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春偉
(寧夏青銅峽市第一中學 寧夏青銅峽 751600)
長期以來,許多高中語文老師都深受應試教育的影響,沿用傳統的教育理念和模式,使語文課堂陷入無趣、專制和功利的泥潭中,影響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致使語文課堂教學效果很不理想。為了響應新課改的全面人才培養計劃,必須要對高中語文課堂教學進行改革,為學生提供良好的學習環境,對學生提供全面、科學的指導,促使學生在有效的學習中,提高自身的語文素養。那么究竟該如何對高中語文課堂教學進行改革呢?下面將針對此主題分析。
高中生的學習壓力較大,要想取得理想的語文教學效果,需要老師在教學中融入更多創新的內容,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強化其學習效果。從教學方式分析,部分老師仍采取中規中矩的教學方式,使課堂教學單板枯燥。比如在古詩教學中,總是采取“講課文——注釋翻譯——總結提問”的固定流程,這樣的教學看似沒有問題,實則違背了語文教學的初衷,難以對學生語文素養的培養提供任何幫助。從教學內容分析,語文課堂教學僅圍繞課本內容進行,忽視了對教材的延伸,在缺乏新鮮有趣內容的課堂中,學生的課堂學習局限在模式化的知識點學習中,既無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又會使學生的學習范圍過于狹小[1]。
面對分數提升的壓力,部分老師為了提高學生的考試成績,會將語文教學以不同模塊進行呈現,如閱讀模塊、作文模塊、文言文模塊等,以不同模式進行考試技巧傳授,以便于學生掌握應試模板。還有一部分老師會圍繞考點對模塊進行劃分,傳授學生有效的解答問題技巧。在老師的訓練之中,雖然學生的考試成績不斷提高,但學生的文化素養卻沒有提高。此種過于功利化的教學,反而會局限學生的發展。
高中語文課堂時間有限,但需要學生掌握的時間較多,許多老師未做好科學的安排和教學計劃,為了節省時間,提高“效率”,使語文課堂變成了一言堂。老師常在課堂中詳細分析課文,但通常不會提問,認為過于浪費時間。在此種課堂教學中,學生無法參與課堂學習中,很難保持其注意力,同時,也會讓學生在課堂中頭昏腦脹。此外,老師全程對課堂進行主導,學生缺失了思考、分析和創新的機會,難以讓學生真正進步。經過小學和初中的語文學習之后,學生已經積累了豐富的知識,高中階段需要讓學生由被動學習向主動學習轉變,在學生自主探索學習的支持下,學生才可以得到全面發展。
現階段,有些老師為了響應新課改,會在學校抽檢的公開課中,對創新的教學方式進行運用,并會豐富課堂教學內容,整節課學生參與的熱情很高,但平時教學中仍和以往沒有任何改變,這樣表面的改革沒有任何意義[2]。
因此,要想徹底實現解決高中語文現在的問題,就需要從問題產生的思想源頭入手,只有這樣老師才能夠意識到自身教學中的不足,從而對當下近乎病態的語文教學方式進行徹底改革。但高中語文教學中的問題畢竟延續多年,對其改革需要眾多語文老師的共同努力。但對于老師個人而言,需要樹立以人為本的教育思想,對課程信息進行分享,讓學生參與到獨立學習和小組學習中,實現對課堂教學的豐富,并讓課堂教學更加有活力。
傳統的高語文教學中,學生之所以無法學好語文學科,不僅與老師的教學方式、教學引導有關系,也和學生缺乏良好學習習慣有關系,所以學習中缺少自信。因此,這就要求語文老師具有“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的意識,讓學生掌握語文學習的技巧,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比如在教學《滕王閣序》一課時,在課前預習階段,要讓學生對文章創作的背景資料進行了解,并在課前對課文進行熟讀、翻譯等,以讓學生在課前就做好充分的學習準備。而此過程中,學生的學習能力會不斷提高,也會在展示學習成果后,得到老師的認可和支持,有助于學生自主學習興趣和自信的提高。
要想讓高中生真正參與語文課堂學習中,需要讓學生成為課堂學習的主人,這就要求老師以不同方式增強學生的課堂參與感。比如:小組討論和提問是兩種非常有效的方式,老師要對其運用精心設計。比如在教學《林教頭風雪山神廟》一課時,在學生對課文有感情朗讀之后,以設問的方式由學生自由結組討論,人①林沖的心情經歷了怎樣的變化?②以什么方式對林沖內心情感的變化進行了展示?③天氣變化是否會對你們的心情產生影響?讓學生獨立思考,有答案后進行小組交流和討論,通過增加互動的方式,保證了每一位學生在課堂中的參與,并在合作學習和老師的引導下,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
新課改背景下的高中語文教學中,傳統的以成績為中心的評價模式,難以滿足教與學的需要。因此,老師在教學評價的過程中,除了 要關注學生成績外,還需要關注學生的日常表現,并引入多元化評價手段和方式,讓每一位學生都獲得最為立體、客觀的評價。在多元化評價之下,每一位學生都可以及時改進自身的不足,促使其全面發展。
語文教學是為了提高學生的文學素養,對傳統文化進行繼承和傳承。因此,老師要對高中語文教學中的問題進行全面分析,以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以及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為入手點,對其多元化改革之策進行探尋,真正提高高中語文教學的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