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冬梅
(江西省南昌縣八一鄉中心小學 江西南昌 330200)
語文是一門應用型課程,受傳統教育理念的影響,目前的小學語文教學中,仍存在教學方式單一、枯燥的問題,使學生逐漸失去了學習興趣,更不用提學生的知識學習和素養提高了,不僅會影響學生今后的發展,還會影響對國家發展所需人才的培養。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推行多元化的教學方法,可以解決目前教學中的問題。下面筆者將根據多年的語文教學經驗,對多元化教學方法的具體運用進行分析[1]。
小學生正處于形象思維階段,在開展小學語文教學的過程中,老師要根據學生的認知特點,將具有化抽象為具體特點的情境教學法引入教學中,這樣更容易讓學生對所學內容進行感知和體會,加深學生對所學內容的深層次理解。在實施情境化教學的過程中,老師可以采取角色扮演的情境形式,還可以為學生創設直觀情境的形式,老師要根據具體教學內容,創設出適宜的教學情境,將情境教學法提高教學質量的作用發揮出來。
比如在教學《我不能失信》課文時,需要讓學生對誠信的重要性進行感知,并對其誠信品質進行培養。如果老師采取對課文逐字句講解的方式,學生只會記住誠信的重要性,卻無法將之踐行于生活中,這樣的教學不具有實質的意義。通過角色扮演的方式進行教學,可以讓學生深入宋慶齡的內心,對其真實想法進行感知,更容易觸動學生的心靈,讓學生聯想到實際生活中的言行,達成預設的課堂教學目標。再如在教學《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課文時,要想讓學生對課文進行有效理解,需要學生處于文章創作的背景中,所以,老師可以利用多媒體為學生展示那個年代的相關圖片和視頻資料,讓學生進行身臨其境的學習,感受周恩來先生為什么會提出“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觀點,感受其偉人品質,并主動向其學習,實現對學生愛國情感的培養,并鼓勵學生將愛國踐行于自己的行動中。
早期的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學通常僅停留在課堂中,這雖然也沒有錯,但由于課堂教學時間有限,學生難以在課堂中進行充分的思考、探究,會影響學習活動的全面開展。同時,在學習中學生很容易產生各種疑問,而老師為了在課堂中完成講解工作,常無法對學生進行針對性的引導,所以在大量疑問的堆積下,學生的語文學習難度會越來越大,會影響語文教學的高效開展。將翻轉課堂教學法引入教學中,可以讓學生在課前預習中進行充分的探究學習,老師課中只需要根據學生的反饋針對性教學,可以提高課堂教學時間的利用率。
比如在教學《窮人》課文時,在課前學習中,老師向每一位學生發放學習單,對學生的生字詞、段落劃分、重難點句子解析、學習收獲等進行了提示,并向學生設計一些思考探究的問題,這樣便可以讓學生在課前對課文進行初步學習,課中對于學生們仍存在的疑惑,組織學生討論與老師精講,可以真正意義上提高學生的學習實效性。而這理想的課堂教學質量,正是老師無法比擬的。
小學生的學習經驗少,普遍缺乏自主探究學習的能力,所以學習中會遇到各種難題,這將會影響學生語文課程學習的興趣和自信。對此,新課改下的小學語文教學中,老師要善于將合作探究法引入教學中,為學生們提供合作、交流和溝通的學習機會,既能夠讓學生們在合作中完成學習任務,又可以讓學生相互幫助和汲取優點,有利于學生們的共同發展,而這正是小學語文教學追求的理想教學境界[2]。
比如在教學《綜合性學習:走進信息世界》活動時,老師在對學生們合理分組后,讓各小組參與探究學習活動中,對信息傳遞方式的變化,信息技術給人們生產、生活和學習帶來的影響,信息傳播的主要途徑,正確使用網絡,健康上網等進行深入探究,讓每一位學生都可以在探究中表達自己的觀點,在集思廣益后對調查報告進行撰寫,之后在課堂中進行集體性的展示。學生們通過合作探究學習后,不僅其合作學習的意識不斷增強,而且學生的合作探究、實踐等綜合能力也會不斷提高,提高了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效益。
在小學語文多元化教學的過程中,要想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老師要注重為學生創建開放性的教學環境,讓學生能對學習到的知識靈活應用。所以,老師在利用多元化教學方法的過程中,還要做好對社會活動的精心設計,讓學生的學習范圍不斷擴大,促使其個性的充分發揮。
比如在教學《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課文時,學生通過對周恩來小時候樹立遠大理想過程的學習,更容易受到心靈的震撼。如果教學到此結束,顯然效果不明顯。所以,在學生們完成對這一篇課文學習后,老師可以通過組織社會實踐活動的方式,讓學生在參與活動中對周恩來此種為民族振興刻苦學習的精神進行感受。如讓學生以小組的方式,在圖書館、網絡中對與周恩來具有相同品質的古今人物進行搜集,之后各小組對資料進行整理,共同撰寫演講稿,抽出一節課的時間讓各小組輪流展示成果,在這樣的展示活動中,更容易調動學生的積極情感,并鼓勵其說說自己的理想,如何做等,展現學生們的個性。
綜上所述,小學語文多元化教學活動的開展,能讓學生語文學習興趣越來越濃厚,促使其主動參與學習,在師生的深入互動中,構建高效化的語文課堂,促使學生語文綜合能力和素養的提高。