的知識學習變成德育滲透。
例如,在學習《鴉片戰爭》時,教師可以在教學中穿插一些人物故事的敘述,借名人故事吸引學生參與課堂。比如通過紀錄片的形式向學生介紹晚清名將關天培的故事。道光二十一年正月,英軍進攻虎門炮臺,守臺軍官僅剩數百人,關天培遣將慟哭請求增兵,沒有獲得回應。然后出私餉給將士,率軍晝夜督戰。二月初六,英軍大舉進攻靖遠炮臺,戰斗一直持續到深夜,關天培親自指揮,身負十余處傷,但仍然親自開炮還擊敵軍,至傍晚英軍攻入炮臺,關天培持刀奮戰,被砍傷左臂,后又被槍彈擊中,與400余名守臺將士壯烈犧牲。通過故事的分享讓同學們感受軍人在國家安全受到威脅時所表現出的大無畏精神,刻在骨子里的保家衛國的情懷,以此來激發學生內心的家國情懷。
總之,歷史教學中證據意識的培養尤為重要。教師可以利用一些的有效的手段去吸引學生參與到課堂中來,并在教學活動的引導下將證據意識培養落實到教學的各個環節,使其在大量的史實學習和搜集中,完成歷史知識的儲備,進而樹立證據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