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銀芳
(廣東省珠海市香洲區鳳凰小學,廣東 珠海 519000)
隨著新課標的深入推行,對學生的德育教育更加重視,尤其小學低年級的德育教育,低年級的小學生思想觀念尚未成熟,價值觀容易受到外界環境的影響,沒有對信息明確認知能力,導致學生的行為與思想出現問題。德育教育不僅要作為一門重點科目學習,更應該深入到學習的方方面面,低年級的語文教學融入德育內容,在教學中提高學生信息分辨能力,塑造學生的正確價值觀念,幫助學生在學習與生活中形成良好的品德習慣。
小學低年級的語文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不僅要傳授學生基礎的語文知識,還應該讓學生在語文學習中形成自己的思維習慣、學習習慣,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思想觀念,培養學生的個性。知識是思想傳播的重要手段,在教學的過程中融入德育教育的觀念,可以將課文中的內容具象為身邊的實際案例,啟發學生的思維,引導學生思考哪種行為是正確的,哪些行為是錯誤的。低年級學生明確的信息認知能力,會盲從權威性的信息、文章,在目前信息良莠不齊的時期,教師在教學中更要幫助學生分辨信息,借助授課知識幫助學生獲取更多的知識的同時,也能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思想道德觀念,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新課標要求語文教學的評價方式做出改革,不能按照傳統以學生的成績判斷學生的好壞,過度地追求學生的分數,忽視學生的思想道德素養,導致學生不能明辨是非,價值觀受到歪曲。低年級的語文教學中包括諸多關于思想道德素養的內容,教師在授課的過程中更要深入挖掘教材中有關思想道德的內容,潛移默化地為學生科普什么樣的行為是正確的。低年級語文教學中教師要根據教學內容,設置教學場景,在場景中安排品德教學的相關內容。目前低年級的語文教師在教學中將語文教學作為簡單的教學內容,對學生德育教育滲透得不夠。但是在思想道德素質越發重要的今天,德育教育在語文教學內的滲入成為了語文教學的必經之路。
拼音教學是小學低年級教學中的重要內容,拼音教學影響了學生日后的識字、認字的能力,還影響了學生的閱讀水平。但實際教學的過程中許多學生在學前機構已經學習過拼音,所以對再學一遍的知識不感興趣,甚至產生了厭煩的情緒。但是小學的拼音教學比學前機構教學有著一定的難度,學生在學習中還需要認真聽講,對待知識保持謙虛謹慎的態度。對此,教師可以借助拼音教學的知識,設置故事情景,讓學生在學習知識的過程中了解謙虛的重要性。
例如,在ü拼音教學中教師安排故事,ü性格十分驕傲,卻又很喜歡交朋友,但他和b、p、m、f等拼音一起玩的時候沒有謙虛的態度,始終都戴著自己的帽子,所以大家都不喜歡他。只有小l的性格十分隨和喜歡跟他一起玩,于是有了lü這個讀音,ü的心情十分不好,他想要更多的朋友。從小l那里知道了因為他不謙虛,所以大家不喜歡他,小ü決定改掉自己的毛病,在見到j、q、x、y等字母時,ü知道了自己的錯誤,脫掉了他的帽子,大家覺得他很有禮貌都喜歡跟他一起玩,于是有了ju、qu、xu、yu這些讀音。在拼音教學中滲透在生活中要保持謙虛、謹慎的態度,對他人要有禮貌、尊重他人的思想,不僅加深了學生對知識點的印象,而且影響了學生的思想。
