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 軍 張秋瑩
(廣東技術師范大學,廣東 廣州 510080)
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股東道德對企業倫理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特別是管理型股東的經營理念、行為模式將會很大地影響企業的經營行為,現階段,許多企業著眼于短期收益,沒有考慮大多數投資人的利益,也沒有考慮企業的長遠發展,通過做假賬、虛構企業報表信息等不合理的手段來欺騙投資者。在企業競爭中,講求倫理道德是市場經濟的必然要求,道德約束有助于維護有序的企業競爭,是企業追求長遠發展的根本要求。
對于上述研究背景,本文以廣州浪奇為例,基于會計倫理領域的問題,從利潤操縱、盈余管理、選擇性信息披露等方面對該企業進行案例分析,探討會計倫理在實際案例中的重要作用。
武美仙(2019)基于利益相關者理論對滴滴網約車的商業倫理問題進行研究分析,認為滴滴網約車公司應該增強社會責任,堅持以人為本,嚴格管理司機,避免出現定價不公平、出行糾紛中相關責任等商業倫理問題,注重司乘隱私保護。為了企業長遠發展,企業在指定戰略決策時,應該綜合考慮、權衡各方利益相關者,作出符合商業倫理并使各方權益最大化的戰略決策。
孫笑璇以“紫鑫藥業”為例,從關聯方虛假交易以及虛增存貨價值兩個方面分析財務造假的手段,認為上市公司應該完善公司治理結構與規范內部控制制度,真正做到經營權與所有權分離,避免財務造假事件發生,與此同時,我國應建立一套法律法規,對財務造假行為加大監管,避免部分上市公司為了降低退市風險,對財務報表進行粉飾。
李克亮(2018)以“雅百特”為例,對該公司的財務造假進行深層次剖析,認為企業為了急于完成業績承諾以及融資,虛構海外工程項目,虛構國際貿易和國內貿易,達到虛構銷售收入的目的,作為財務人員的我們,應該時刻保持職業懷疑,將風險評估程序放在重點環節,嚴格審查現金流水,保證大多數利益相關者的利益。
段相域(2020)以A公司為例,對上市公司的財務造假問題進行分析,借助GONE理論,分析認為公司實際控制人的道德水平越低,發生財務造假的可能性也越高,鑒于此,企業也應該健全內部審計制度,提升審計人員的綜合素質,企業也要盡快完善內部風險控制制度,切實維護資本市場秩序,保護投資者合法權益。
王秀珍(2020)通過GONE理論分析康美藥業造假原因,分析得出貪婪是上市公司財務造假的根本原因,是實際控制人為了追求利益,最后選擇虛增利潤,同時也是因為注冊會計師缺乏獨立性、能力不足,提出要加強對事務所監管,推進企業“業財融合”,優化企業內控,減少財務造假現象的發生。
王化成、劉亭立(2005)通過對三毛派神的案例分析,相關制度的規范性問題給予上市公司選擇性披露的空間,信息不對稱使得上市公司信息掌握與披露程度難以觀察,為了保持原有的企業形象,公司會最大限度發揮企業印象管理的效能,在信息披露中傳達信息,將與重要信息無關的事件聯系在一起,給投資人形成新的企業印象,減輕管理層責任。
根據對文獻資料的整理,可以總結得出倫理學在會計領域飾演著重要的角色,會計倫理有助于確保財務報表的真實性和可靠性。在許多案例分析中,大多數企業都是因為暫時的利益,冒險違反相關會計準則,對財務報表進行造假,造成投資者利益受到侵犯。而相關審計人員也因為一時利益驅動,違法審計人員的職業道德規范,出具不真實的審計意見,嚴重危害信息使用者利益。然而我國對于商業倫理與會計倫理的研究運用還處于初級階段,尚未進行深入了解,依然存在諸多深入問題需要研究,本文以廣州浪奇為例,繼續探討實際案例中存在的會計倫理問題。
2020年下半年以來,廣州浪奇頻繁自曝財務問題,引起了市場廣泛關注。首先是9月27日,公司披露公告稱,存放在兩處倉庫里合計5.72億元存貨不翼而飛,在收到深交所關注函公司清查后發現,實際存在賬實不符的存貨合計達8.67億元。其次是公司在回復深交所關注函時表示,經公司自查統計,截至2020年9月30日,公司貿易業務應收賬款賬面余額為30.66億元,其中逾期金額為26.35億元,同時貿易業務預付賬款中9.61億元已超90天賬齡,如不能收回或無法取得追償的話,公司可能會計提較大金額壞賬準備。此外,公司多次披露提示公告稱,因資金狀況緊張公司在多家金融機構的債務已逾期,截至2020年11月17日,公司及子公司逾期債務合計7.04億元,占公司最近一期經審計凈資產的36.88%。同時,因債務逾期問題,公司39個銀行賬戶已被凍結,含累計0.98億元資金。
