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艷春
(新疆昌吉木壘哈薩克自治縣中等職業技術學校,新疆 昌吉 831900)
在現代信息化社會,教育部門不斷深入與改革教育工作,要求教師對學生進行素質教育,培養其核心素養,以此滿足社會發展需求。近年來,中職教育已經成為教育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提高中職教學質量與效率勢在必行,教師需要將思政教學作為語文教學的主要內容有效滲透,加強學生思想方面的學習,從而培養高品格與高素質的優秀人才。
首先,與普通學科相比,語文教學具有特殊性,每篇教材內容中都蘊含著作者的思想感情,以及相關的技巧運用,學生不僅需要熟悉文章內容,而且需要進行更深層次的體會,與作者之間產生共鳴,經過教師的講解,學生可以根據自身的心理特點與生理特點,將教學內容進行轉化,突出指引性、時代性、經典性的特點,從某種角度上說,從語文教學中,可以側面反映學生思政教育的效果,教師需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內容,加強與思政教學之間的關聯性,使其引發情感上的共鳴。其次,在新時代教育改革中,人民的教育觀念發生了本質的變化,從以往的“有學上”逐漸發展為“上好學”,推進了教育的改革,使教學水平獲得明顯的發展與進步。在教育改革的過程中,要求學生在掌握知識技能的基礎上,進行相關的思政教育,使其具有良好的道德素質與政治素質,認識到傳統文化的價值,增強立德樹人的效果。最后,在中職教育中,部分教師的教學方法存在不足之處,將教學目標定位成學生的技能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忽視了理論知識與文化學科的培養,主要原因是缺少思政教師團隊,在講解語文知識的過程中,缺乏有效的教學方法,無法充分融入思政教育,導致學生的思政基礎較差,難以符合大眾標準。
在九年義務教育的基礎上,中職學校十分注重學生的培養,選擇諸多名篇佳作,集合了古今中外的智慧結晶,其中蘊含著的民族精神與愛國主義情懷,無不提高著學生的審美情趣與思想道德,使其更好地進行職業生涯的規劃。然而,在教學中,始終存在一定問題,首先,部分教師由于受到應試教育的影響,采用題海戰術的方法,確保在短時間內提高學生的成績,雖然獲得一時的教學效果,但是不利于學生的長久發展。同時,在教學過程中,教師的教學理念出現了偏差,將提高學生成績作為主要的教學目標,往往會揣摩出題人的心理,對答題技巧進行歸納與總結,而且向其分析可能會考的知識點,長此以往將會統一思維模式。除此之外,教師還會將背誦課文作為硬性要求,導致學生忽視了文章的內涵,而僅僅是單一的背誦,在無形之中,使中職語文的教學價值大打折扣。其次,在語文教學中缺乏對思政教學的重視,以及對教學主體的認知,在部分教師的觀念里,認為思政教育與語文教學無甚關聯,導致在日常教學過程中,很少向學生講解相關的思政知識,降低了教學的有效性。最后,從另一個角度上說,部分教師由于急于對學生進行思政教育,導致語文教學偏離了重心,將其異化成德育教學,從而降低了語文學科的價值與深遠含義,由此可見,教師需要使用科學的教學方式,遵循“文道并重”的原則,將德育教育滲透在日常教學中,卻又不能偏離語文教學的核心,才能做到潤物細無聲。
在語文教學過程中,學生需要根據自身的思想觀念、政治立場、人生態度等綜合因素,分析教材內容,從而發表自己的看法,由此可見,思政教育對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具有重要意義。教師肩負著立德樹人的使命,在語文教學中,需要深刻認識教書育人的重要性,將思政教育滲透在日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人文修養與職業素養,使其擁有正確的思想道德觀念,成為高素質的人才。
在中職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優化與創新課堂教學模式,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與主觀能動性,使其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學校可以組織相關的教師開展教學研討會,可以有效傳遞與滲透語文中的知識要點,利用網絡信息資源,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學習資源,使其熟練掌握學習技能,主動學習語文知識,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覺悟。此外,教師需要學習新課改的教育理念,選擇適合的教學內容,加強思政教育與語文教學的融合,注重培養學生的文化綜合素養,使其樹立正確的價值信念。