識字教學是小學低年級語文需要掌握的基礎技能之一,在漢字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結合中華民族優秀的歷史文化,教授學生漢字知識,培養學生對優秀傳統文化的認同感,增加學生的民族性。我國的漢字文化是圖形文字,其中一個文字包含了許多承載文化的內容,也蘊含了諸多的德育教育的素材。例如,“家”這個漢字教學時,首先是“宀”代表了一間房子,在房子內的“豕”在古代漢語中的意思是豬。教師為學生講解古代豬對人們的溫飽有著重要作用,在房子內養著豬代表了衣食無憂,這樣的地方叫作家。“家”是一個溫馨的概念,古代靠養殖解決了基本的溫飽問題,所以才有了固定的居所,現在家庭中父母給了孩子溫飽,帶給人們溫暖的場所叫作家。在學習中讓學生了解漢字的來歷,激發學生對漢字學習的興趣,也能影響學生在家庭環境中要感恩父母,營造良好的家庭氛圍。在“禮”字教學中首先對“礻”進行解釋,將其與歷史中的祭祀與神相關的內容進行連接,為學生適當地科普一些傳統的神話故事,并且組合相關詞語“禮制”“禮教”等都象征著規矩和制度,教育學生中國是禮儀之邦,在日常生活中言行舉止需要有禮貌,不能做出無禮的舉動,這是對他人的不尊敬。
古詩中蘊含了許多中華傳統文化的知識,古詩中包含了許多中華民族優秀的品德,這些品德對學生的成長與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在古詩教學中教師要深入挖掘古詩中存在的內在含義,滲透優秀的精神文化。例如,在《憫農》教學中“汗滴禾下土”這句古詩是農民在勞動時的真實寫照,古詩教育學生要珍惜糧食,教師深入挖掘古詩,告誡學生辛勤勞動者收獲的成果需要珍惜,不僅要珍惜自己的勞動成果,還需要珍惜他人的勞動成果,在打掃干凈的走廊內不能隨意地亂扔垃圾,因為這是對清潔工作人員勞動的不尊重,不可以隨意損壞物品,這是對制作者的不尊重。
閱讀教學分為課內教學和課外教學內容,課內教學中的課文都是精心篩選后的文章,題材與風格較為豐富。在教學時教師以課文為例,在讓學生掌握基礎的詞匯、寫作手法以及課文的中心思想后,在教學中進行德育教學。如《黃山奇石》這篇課文中,講述了黃山的景色,教師利用多媒體播放課文中描述的各種景點的圖片,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在腦海中可以將文字描述的內容通過圖片具象化,領悟大自然的風景。接下來教師可以放出景區中亂扔的垃圾,周圍環境被人類破壞的情況,讓學生意識到環境保護對大自然的重要性,提高學生的環保意識。在《沙灘上的童話》教學中教師提問學生從課文中學到了哪些內容,讓學生進行回答,并且在課堂內模仿課文中的內容讓班級內的同學分成不同的小組,以生活中的一個點作為故事的開端,以小組為單位構建故事。觀察學生是否可以完全地領悟課文中的教學內容,并且合作完成一個小故事,通過實踐的方式加深學生的印象。
教師要以課內教材為基礎引導學生進行課外閱讀,在閱讀后講述自己的讀書心得,了解學生是否在閱讀中收獲知識。如果學生閱讀的書籍存在爭議,教師可以在班級內組織學生進行簡單的辯論比賽,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
看圖說話是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的重要板塊,提高學生看圖能力、思考能力、想象力和學生寫作能力。低年級學生對寫作只有簡單的認知,尚未形成屬于自己的思想。所以在看圖說話的教學中教師引導學生對圖片內容進行簡單的描述,并且思考圖片描述的是一個怎樣的故事,教師提出一些觀點引導學生的想法,讓學生講述自己對圖片的看法。例如在《找春天》看圖說話的教學中,了解圖畫的內容后,教師引導學生思考圖片帶來了什么樣的啟示。不同學生的想法不同,也會有各種觀點的存在,有的學生認為需要保護環境,有的學生認為需要細心地觀察身邊小事,有的學生感受到了自然的美麗。最后讓學生將自己剛剛敘述的觀點和圖片上的內容串聯在一起,形成看圖說話的內容。
綜上所述,德育教育如現有的《道德與法治》對小學低年級學生十分重要,德育教學不僅要作為單獨的學科進行獨立教學,更需要在其他教學中融入德育教學的內容。語文作為基礎性的學科,包含了許多有關德育知識的內容,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深入地挖掘教材內容,針對教學內容設置不同的德育場景,加深學生對知識印象的同時影響學生的言行舉止。在閱讀教學和看圖說話教學中,教師結合教學內容以及學生的個人想法進行德育教育,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