廣州浪奇一系列的財務問題引發市場高度關注,公司股價也隨之跳水,11月2日一度下跌至3.34元/股,較年初8元左右均價跌去一半多,一舉創下近十年最低水平。11月13日晚間公司發布公告稱,2019年12月,公司與廣州市土地開發中心簽署了《國有土地使用權收儲補償協議》,約定的近12萬平方土地達到移交條件,將為公司2020年度增加約22.47億元稅前利潤。公司土地收儲事項會計處理變更對公司2018年和2019年凈資產和凈利潤均無影響,不構成重大的前期差錯,無須進行追溯重述,因此不涉及以前年度差錯更正。廣州浪奇也表示,公司已于10月29日取得廣州市土地開發中心《土地移交確認書》,根據約定,廣州市土地開發中心應在2020年12月28日前向公司支付提前交地獎勵款4.31億元。上述事項觸及相關披露規定,但公司未能對《土地移交確認書》的行為性質作出準確判斷,導致未能及時披露,存在披露不及時的問題。
一是廣州浪奇的存貨出現異常,企業存放在鴻燊公司和輝豐公司倉庫的5.72億元存貨不翼而飛,通過企業清查后,涉風險貨物金額增至8.67億元。對于這批存貨的突然消失,無論對于投資者來說,還是社會公眾來說都太奇異了,而且鴻燊公司和輝豐公司都表示沒有收到廣州浪奇的存貨,回顧廣州浪奇2014年到2019年的存貨數據,可以發現廣州浪奇在2018年存貨出現了激增的情況,而且應付賬款與應收賬款都有同時大幅度增加,這對于投資者來說要多加留意,極有可能出現財務造假的情況。廣州浪奇的很多倉庫都沒有正常倉庫會有的入庫單、出庫單、質量報告,所以說這次的貨物失聯,很可能是因為根本就不存在這批貨物,有系統性造假嫌疑。對于本次存貨的突然猛減,勢必會對企業的凈利潤產生一定影響,最終導致投資人的權益受到一定影響。
二是廣州浪奇存在大量逾期應收賬款,如果無法收回,那公司可能會計提壞賬準備,進而影響企業的信用減值損失,最后影響企業利潤。此外,賬齡超過 90天的9.61億元,未來大概率也是要計提的。廣州浪奇貿易業務應收賬款30.66億元,其中逾期金額為26.35億元,同時貿易業務預付賬款賬面余額16.42億元,其中9.61億元已超90天賬齡,對于以上巨額數據表明廣州浪奇未來可能發生更大危機。
三是廣州浪奇可能存在關聯交易,2019年廣州浪奇前5家供應商和前5家客戶中,去重后的9家公司中有5家公司既是公司供應商又是客戶。2018年,去重后9家公司中7家有雙重身份,2017年同樣如此。以上情形的存在是不正常的,雖然不排除存在買賣方重合有正規現象,比如說,買的是上游原材料,賣的是加工后半成品和產成品,但像廣州浪奇這樣雙重身份數量多,而且貿易業務出問題的應收、預付、存貨金額巨大,是不合理的。
(1)利潤操縱問題
利潤操縱的主要手段有多計收入、少計成本、不遵守相關法律規定進行財務處理等。在本案例分析中,廣州浪奇8.67億元存貨消失,巨額的應收、預付賬款可能會計提壞賬,以上問題都會進一步影響企業利潤,達到操縱利潤的作用。利潤操縱是非常嚴重的違法行為,其造成的惡劣后果極為嚴重,極大地損害了投資者等利益相關者的利益。
(2)盈余管理問題
盈余管理的目的是使管理者自身利益最大化,在本案例分析中,廣州浪奇的供貨商與客戶之間存在雙重身份,廣州浪奇很可能利用關聯交易的手段來改變企業盈余,粉飾企業報表業績,即使會計的反映職能做到公平客觀,其反映的也是在源頭就被扭曲的信息。盈余管理對于投資者來說是很危險的,因為現今報表所呈現的數據都是人為創造的,不能真實反映公司的實際情況,進一步分析,企業如果為了謀求更多資金或者惡意套取公眾信任而制造不實信息,這樣的行為是違反商業倫理道德的,屬于欺詐行為。在實際情況中,確實存在符合會計準則,而且對管理者有利但對投資者不利的現象存在,這樣的情況是包含在法律允許的范圍之內的,但這樣的行為卻違反了立法精神,對于企業來說,這些法律不能管或者由于立法滯后暫時管不到的地方,就需要通過商業倫理道德來衡量。