例如,當教師講解《廉頗與藺相如列傳》時,需要詳細分析藺相如的性格特征與人物形象,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先引入《完璧歸趙》的案例,藺相如在面對秦王時始終保持鎮定,采用智謀誑回和氏璧,最終化險為夷。從文章中,可以知道藺相如原本只是個小官,但是卻有勇有謀、能言善辯、智慧明達,可以勇于面對眾人的不解與猜忌,甚至對流言蜚語無所顧忌,主動扛起了國家榮譽,在秦王大殿上據理力爭,對國家的愛國之情顯而易見,完美詮釋了崇高的信仰,以堅守與容忍的心態表達了對國家的熱愛之情。學生經過對文章的深入研讀,可以提高思想境界,為思政教育奠定堅實基礎。
在教育法中規定了教師需要對學生進行民族團結教育、社會主義教育、集體主義教育、愛國主義教育,以及紀律、道德、理想、國防、法制等方面的教育,思政教育的主要目標是讓學生弘揚國家的傳統文化,傳承中華民族精神,吸收優秀的科學成果,從而促進人類文明的發展。在語文教學中,教師需要充分發揮指導作用,破解文章中隱含的“密碼”,幫助學生更好地學習知識內容,以及作者的表達手法,之后,通過恰當的語言表達方式,表達出自己的思想情感。
在中職語文教材中,描寫家國天下的作品居多。例如,當講解《沁園春·長沙》時,教師需要分析其中的表達手法與字詞品位,文章上半部分描寫了景色,而下半部分則大篇幅地回憶了往事,從中可以感受到毛澤東的思想感情,向往深沉博大的自然美,具有壯闊廖遠的雄心壯志,不斷苦心求索國家的命運,體現對民族的熱愛之情,以及對社會發展的思考與擔憂。在閱讀完文章后,學生可以學習直抒胸臆的表現手法,通過情景交融,表達自身的情感,充分發揮德育教育的效果。
此外,教師還可以開展綜合性活動,將思政內容滲透其中,可以獲得良好的教學效果,主題內容主要包括兩方面,一方面關于“發展中的國家”,而另一方面是“秋文化”,在正式開展教學活動前,教師需要布置相關的收集作業,主要內容包括以下幾點:第一,學生需要尋找關于秋天的文學作品,進行詳細的閱讀與解析。第二,學生需要收集各個民族關于秋天的文化,從而體會其中深刻的內涵,并且進行相應的總結。第三,近五年來,國家獲得了多項發明,學生可以向100年前的人民寫信,總結收集的資料,向其展示未來的科技成果。教師通過課外活動的設計,可以使學生更加了解時政內容,提高自主學習能力與合作探究能力。
教師可以組織課外活動,可以擴展學生的知識面,使其不斷提高思想境界。在教學過程中,需要豐富知識儲備內容,可以開展相關的征文比賽、詩歌朗誦、主題演講等具有趣味性的活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最大化發揮課余時間的作用,以此增強其核心素養與人文素養。同時,需要選擇典型的文學作品,并且開展相關的課外活動,滿足學生精神方面的需求,使其對文學作品有更加深刻的認識,可以暢游在知識的海洋中,體會作者的價值取向與理想信念,學習其中優美的語句與高深的表達手法,不斷豐富自身的知識體系,在詳細閱讀經典作品后,不管是人生領悟還是情感態度,都會獲得顯著的提高。
教師在開展主題內容時,可以選擇具有深刻的人生價值與人生意義的文章,讓學生進行相關的探索與思考。例如,當講解《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時,學生可以學習主人公堅強的品格,從文章中可以知道,海倫·凱勒是著名的演說家、教育家、女作家,難以想象作者曾經的悲慘經歷,在一歲半時因為生病,造成身體感官上的缺失,失去了視覺與聽覺,以及語言表達能力,但是卻憑借著自身堅韌不拔的毅力,學會了德語、法語、英語等多門語言,成為享譽世界的教育家與慈善家,甚至被評選為“十大英雄偶像”,被刊登在美國的《時代》周刊上。閱讀完文章后,可以為學生樹立良好的榜樣,即使在艱難環境下,也要樹立堅定的信念,以頑強不屈的品質克服種種困難。
綜上所述,語文學科具有人文性與工具性,學習語文知識對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建設具有深遠意義。教師需要加強思政教育,為學生樹立高素質的道德品德奠定堅實基礎,培養可持續發展能力與創業能力,使其提高綜合文化素養,傳承國家的傳統文化,增強民族自信心與民族自豪感,促進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