(3)選擇性信息披露問題
管理層通過選擇性地披露他們愿意披露的信息,達到企業內部利益最大化的目的,但選擇性信息披露會降低信息披露的可信度,進一步影響投資者的利益,最終影響社會道德水平。對于企業來說,可以通過選擇性財務披露來規避信息監管的,通過操作核算方法或者計算程序達到影響財富轉移、均衡收益的目的。在本案例分析中,廣州浪奇在11月13日晚間公司發布公告稱,2019年12月,公司與廣州市土地開發中心簽署了《國有土地使用權收儲補償協議》,約定的近12萬平方土地達到移交條件,將為公司2020年度增加約22.47億元稅前利潤。廣州浪奇也表示,公司已于10月29日取得廣州市土地開發中心《土地移交確認書》,根據約定,廣州市土地開發中心應在2020年12月28日前向公司支付提前交地獎勵款4.31億元。上述事項觸及相關披露規定,但公司未能對《土地移交確認書》的行為性質作出準確判斷,導致未能及時披露,確實存在披露不及時的問題。在自爆存貨消失后,廣州浪奇留給公眾的印象就是企業要面臨大額虧損了,然而就在危機之時,廣州浪奇在恰當的時機披露其有拆遷土地補償款,對于投資者來說是個好消息,因為這筆“從天而降”的土地補償款很可能就能把廣州浪奇之前存在的財務缺口補上,使企業扭虧為盈。廣州浪奇選擇性財務披露是潛在道德風險顯性化的表現,從個人角度分析,選擇性財務披露也是大多數人道德與利益沖突下最終選擇。
(1)從利益相關者法分析
廣州浪奇的管理層和大股東為了追求自身利益而對企業進行利潤操縱、不正當的盈余管理以及選擇性信息披露等操作,不僅欺騙市場消費者、投資者,而且損害了利益相關者的權利。作為公司高層,他們應該積極承擔社會責任,為公司員工樹立榜樣,然而他們不僅沒有遵守商業行為準則與規范,而且沒有樹立優良的商業精神和承擔社會責任,這也體現出公司高層倫理道德方面的缺失,倫理道德的缺失最終會使公司在市場上商業信用喪失,從而影響公司的聲譽,降低投資者對公司的信任。
(2)從五問法分析
對于目前廣州浪奇出現種種的財務問題,為其審計的注冊會計師也有一定的責任,所以說注冊會計師在進行作出審計意見時,可以通過五問法進行道德決策評判。例如:決策是否合法;決策是否規范,決策是否公正,決策是否有利,能否促進行業可持續發展。即使問完五個問題后無負面答案,會計師也應該針對這五個問題繼續努力改善,總的來說,五問法有助于對問題進行有條理的思考,使得決策的結果更具真實性。
目前,上市公司的財務造假問題動輒上億元,而處罰力度只有十幾萬元,違法成本過低造成這樣的違法行為頻繁發生;從另一個方面分析,相關的金融監管機構對財務造假行為的懲治力度不夠,相關法律制度也不完善,許多上市公司為了粉飾報表,避免退市的風險,不惜一切代價進行財務造假。面對以上列舉的種種違法行為,我國政府很有必要出臺相關法律法規進行約束管理,切實維護資本市場的紀律和秩序,促進資本市場穩定發展。
在本案例中,廣州浪奇內部利益關系復雜,關聯交易眾多卻缺乏有效監管,內部控制有待改善。所以,企業應該加快完善公司內部的風險控制機制,建立有效的風控制度,提升實際控制人的風險控制能力,從源頭上杜絕財務造假的發生。公司內部應該加強內部審計與外部獨立審計等方面進行監督與控制,加強公司內部的監管水平,強化公司治理能力,提高員工的風險意識,降低造假的可能性。
在本案例中,廣州浪奇存儲在倉庫的存貨不翼而飛,不僅與企業內部管理有關,與注冊會計師的審計能力也有一定關聯,注冊會計師在年度審計的時候應該跟隨公司的會計人員去現場盤點貨物,并記錄在案,再加上廣州浪奇存在許多逾期的應收賬款,這些風險信號對于注冊會計師來說,都是應該多多關注留意的。一旦審計人員違背其職業道德,不僅無法及時糾正企業的違法行為,而且還可能在委托方的利益推動下幫其出謀劃策,為企業掩蓋財務問題,達到財務造假的目的。所以,注冊會計師上崗前應該進行職業判斷培訓,特別圍繞上市公司財務造假開展,講解如何通過財務指標數據進行分析,還要講解相關審計程序,進而提升注冊會計師們的職業水平。有關政府部門應該加強對上市公司的審計監督,減少審計流程差錯的發生,保證所有者相關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